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央写信:此人可代替我,甚至能胜过我_恽代英_毛泽东_革命
当时朱德和毛泽东,二人分别主管军事和政治。 “朱、毛”提及换将之事,希望让刘伯承来接替朱德的职位,让恽代英接替毛泽东的职位。 毛泽东在信上强调说,如果这二人来接管我们的职务,那是能胜过我们的。 上级接到了毛泽东的来信之后,经过商讨研究之后,认为让毛泽东继续领导红军更加有利,因此并未让恽代英接替毛泽东。 敌对阵营高度
毛主席曾两次举荐一人代替自己指挥部队,此高人是谁?_毛泽东...
我们认为刘伯承同志可负责军事,恽代英同志可负责党政工作,此二人若能到任,其能力当在我等之上。\"这是毛泽东首次推荐刘伯承接替自己指挥红四军,并明确表示其能力\"胜过我们\",足见对刘伯承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 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戏剧性。由于战局迅速变化,朱毛红军很快在赣南闽西打开新局面,中央遂不再坚持调离决定...
毛泽东与朱德在古田会议前的分歧:“集权”还是“分权” - 中国军网
但当时的“大余县毕竟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革命斗争基础的地方,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大余城时,就没有人来向红军报信。”就这样赣军李文彬旅一举就攻破了林彪率领的红28团警戒阵地,紧急时刻,正在开连以上干部会的毛泽东、朱德率军部少数人向城南转移。这一仗,红四军牺牲了两个营长、一个团党代表,部队撤到广...
毛泽东与朱德在古田会议前的分歧:“集权”还是“分权”--党史频道...
但当时的“大余县毕竟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革命斗争基础的地方,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大余城时,就没有人来向红军报信。”就这样赣军李文彬旅一举就攻破了林彪率领的红28团警戒阵地,紧急时刻,正在开连以上干部会的毛泽东、朱德率军部少数人向城南转移。这一仗,红四军牺牲了两个营长、一个团党代表,部队撤到广...
陈毅化解党内矛盾的“三勇”谋略--党史频道-人民网
这年6月,陈毅主持了红四军在福建龙岩召开的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与朱德发生了尖锐矛盾,史称“朱毛之争”。二人在红四军建设的根本方向、根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在红四军具体的领导体制方面有分歧。这与他俩不同的文化背景、工作经历、历史传统有很密切的关系。
朱德 - 百度百科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
“朱毛”不可分
“朱毛”不可分 孙伟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和标杆,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 国民党眼中的“朱毛” 国民党对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从1928年5月开始,在他们的反动宣传机器中...
刘建:红色的背负和传承
即便到今天,已经是少将军衔的刘建,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官”,或者自己跟老百姓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永远记得爷爷朱德说过,我要求你们接好为人民服务的“班”,而不是接“官”,不要老想着往上爬,远了跟人民群众的联系。 1969年夏,年仅16岁的刘建在黑龙江双鸭山农场喂猪。
1959年朱德为什么没有担任共和国主席?
在这份名单上,仍把刘少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这就透露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刘少奇仍将留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既然如此,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了。 为此,朱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回想起和毛泽东的一些往事。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朱德的名字与毛泽东的名字密切联系在...
毛泽东晚年仍痛惜,有人打乱仗葬送红军虎将,他不死肯定是元帅_凤凰网
红四军军长是朱德,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还兼任了下辖的28团团长。那时红军各项军事、政治制度还没有健全起来,参谋长的位置非常重要。部队的作战、训练、生活、后勤、扩军,都是王尔琢主持。王尔琢在黄埔军校学来的军事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朱德、毛泽东的高度肯定。
政治战略最接近毛主席的是刘少奇,军事战略最接近毛主席的是陈毅...
毛主席对刘少奇的这一战略部署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他在政治战略上接近自己。 从刘少奇的政治战略到陈毅的军事战略,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展现出了接近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刘少奇和陈毅虽然在各自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但…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与古田会议【2】--军事--人民网
这个契合点,就是毛泽东坚持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和他自己提出的“建设新生命的党”主张的结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契合,在毛泽东回红四军以后,朱德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先前党内争论的那些分歧,同毛泽东、陈毅一起,共同承担起对红四军的整顿,全力一致地做好召开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环球人物
金一南:现在,不论在地方还是军队,很多人认为最高标准就是听话,和中央保持一致,自己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典型的不担当。用“与中央保持一致”为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多次提出与中央不同的作战意见,却受到毛泽东的赞赏,这才是担当。没有这种担当,难以想象淮海战役是如何成功的。如今...
子弹改写命运:陈赓的四年缺席如何影响早期革命格局与历史走向_王...
井冈山薄雾中那些定格的身影——朱德、毛泽东、陈毅、王尔琢、林彪、粟裕——不再是僵硬的画像,而是相互牵动的棋子。陈赓若在,参谋长的椅子八九不离十会向他倾斜;参谋长兼28团团长的配置,瞬间让他成为林彪的上级;接下来的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的阶梯也顺势铺开;八路军11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司令等重磅岗位...
国家主席候选人曾经考虑过朱德,但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少奇?_读书周报...
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相互间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朱德认为,国家主席不仅是一个名誉职务,还要担负繁重的工作,从刘少奇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领导能力考虑,由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自己更合适。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接受了朱德的提议。 在1959年4月上旬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经过充分酝酿,一致同意刘少奇...
朱德谈学习党史
“共产党员受点委屈不算事儿。井冈山、瑞金、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多困难,那么多挫折,我们都熬过来了,现在这点磨难,能让我们丧失信心吗?”1975年春节,他在住处会见前来拜访的宋时轮,在谈到学习时,不断强调共产党人信仰的重要,认为党史学习要追根溯源,要认真“学习马、恩、列的著作,学习毛泽东著作,要活到老学到老...
毛主席曾两次举荐一人,代替自己指挥部队,此高人是谁?_刘伯承_朱毛...
你看,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推荐刘伯承来代替自己指挥红军,还说他们“比我们强多了”。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刘伯承的军事能力那是相当看重。 不过呢,后来形势变了,朱毛在赣南闽西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党中央也就不要求他们离开了。所以,刘伯承和恽代英接替他们的事儿,也就没成。
古田会议的前前后后--党史频道-人民网
“老朱、陈毅他们现在在哪里?”毛泽东问。 邓子恢回答:“信是从松源送来的。我主力部队出击东江失利,现在已转入赣南了。” “东江去不得呦!”毛泽东锁紧眉心,烟抽得更凶了。 10月20日,朱德奉中央和福建省委的指示率部向东江出击时,结束了粤桂军阀战争的粤军蒋光鼎部折回东江对付红军。而前委没有觉察到敌情的...
清风正气歌丨守干净之德,尽干事之能 - 中国军网
关向应牢记初心、不改初衷,生命不止、奋斗不息。1924年,关向应给叔父写信道:“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22岁时,他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直到去世也没回过家。
为什么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人组合近乎完美 - 中国军网
中国共产党最大幸运就在于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组成的领导班子。周恩来名望甚高,虽然有人曾想借晚年诋毁他的作用,但我认为是无法做到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最早摸到枪杆子者,他拥有高超的协调能力,远见卓识,他的凝聚力如同激光一样远射,并且在关键时刻坚守最高原则——追求革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