别洗了,不是王明克张国焘,而是张国焘自身有个重大缺陷
有人认为,张国焘叛变是王明害的。王明在历史上名声也不好,不排除有人想借王明打压张国焘一事,往“王明克张国焘”的假命题上引。如果拿王明说事,就会给人感觉,如果没有王明,张国焘就不会叛变。让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已经被定性,随意修改,别有用心。或许通过这样解读,然后让后人把对张国焘叛变的责任往王明身上引。2 1937年,王明
张国焘在长征路上那些异常荒唐作派,不是蠢而是坏!
毛泽东历来与张国焘不睦,长征途中的这种不欢而散,更让毛泽东留下痛苦的深刻记忆,自认是他一生里最黑暗的日子。陈昌浩南下会合左路军张国焘以后,积极参加了张国焘在卓木碉的另立中央活动。胆大妄为的张国焘不仅另立中央,而且厚颜无耻地自封“领袖”。当然,张国焘也相应地安排给他陈昌浩重要职务(书记处书记)。6 那天...
别怪王明心狠:张国焘的叛变,病根早就在他自己身上
现在网上有些声音,试图把王明塑造成逼迫张国焘叛变的大反派。王明这个人,名声不好,小肚鸡肠,手段也狠,这都是事实。后来他跑到苏联去,借口看病,实际上在背后没少污蔑教员,其行径与叛变也差不了多少。把一个大家普遍反感的人,当作另一个叛徒叛变的原因,确实能迷惑不少人,让人产生一种错不在张国焘,都怪...
张国焘选择叛逃,不是害怕毛主席,而是害怕另一个人
1938年那会儿,张国焘从延安溜走了,大伙都琢磨着他是不是被毛主席给吓着了。但真相是,张国焘心里头真正犯憷的,是王明这个人,而不是毛主席。说起张国焘在《长征》那会儿干的事儿,分裂红军,还自己搞了个中央,这事儿咱们之前提过好几回了,也就不多啰嗦了。总而言之,他那是犯了大错,错得离谱,严重得...
张闻天评述张国焘同志所犯错误张闻天分析张国焘同志错误决定
川康边境高原,天寒地冻,找到下一个立足点并不简单。张国焘被批判后,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支持他的人心气也跌入谷底。中央虽然统一了路线,可要马上在西北建立根据地,障碍其实比想象中大。最棘手的,是红军上下意见分歧更深了。有的认为:是在树靶子,专找张国焘麻烦;有的担心“砍掉张国焘,万一别的人也错了该...
恶人自有恶人磨:王明打“死老虎”,张国焘叛逃
张国焘此时实际上已经是个“死老虎”,当然惹不起势头正猛的王明,只好搬到山下一个僻静的窑洞。 然而,没过几天王明又找上门来,对他说:“黄超与李特已被当做托派分子枪毙了。” 王明警告张国焘,必须深刻检讨,认识自己的错误。 从那以后,张国焘整个人都不好了。接着,俞秀松又被捕了。
张国焘和王明的十年斗法
张国焘只是王明的垫脚石,几年后对国内大批革命家的清洗,才是王明掌握权力的重要步骤。 唯一不同的是,国内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家们,认识到王明是错的,便坚持了正确的实践经验,然后和王明做斗争。 而张国焘在失败以后,丝毫没有节操,向王明跪地求饶献上灵魂。
张国焘晚年后悔:当年不够狠
回想自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也曾杀害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他的这些罪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这时起,张国焘就下定了叛变革命的决心。张国焘叛变革命有其必然性,王明回归,搞红色恐怖,坚定了张国焘叛变革命的决心。正所谓:蝴蝶花园舞翩跹 苍蝇围着厕所转 不是鲜花不够艳 嗜好不同最关键 ...
学运领袖遇上留洋学者,张国焘为何在王明面前低头?_米夫_李大钊...
