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死亡近百人,他们为什么还要去-重庆杂谈-重庆购物狂
此行徒步者中有三四成是缺乏必要经验和装备的新手。他认为,正是这部分相信“有腿就行”的冒险者,在恶劣天气下无力应对,最终触发了大规模公共救援。参与此次珠峰东坡徒步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王汉堡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的观察中,此次珠峰东坡徒步的新手至少占一半。“我们在徒步过程中遇到很多人,我问他们今天目的地是哪
近千名被困珠峰游客陆续下山,流量裹挟下的敬畏正在消失
近千名被困珠峰游客陆续下山,流量裹挟下的敬畏正在消失 凌晨三点,风雪撕开帐篷的缝隙,积雪灌进睡袋。十几个人挤在摇摇欲坠的营地里,靠互相拍打防止失温。这不是探险电影的镜头,而是2025年国庆假期,珠峰东坡徒步者真实的“生死一夜”。近千名游客因突袭暴雪被困,能见度不足一米,牦牛陷在雪中动弹不得。这...
国庆又见驴友遇险,是谁在把“冒险”当“探险”?
就在大家追逐“诗和远方”时,多起驴友遇险事件却为这场狂欢泼了一盆冷水——四川甘孜“子龙秘境”一名男子坠崖身亡,遗体只能由马匹驮运出山;青海祁连山冷龙岭的被困事件造成1人遇难;珠穆朗玛峰东坡因暴雪近千人滞留。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消逝,更折射出当下户外运动中值得警惕的盲目冒险心态。为什...
300多人肉路标!为何登珠穆朗玛峰如此危险?你理解他们的执着吗
“我亲眼看着他们死在我面前。”每年都能听到从珠峰下来的人说这句话。他们或是为了获得一个吹牛皮的资本,又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显然每一个欲登顶珠峰的登山者,都在用生命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他们看着每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都坚信自己会是那个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自1922年到2022年登山季结束以来,...
攀登珠峰丧命者:近300勇士魂断世界之巅
铭记:1960年5月25日,藏族运动员贡布和汉族队员王富洲、屈银华一起战胜千难万险,首次从北侧登上地球之巅———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与风雪搏斗,攀越死亡线的“第二台阶”,终于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12-20 12:38 回复 冯才彬...
当探险变成冒险,谁该为“一腔热血”买单?_央广网
10月4日,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的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整条线路受困人员或达上千人,营地帐篷被积雪全包裹甚至压塌,部分区域因降雪量过大导致帐篷被掩埋。截至10月8日19时,嘎玛沟最后一批徒步游客已安全抵达接应点。 四川游客罗阳是本次珠峰极端天气的亲历者,他回忆:“10月4日下午,我们抵达措学仁玛营地,到了...
珠峰三大著名遗体:绿靴子、睡美人、休息者,20年未下葬原因
关于“珠峰是否值得冒险”,圈内圈外人给出的看法如同剥洋葱,层层叠叠。有人拿出数据:从1953年首登成功至今,一共超过6000人站上峰顶,死亡率一度高达5%。有专家认为,科技进步其实大大降低了风险,比如氧气瓶、智能导航和高性能衣物都成了“标配”。可普通人并不买账,山脚下居住的藏民老王说,几乎每一年都会...
暴雪突袭千人遇险,珠峰徒步绝不是“逛公园”|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资料图:9月29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珠峰东坡嘎玛沟进山处一片嘈杂。 10月4日,西藏珠峰东坡突降暴雪,近千名徒步游客一度被困在海拔4900余米的户外。 多位徒步者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当晚他们在暴雪和雷电中扎营,度过惊心一夜。有人躺在帐篷中被雷声吓得不敢入睡,有人的睡袋被渗入底帐的积雪浸湿。
珠峰地区惊现失踪100年登顶者残骸,或解开人类首次攀登珠峰之谜
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两名队员第一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如果能够证明马洛里和欧文生前确曾登顶,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历史就将改写。 马洛里在出发前曾向妻子承诺,登上珠峰之后会把妻子的照片放在这个世界之巅。1999年,一支美国攀登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约海拔8190米处发现了马洛里的...
网友:珠峰上登山者尸体太多了!死在路上,实现梦想的方式有危险
尽管珠峰的垃圾和遗体问题令人震惊,但相较于其他运动,如高山自行车运动,珠峰的危险性并不是最高的。高山自行车运动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120人,而过去100年间,珠峰的遇难人数大约为270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攀登珠峰的意义可能难以理解。这项运动不仅耗费巨大,考验着身体的极限,还伴随着极高的风险。然而,为何仍有...
