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我心中第一位高校是清华,第二位是中大”
杨振宁教授到中山大学授课 据媒体报道,杨振宁回国定居后,中大时任校长黄达人曾向他讨教治校方法。谈及中大印象时,杨振宁说:“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那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记者:王倩 图片:中山大学档案馆
“清华第一,中大第二”,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道尽百年名校格局...
杨振宁多次在中大演讲时强调:“青年人要认识潜能,把握有发展前景的学科。” 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从西南联大到诺奖之路的选择逻辑,提醒学生 “成功不仅靠聪明,更要瞄准未来 10-15 年的前沿领域”。这种将个人发展与学科趋势结合的智慧,通过奖学金评选、学术报告等形式,持续滋养着中大学子的成长。百年格局:一...
大师远去,星光永恒!从清华园到康乐园:杨振宁与广东的不解之缘...
杨振宁:“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第二位就是中大” 其实,杨振宁与广东以及广东高校结缘,可以追溯得更早一些。 现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冼为坚堂内,也有一座杨振宁铜像,铜像生动塑造出他在讲学时的神态。 冼为坚堂所立杨振宁像。图片来源:中山大学档案馆 时间来到1973年,杨振宁一听说西南联大的微积分...
杨振宁原来和广东有这么深的缘分!
谈及中大印象时,杨振宁说,“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那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广东、香港相邻,杨振宁足迹遍布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 1988年来到深圳大学,分享四十年所走过的治学道路。在即兴回答提问环节,有学生请杨振宁谈获诺贝尔奖时的感受。“我只是为百年来深受列强欺辱的中华民族做了...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新华网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 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一生心怀家国,杨振宁:我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1935年杨振宁于清华园西院11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振宁回到合肥,在庐州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翌年初,他们全家历尽艰辛,辗转抵达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1938年秋天,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著名翻译学家许渊冲先生在他的自述《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里,生动地记述了第一次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见到...
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02年,在即将回到清华园的前夕,杨振宁曾引用这句话,并加以解释说:“假如我的一生是一出戏,那么我实在十分幸运。今天不但我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有几乎一切。而且我还有机会开始一个新的事业——帮助清华大学发展高等研究中心。清华园是我幼年成长的地方,我一生走了一个大圈。那么我的最后事业也将是我一生中特...
从校训到铜像,杨振宁为广东高校植梦、为人才筑基
中大的杨振宁铜像 1983年,他在香港参加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晚宴,并发起成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用于资助中大的基础学科研究。他还多次到中大作学术报告和演讲,曾表示“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华,第二位就是中大”。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冼为坚堂内,那座杨振宁铜像,仿佛在诉说着他与这所学校的...
一生心怀家国 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1945年,杨振宁作为第六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杨振宁曾对导师说:“我总得回中国去,回国后,我觉得理论物理没有什么用,中国需要的是实验物理,所以我要做这方面的工作。”1948年,他以论文《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泰勒教授。毕业后,他在芝加哥...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从清华园的青涩少年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华人骄傲,从规范场理论的奠基者到三尺...
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一生心怀家国!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3岁,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 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 他是“西南联大成绩最好的学生” 杨振宁1922年
告别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增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他回望过去时说:“假如我的一生是一出戏,那么我实在十分幸运……我一生走了一个大圈。”后来的日子里,在清华园的草坪上,人们仍常能见到这位白发先生与学生亲切交谈的身影,直到时间带走了他。“我的学号是‘联580’”1938年秋,正在昆华中学(今昆明市第一中学)读高二的杨振宁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这是杨振宁18项大贡献,看完沉默了,杨老曾说:我知道我没有变
而杨振宁在1995年1月28日被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下图是2002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80岁庆祝研讨会上,出席阵容罕见豪华。有沃尔夫奖得主数学大师陈省身(曾是杨振宁父亲的学生)、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以及13位诺贝尔奖得主,40位两院院士参加。
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追忆杨振宁先生_手机新浪网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 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从清华园的青涩少年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华人骄傲,从规范场理论的奠基者到三尺...
这是杨振宁18项大贡献,看完沉默了,杨老曾说:我知道我没有变
2002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80岁庆祝研讨会上部分人员合影,这样的豪华阵容也只有杨老了 合影中出现的诺贝尔奖得主有:韦尔特曼(第一排左三)、莫斯鲍尔(Rudolf L.Mossbauer,第一排左四)、杨振宁(第一排右四)、汤斯(第一排右三)、科恩-塔诺季(Claude Cohen-Tannoudji,第一排右二)、朱棣文(第二排...
杨振宁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党建100周年
在杨振宁初中一年与初中二年之间的暑假,他请清华大学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孟子》,雷先生就推荐了他的得意门生丁则良,学识丰富的丁则良不仅教了杨振宁《孟子》,使杨振宁在中学时代就能背诵《孟子》全文,还传授给他许多历史知识,是他在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孟子》里所蕴含的丰富哲学理念及...
百年物理巨擘,一世家国深情!致敬杨振宁先生!
1997年,杨振宁推动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他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2003年,81岁的他正式回到清华园定居,成为全职教授。他住进了清华专门为他修建的"归根居"。那座小楼旁边,就是父亲杨武之当年的办公室。82岁时,他主动为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200多名大一新生讲授"大学物理"。一位诺贝尔奖...
杨振宁:登上科学之巅的中国人
而且杨振宁非常重视祖国尊严[4],每当海外出现反华浪潮,或者出现对祖国不利的说法、做法,他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用实际行动捍卫祖国荣誉。此外,杨振宁身上有着很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他很喜欢杜甫的一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杨振宁90岁生日时[5],清华大学送给他一个立方体,上面就刻了“文章...
一生心怀家国 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1945年,杨振宁作为第六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杨振宁曾对导师说:“我总得回中国去,回国后,我觉得理论物理没有什么用,中国需要的是实验物理,所以我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1948年,他以论文《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泰勒教授。毕业后,他在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