别看王明年龄比张国焘小,而且资历也比张国焘浅,以他与米夫的关系,张国焘最终没有斗过留苏派。 后来去莫斯科的王明,对于当时在莫斯科的张国焘根本瞧不上。而身为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也瞧不起王明。 不过在共产国际里,有太多的有名人物,张国焘只是一个无名之辈。
张国焘在鄂豫皖掌权时期,到底犯下了多大的罪恶
张某人听了非常惊愕,他也不相信许继慎会做出这样的事,毕竟许继慎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创始人之一,鄂豫皖的红军可以说一半都是他拉起来的,要说他投敌,没人会信。但考虑到许继慎总是跟自己作对,张某人心里有了一个恶毒的计划。他让周纯全把李荣桂“保护好”,一定要留下活口,到时自有用处。周纯全上将:1905...
张国焘选择叛逃,不是害怕毛主席,而是害怕另一个人_王明_毛泽东_中央
托派问题源于苏联党内斗争,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因与斯大林路线相左而遭到清洗。在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回国后也掀起了肃清托派分子的运动。更令张国焘恐惧的是,他本人曾在鄂豫皖根据地执行过王明的极左路线,开展过残酷的肃反运动。如今王明重掌大权,这些历史都成为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种巨大的政治压力下,1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扫黄帝陵之机
张国焘叛逃真相并非本性使然,警卫员揭秘王明吓的
某日黎明我起身不久,忽然进来一个人,跪下向我求救,自称是张国焘,要我保护他的生命安全。我肩负重任,自然责无旁贷。一边安慰他,一边发电报给戴雨农,让他接走张国焘。蒋鼎文表示,张国焘的逃跑并非自愿,而是出于自保——若他不逃,恐有生命危险,甚至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这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谁威胁到了...
如何理解“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 知乎
为什么认错会这样难?这要从张国焘的性格说起,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张国焘的性格有缺陷,如果他仅仅...
张国焘选择叛逃,不是害怕毛主席,而是害怕另一个人
原本,周恩来凭借着他那出色的说话本事和办事效率,很有可能劝得张国焘改变主意。但说来也巧,长江局书记这个位置,偏偏就让王明给坐了,所以,就算张国焘再怎么信赖周恩来,也没法子继续留下来了。周恩来一看劝不动他,就给他指了三条道儿,让他自个儿挑——第一条选择,就是承认错误,回到党的怀抱继续干活,这...
张国焘南下碰壁记
张国焘率领,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以中央红军第一、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就这样,中央和一方面军三军团与四方面军在9月9日夜不辞而别。 另立中央的事来得这么突然 ...与王明早就有隔阂和分歧,可王明的背景硬,且又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他当然不敢得罪,...
张国焘晚年回忆录多有批评,谈到一位元帅时却称赞其出色
张国焘不断为自己的决定辩解,每次开会都极力维护面子,场子上挺热闹,私底下却没人愿意真正出头给他撑腰。他试图成立“另一个中央”,结果把身边的亲信都吓得不敢吱声。“大领导”的光环渐渐消退,剩下的只是一群心寒的士兵和一个逐渐孤立的人。红军内部开始冷对张国焘,有老战友当面指责他是自私,甚至质问“你到底...
张国焘受到批判后,为什么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_革命圣地_错误_路线
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时期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关键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张国焘作为党内重要领导人,却犯下了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严重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1937年3月,党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判。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决与张国焘路线作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王明、博古、张国焘,都有什么样的结局
在中国共产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但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惋惜的反面典型。王明、博古、张国焘这三个名字,在党的历史上都曾占据重要位置,但他们各自的错误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他们的人生起伏,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教训。王明,一开始...
张国焘受到批判后,为什么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
据张国焘在其回忆录《我的回忆》记载,会议落幕之际,他曾向身边人坦言:"当前党内的纷争常常偏离正轨,即便持有充分论据,也难以赢得他人理解。以我自身的境遇为例,不利局面的根源在于党内斗争并非以真理为准绳,而是随局势变化与力量消长而摇摆。在毛儿盖时期,我完全有理由对当时的中央政治路线提出批评。然而时过境...
1937年,王明回国后,因何种缘故批评张国焘?
张国焘那边,他的红四方面军并没有和国民党的主力军进行正面的较量。再加上川中的物资丰富,红四方面军的兵力一度接近10万。虽然这支队伍的战绩并不全是张国焘一个人的功劳,但他始终把这支队伍当作是自己私利的工具。考虑到双方兵力差距后,张国焘心里开始越来越得意,面对即将遇上的中央红军,他立马摆出了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