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在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逝世当日,杨振宁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杨振宁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史诗,极少有遗憾,“然而,他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二度获得诺奖,将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获得,2021年,诺贝尔
友人追忆杨振宁:他其实还有一个遗憾,杨振宁的未竟之憾,为何杨...
2025年10月18日,百岁科学巨匠杨振宁的逝世引发全球哀悼。在众多追忆声中,友人王征的一席话尤为引人深思:"他未能以中国公民身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是毕生最大的遗憾。"这不仅是一个科学史的遗憾,更折射出基础理论研究的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宇称不守恒"理论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半世纪恩怨始末!终其一生,都未能解开心结
1962年,杨振宁与李政道突然终止了所有合作,从此形同陌路。这场决裂的导火索,正是围绕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成果的署名顺序与贡献归属问题,而矛盾的种子早已在合作过程中悄然埋下。根据两人后来各自的表述与相关史料记载,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原创思路归属。李政道认为,最初是他率先意...
“宇称不守恒”只是杨振宁的3流成就,为何他一流成就没获诺奖?
爱因斯坦人生中最大的理论贡献是相对论,但是他其实获得诺奖的成就是光电效应。即便是后来广义相对论已经被证明,爱因斯坦也没有再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的情况其实和爱因斯坦是类似的,这主要是源自于诺贝尔奖的“潜规则”。这条潜规则大概的意思就是:同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领域拿到超过1个诺贝尔奖。这该如何理解呢?...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 - 百度知道
杨振宁为何未获第二个诺贝尔奖:伟大成果的独缺桂冠杨振宁的诺贝尔奖光环虽围绕着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一杰出成就,但这仅仅是其辉煌科学生涯中的璀璨一瞬。他的真正杰作——“杨米尔斯规范方程”,却始终未能染指诺贝尔奖,这并非因为机会的缺失,而是因为诺贝尔奖对于如此深远的科学贡献显得微不足道,如同爱因斯坦...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 - 知乎
如果再颁奖,就只能单独给杨振宁一个诺贝尔奖。但因为杨振宁在1957年和李政道一起拿过一次诺奖,这算1/2...
杨振宁的遗憾与成就:未能释怀的父亲与未竟的诺奖辉煌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自小便背负着一个沉重的遗憾:在他父亲临终前,始终未能获得父亲的谅解。这位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学者,于1957年与李政道携手,共同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这份荣誉与成就,也未能填补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父亲遗憾的愧疚。◆ 父亲的期望与愧疚 1964...
巨星陨落,103岁杨振宁去世! - 知乎
这种对纯粹科学之美的信仰,正是他能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内在源泉。 二、家国情怀:跨越太平洋的赤子之心 杨振宁的人生轨迹,与中美两国的命运紧密交织,其国籍的变迁也成为外界解读其家国情怀的关键。1945年,他赴美留学,1964年3月23日,在深思熟虑后加入了美国国籍。他曾坦言,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甚至其父杨武之先生...
痛悼!今天,送别杨振宁先生
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57年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左起第一为杨振宁,第二为李政道。两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 让全球华人为之振奋 杨武之得知消息后兴奋极了 他告诉杨振宁的弟弟妹妹 “不要小看中国人在世界上 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深远意义 这件事至少使一部分中国人 ...
李政道公开称,与杨振宁的不和是中华民族巨大遗憾!
杨振宁和李政道这段“科学界的合伙人生意”,原本可以合作无间,结果却因一个无聊到家的名字顺序,生生劈成两半。有人说,科学最讲究的就是理性和公正,可从实验室到领奖台,一点人情世故、面子较量,立马把理性按在地上摩擦。真要说起来,这和菜市场里大爷大妈交价其实没啥两样,一个要多算两毛钱,另一个不肯...
杨振宁为何难获第二次诺奖?-ZOL问答
其实并不复杂,丁肇中早年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诺奖委员会早已形成惯例,基本不再授予同一个人第二次奖项。桑格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至于他能再度获奖,除了杰出贡献外,是否还涉及国籍或政治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一个人怎么可能有十几项诺奖级贡献?难道因为薛定谔方程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石,之后几十个获奖成果都要归功于他?照此逻辑,不如把亚里士多德请回来,每年追授一个诺贝...
杨振宁搞研究获诺奖,他搞学术终成遗憾,但他的话却让人泪目 - 历史...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黄昆赴英留学,由于成绩优异,他受邀与当代物理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合作,共同撰写一部名为《晶格动力学理论》的专著。这部专著历时5年问世,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此时的黄昆,还不能预见到自己未来的成就。教学生涯的抉择 1951年,面临继续留在国外搞研究还是回国搞学术的黄昆,...
李政道曾经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遗憾!
那时候,中国科学刚起步,特别需要像他们这样的顶尖人才领路。杨振宁主张搞基础研究,李政道推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这两种路子其实不冲突,完全可以互补。科学不是一个人的游戏,靠的是团队和协作。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再牛,单打独斗也干不过齐心协力。他们的分歧,不光是俩人的遗憾,也是民族科学事业的...
华人物理双子星的分裂,诺贝尔背后的人性与遗憾
两个人在采访里争得面红耳赤,学界都瞧瞧他们的“火药味”了 后来,李政道就辞了普林斯顿的职,专心在哥伦比亚搞理论,他和杨振宁的关系 到了2006年,美国物理学会还专门纪念宇称不守恒50周年,杨振宁在台上发表新观点,李政道当场就提出了质疑 觉得他的理论还不够扎实 场上气氛一度变得紧张,现场的气压都快快压出来...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 - 百度知道
杨振宁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一些最伟大的科学贡献并未直接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具体来说:诺贝尔奖的限制:诺贝尔奖虽然是对科学家卓越贡献的认可,但它也有其局限性,有时并不能完全涵盖科学家所有的重大成就。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方程”是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但该成果并未直接获得...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 - 知乎
杨振宁没有成果能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 他的成果几乎没有自己独立杰作,杨—米尔斯场论并不能被实验所...
杨振宁为何未获第二诺奖-ZOL问答
诺奖这东西挺看时机和领域的,有些人一辈子就靠一项成就封神,杨振宁已经很厉害了,不能总想着第二块...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 - 知乎
杨振宁为何没有拿第二个诺贝尔奖?杨振宁的贡献有很多,据说诺奖级的就有十几个,那为什么这么多年了,...
杨振宁先生逝世 -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腾讯云
103岁高龄的他,他的离开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回顾他的一生,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 杨振宁翁帆再婚二十年后,人们才知道真相 杨振宁移交财政大权给翁帆 他的前半生经历了物理学领域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大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