珠穆朗玛峰2023年死亡人数创纪录,攀登者的终极梦想还是致命陷阱
一些登山者将近几十年来死亡人数增加归咎于可预防的人员拥挤。五月的气温升高,风停,有利于登山的春季条件只持续几天。这种短暂的攀登窗口导致山顶附近形成了蜿蜒向上的人流,有时形成了像传送带一样的行列。登山者为了夺取珠峰的登顶荣誉,有时会冒险冲顶,这被称为“登顶狂热”。其他登山者抱怨在珠峰的“死亡区”(海拔
珠峰暴雪生死考验:探险是挑战极限还是盲目冒险?
据定日县官方通报,截至10月6日,超过350名徒步者已被安全接应,但还有不少人仍在赶来的路上。,同样是徒步者,为什么有些人能全身而退,甚至成了“幸运儿”,而另一些人却被困高寒之地,经历“死里逃生”?珠峰的雪,是徒步者迎接的终极“大考”,还是一场无情的惩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冒险背后的...
攀登珠峰的死亡率只排第7,这些喜马拉雅山峰更加致命 | 界面新闻
近日,珠穆朗玛峰“登山潮”所引发的“大堵车”已经导致多起死亡事故。从今年5月的登峰季开始,已有11名登山者被确认遇难。但在喜马拉雅这连绵的山脉上,珠峰只是无数个“高峰”之一,登峰者的探险范围不会仅限于一个山峰,这也意味着意外不止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生。据新华社报道,印度搜救队于6月3日在印度第二高峰楠...
珠峰死亡地带:340具遗体背后的高价与危险秘密
你带着梦想、装备和一堆“我一定能行”的自信,从平凡的生活跳进那片白雪皑皑、风声呼啸的高原之上。可谁曾想,这场看似壮丽无比的冒险背后,却藏着太多血与泪,也许还夹杂点荒谬。一年又一年,无数勇士奔赴珠峰,只为站在世界之巅,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神圣山峰早已变成了一座露天墓园——340多具遗体静静躺...
一条极容易丧命的冒险路,无数人争着去走,死了连尸体也寻不回
攀登珠峰,是从上个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冒险爱好者慕名前来,都希望成为那个万众瞩目的成功者。然而就如做其他事一样,在成功路上总会倒下很多人,真正能成功的人屈指可数。 攀登珠峰有多难?没有尝试过的人自然是难以想象的,但只要看看死亡人数,就是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个准备攀登的人都...
珠峰探险的恐怖真相:尸体与死亡触目惊心
发现她的南非登山家伊安·沃达尔,因未能将其救活而背负了“见死不救”的罪名,长期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9年来,弗朗西丝的遗体一直留在原地,成为后来登山者的显著“路标”。如今,当年无奈放弃拯救弗朗西丝的探险家沃达尔,决定重返珠峰,将她的遗体进行妥善埋葬,以赋予她应有的尊严。这具遗体已成为珠峰上的一个标志...
新闻周刊丨仅靠封禁远远不够 3.5亿探险爱好者的“安全之路”在...
户外徒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期却多次传来令人担心的消息。最近几年,徒步爱好者违规探险的事件越来越多,该怎么做才能不让探险变成冒险?面对越发高涨的户外旅行需求,除了一禁了之,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思路? 被困徒步者最小的仅15岁 没组织、未报备“网络搭子”闯入险境 ...
珠峰14名登山客死亡 死因到底是啥? - 国际在线
位于珠峰的南坡一侧的尼泊尔,为了保证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安全,降低登山死亡率,在去年一月就明文规定:禁止独立攀登者攀登珠峰以及其国家境内的其他的高峰,此外,规定里还禁止双腿截肢的残疾人和盲人登山者进行攀爬。外国登山者必须在一名向导的陪同下进行登山。 攀登珠峰有风险 挑战极限须理性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探险家埃...
仰望珠峰,请保持理性:今年至少11人遇难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汗斯不相信,那些拥挤而上的追梦者都热爱高山。在珠峰,他甚至见过一些不会使用登山装备、自己穿不上登山鞋的登山者。 对普通人来说,珠峰是唯一能被记住的“第一”,登上世界之巅象征着极致挑战和勇气,也意味着“最高的名利场”。一位曾三次攀登珠峰的探险家向汗斯直言:“如果我不去爬珠峰,就没有流量。” ...
太痛心!一年事故400+起 “野游”背后是你无法预料的危险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 “野游”频频出事,却依然有很多人选择,综合多方分析来看,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体验预期。人们的旅游方式逐渐发生转变,相比于“走马观花”,人们越来越关注旅游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愿意选择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