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千里共同途”,与李政道是“最成功...
上游新闻梳理公开报道发现,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留下跨越世纪的科学传奇与令人动容的友谊篇章。他与邓稼先少年相识、异国相伴,在“千里共同途”的约定中,用不同方式践行科学报国的理想;与李政道从亲密无间、携手共获诺奖到关系破裂、渐行渐远,成为科学史上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与邓稼先 半个世纪的友情,亲如兄弟
科学家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千里共同途”,与李政道是“最成功...
他与邓稼先少年相识、异国相伴,在“千里共同途”的约定中,用不同方式践行科学报国的理想;与李政道从亲密无间、携手共获诺奖到关系破裂、渐行渐远,成为科学史上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 与邓稼先 半个世纪的友情,亲如兄弟 2021年,杨振宁在出席自己的百年(实际是99岁)生日活动时,动情讲述自己不辜负著名科学家、“两弹...
科学家的友谊:杨振宁与邓稼先“千里共同途”,与李政道是“最成功...
他与邓稼先少年相识、异国相伴,在“千里共同途”的约定中,用不同方式践行科学报国的理想;与李政道从亲密无间、携手共获诺奖到关系破裂、渐行渐远,成为科学史上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 与邓稼先 半个世纪的友情,亲如兄弟 2021年,杨振宁在出席自己的百年(实际是99岁)生日活动时,动情讲述自己不辜负著名科学家、“两弹...
杨振宁曾隔空对话邓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
2021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杨振宁发表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这句话,出自50年前邓稼先写给他的一封信。隔空对话,是兑现挚友愿你所愿的约定,也是父亲“有生应感国恩宏”嘱托的注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
一段跨越半世纪的友情“共同途”——邓稼先与杨振宁
恰逢此时,杨振宁为弟弟杨振平申请到了布朗大学入学资格。杨父将小儿子托付给邓稼先,两人同行赴美。1949年夏,三人同住一屋,结果三个学霸在美国组成了“科研合租小队”,生活过得有点苦,但情谊却有点甜。那一年,邓稼先25岁,杨振宁27岁,杨振平19岁。饭菜是自己做的,论文是天天写的,友谊是慢慢煮的。1949年,...
杨振宁百岁生日感言追忆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 光明网
杨振宁百年华诞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好友。1971 年,杨振宁首次访问新中国,当时除了看望住院的父亲,他还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他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那年,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时,杨振宁没看懂这句话。50 年后杨振宁回应邓稼先的信,他说:"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
邓稼先的一封信为何让杨振宁热泪盈眶?
1971年8月13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则是他多年的老友邓稼先。在这封信中,邓稼先为杨振宁解开了心中一个疑惑——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否有外国人的参与。而信末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不仅承载着两位科学巨匠心有灵犀的情谊,更成为科技领域一则跨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佳话。
感动中国丨杨振宁用50年回应邓稼先千里同途之约
在致辞中,他再次提起早已因为核辐射的伤害而离世的邓稼先早年给他写过的一封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位百岁老人,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对着当年共同意气风发许下报国志愿的儿时同窗深情喊话。 杨振宁:这50年,我符合这“共同途”的期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1986年,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震撼的他做出一个抉择
邓稼先逝世于1986年7月29日,这让杨振宁深感悲痛。回想起邓稼先病重时仍心系中国科学发展,杨振宁毅然决定,要努力实现他们共同的愿景——“千里共同途”。杨振宁与好友间的深厚情谊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过往?面对抉择,他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引人深思。【幼年相识,暂别归途】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渊源可追溯至父辈。
邓稼先与杨振宁:千里共同途-清华大学
2002年春,我采访杨振宁,这位科学的巨子侃侃而谈,但当说到邓稼先时,神情立刻凝然。 今年9月22日,杨振宁发表了百岁生日演讲,在其中以恳切的深情向国人再提“稼先”:“……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
百岁杨振宁 君子共同途 - 读创
读懂杨振宁老先生与老友邓稼先“共同途”的承诺,就读懂了他百岁人生里的坚持与意义。大师风范,山高水长。大事记 ●1922年,杨振宁生于安徽省合肥县。●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就读物理系。●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同年,与恩里科·
一生心怀家国 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2021年9月22日,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杨振宁发表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回忆1971年回国访问的情形,深情追忆挚友邓稼先。△2004年秋杨振宁与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一新生在课间交流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以“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振宁曾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是同事,他的一生挚友是邓稼先,晚年...
近年来,杨振宁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到过邓稼先写给他的这句话。而每一次,他都说着同样的话:“今天我可以自信地对稼先回应道,我是后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 杨振宁(右)与李政道(左)1945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攻读博士学位。费米...
杨振宁逝世,其精神与中国科学“千里共同途”|黄河时评
杨振宁与邓稼先 何为“共同途”?在全球化面临失速的今天,其意不言自明。当文化、政治与意识形态纷争不休,唯科学领域仍能秉持其纯粹本性——对真理的追问,对未知的探索,对人类福祉的关怀。这些价值不因千里国界而异。邓稼先所言“千里共同途”,正是对此精神价值的诠释,而杨振宁也用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杨振宁...
杨振宁与邓稼先友谊深厚,为何当初父亲多次劝说,也不选择回国?
1971年,在阔别26年后,杨振宁第一次回到新中国,他迫不及待地去见了好友邓稼先。双方交谈的过程中,杨振宁深深地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疏远。恰恰相反,邓稼先对于杨振宁的选择,似乎是理解的。所以他在杨振宁回美国时,送了他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以此来安慰好友。邓稼先...
杨振宁与邓稼先两位巨人跨越50年的对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2021年9月22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发言感人至深,他深情回忆了“最重要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邓稼先,并回忆起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临别时收到邓稼先的来...
一生跨两个世纪,曾与爱因斯坦交谈:杨振宁先生逝世
曾与杨振宁交往密切的中科院院士葛墨林表示:“杨先生为祖国做了很多事,只是他自己不愿意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杨振宁与邓稼先的友谊堪称佳话,两人也常被拿来比较。1971年杨振宁回国时,点名要见邓稼先。在那个特殊年代,这次会面帮助邓稼先免于批斗。邓稼先在给杨振宁的信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在百岁生日...
邓稼先给美国的杨振宁写信,30年后杨振宁才明白信的深意
“我知道了,是20万”邓稼先却摇了摇头:“是20块。”杨振宁非常震惊,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答案,邓稼先却先做出了解释:“确实是20块,原,子彈,10元,氢,彈,10元。”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衡量的。邓稼先曾经在给杨振宁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时杨振宁并没有没明白...
科学家中的科学家,杨振宁影响了什么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我这里不评论杨振宁说的话是否正确,但他站出来敢于说他不同意,他提出反对的理由。敢于站起来说得罪很多人的话,这种精神是当代缺失的。”朱松纯觉得,在科学争论上,杨振宁不那么圆滑、世故,这一点,中国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做不到。 自信问题 1956年6月,杨振宁和李政道向《物理评论》提交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百岁演讲刷屏!与他“千里共同途”的科学界大佬都有谁?
信末,邓稼先写了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时,杨振宁没看懂这句话,后来才明白好友的深意,并用50年的实际行动来回应。 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连上几个热搜,从他的百岁生日演讲,到他和爱因斯坦做同事的故事,统统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