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伴随杨振宁一生的治学格言。成就斐然却谦恭如初,先生之风影响了许多同仁、后辈。与杨振宁共事、交往近半个世纪的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院士始终记得:“他常和我们说,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取巧,老老实实地弄熟了,才能谈到巧。要朴实的东西,不要表面的东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老同事聂华桐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新华网
“我深深地为他们那种振兴中国科学的精神所感动。”2004年6月,同杨振宁畅谈多次后,姚期智决定告别在美国长达18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我很愿意把自己投入到一个有发展的事业中去”。 “杨先生最期待中国人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领先技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清华大...
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_科学_成就_物理学
“先生不仅是师长,还是亲密无间的友人、科研道路上相互扶持的同道。”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难忘,2012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一届学堂班毕业生学术年会,杨先生欣然出席整整一上午的活动,分享观点、回答问题,还和大家合影留念。 “先生不仅教我们做科研,更教我们做‘有品味的科学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
新华社发长文,追忆杨振宁先生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e3pmh1nnq/e7tl4e309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
追忆杨振宁:13岁曾对父母说日后要得诺贝尔奖,35岁成真
10月18日,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回望杨振宁的一生,获得诺贝尔奖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他从十三岁起定下的目标、后来凭其天赋和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1935年,13岁的杨振宁读科普书《神秘的宇宙》后对父母说, 日后要得诺贝尔奖。1957...
追忆杨振宁先生:“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人的...
【追忆杨振宁先生:“我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不如人的心理”】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 #回顾杨振宁生平#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发布 相关新闻 朋友回应杨振宁逝世...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杨振宁曾出版曙光集和晨曦集#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杨振宁逝世# 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清华大学发文悼念
此外,清华大学官方发长文悼念杨振宁先生。以下附清华大学全文: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受聘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他随父母来到清华,先入读清华园内的成志学校,后...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_百度百 ...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45-146] 主要成就 播报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振宁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
人民怀念杨振宁
2022年9月,杨振宁百岁寿宴。相聚皆是后辈,环顾已无老友。 “不在了”是他回忆时常说的词。旧日同事派斯不在了,合写论文的崔曼不在了,熟识的物理学家斯诺,也不在了。 他抄下毕加索说的“我们要赶快,相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寄给老友熊秉明,没等到回信熊便去世。
人民怀念杨振宁
上面刻有杨振宁在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包括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 除此外,还有一句杜甫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022年9月,杨振宁百岁寿宴。相聚皆是后辈,环顾已无老友。 “不在了”是他回忆时常说的词。旧日同事派斯不在了,合写论文的崔曼不在了,熟识的物理学家斯诺,也不在了。 他抄下毕加索说的“我们
杨振宁先生生平
新华社 ,赞 9.1万 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受聘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他随父母来到清华,先入读清华园内的成志学校,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在清华园...
人民怀念杨振宁
上面刻有杨振宁在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包括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 除此外,还有一句杜甫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3 2022年9月,杨振宁百岁寿宴。相聚皆是后辈,环顾已无老友。 “不在了”是他回忆时常说的词。旧日同事派斯不在了,合写论文的崔曼不在了,熟识的物理学家斯诺,也不...
读《我知道的杨振宁》:真实的忆述 感人的际遇-新华网
葛墨林与杨振宁交往40余载,在思想、科研、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颇多交流,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我知道的杨振宁》,在回忆录中是非常难得的,其中既有深刻的认识,又有细节的感受,既把握住特点,又涵盖多个方面。这些优长汇集一书,呈现出一个“真人”杨振宁。对于杨振宁先生这样一位科学巨人的寿辰,无疑是一份很好...
人民怀念杨振宁
上面刻有杨振宁在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包括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场论。 除此外,还有一句杜甫的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022年9月,杨振宁百岁寿宴。相聚皆是后辈,环顾已无老友。 “不在了”是他回忆时常说的词。旧日同事派斯不在了,合写论文的崔曼不在了,熟识的物理学家斯诺,也不在了...
【学生会】大家纪实——杨振宁 物理长河的摆渡人
杨振宁回忆道:“质疑传统需要勇气,就像在长江激流中逆水行舟。”为验证假说,他与吴健雄合作设计实验,利用钴-60衰变观测电子发射方向。1957年1月,实验结果公布:宇称确实破缺!同年10月,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站上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台,成为首位华人诺奖得主。获...
改国籍被骂,却为中国筹钱发烧演讲:他从未忘根
101岁时,他在清华园拄拐散步,学生问他:“先生,您怕死吗?”他笑了:“怕什么?我的公式会留在物理课本里,比我活得更久。”物理学家戴森说:“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像一只鸟翱翔在雨林之上,而我们大多数人在雨林里消耗一生。”可他从未觉得自己是“神”,只是一个“想为中国做点事”的普通人。五、...
高能物理奠基人杨振宁老先生103岁生日快乐!
我跟你们说个事儿啊,今儿国庆节,可不光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03岁的杨振宁老先生也在这一天过生日! 您猜怎么着? 这原本该是锣鼓喧天的百岁大寿,愣是被过成了“邻居家爷爷的茶话会”。 没直播、没通稿,连寿星本人都没露面,倒是从人家好友王征晒出的照片里,扒拉出不少耐人寻味的小细节。先说说这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