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深山密林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徒步10多公里背下山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视频称,他徒步10多公里将在深山密林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感谢朋友们的私信,这些缝纫机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来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1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视频发布者祁凤麟。他说,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联第三
男子在深山密林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徒步10多公里背下山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视频称,他徒步10多公里将在深山密林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感谢朋友们的私信,这些缝纫机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 ▲来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1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视频发布者祁凤麟。他说,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
大地铭记!密林深处那一座座不朽丰碑
眺望着没有路、翻过山岭还要走很远才能抵达的深山方向,祁凤麟动情讲述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安乐河(沟)临时被服厂密营和战斗遗址的震撼。 记者现场看到,抗联密营遗址有大量木炭,祁凤麟说:“当时,日军捣毁抗联密营是‘十营九烧’,这足以体现东北抗联战士面对的惨烈环境。” 在多处密营遗址...
东北抗联十四年⑧|密营岁月——铁血忠魂的浴火坚守
“东北抗联将士的密营岁月,是与严酷自然和凶残敌人的双重搏杀。”张旭生说,“为避敌机侦察与‘讨伐’队突袭,密营的主体多为深掘于冻土之下的‘地窨子’,阴暗潮湿,寒气彻骨。然而,环境的恶劣远非最大挑战。敌人强化‘集团部落’,切断东北抗联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抗日将士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哈尔滨新闻网-无名深山惊现“缝纫机”,初步判断系东北抗联遗留物
无名深山惊现“缝纫机”,初步判断系东北抗联遗留物 7月24日,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东方红分局青山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称其在山里游玩不慎跌倒,爬起身来发现山顶石砬子上有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看起来年代久远,疑似文物。 意外发现“老物件”的人是东方红林业局河口林场居民高女士。原来,近日高女士家里来了远方的...
张旭生:行走在山沟里的文物专家
2018年,搜寻时间长达174天,一天中发现的密营遗迹最多达60余处。2023年,为全面摸清木兰县抗联密营遗址数量,张旭生带领木兰县文物保护中心团队连续踏查8个月。每天在深山里奔波,有时一天要走十多里山路,但他靠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2024年2月,当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被评为第七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时...
黑龙江挖出“东北抗联密营”,这件文物的出土,令人眼含热泪
2025年盛夏,黑龙江木兰县鸡冠山的密林深处,考古队员的毛刷轻轻拂过泥土,露出一件锈迹斑斑的三角形铁器——这是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出土的一口小吊锅。 锅底残留的碳化树皮痕迹,仿佛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八十多年前战士们围火煮野菜的温度。正是这件看似寻常的炊具,让在场所有人瞬间破防。
黑龙江新闻网
依兰博物馆里有一部绣迹斑驳的缝纫机,这是丹清河林场工人在依兰县四块石山上的密林中发现的。多年后,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再次在依兰县看到这部缝纫机时,曾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当年在被服厂用过的缝纫机!” 记者邵国良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键词-缝纫机,依兰县,丹清河,林场,看到 网站编辑-李洪 ...
锈蚀的缝纫机诉说抗联烽火岁月_手机新浪网
“这些朴素的碎片,很可能就是当年被服厂战士们用过的锅碗瓢盆。”潘姝轻抚着残片说,“它们和2009年发现的缝纫机部件一样,都是‘三军’将士们在这片深山密林中浴血奋战、艰苦生活的无声证言。”这些新发现的遗存,再次有力地印证了遗址的身份与价值。
抗联密营探秘⑪|大东北岔:全民抗日可歌可泣
缝纫机残件 化整为零,坚持抗战。在北满地区抗战低潮的1942年至1943年,张瑞麟小分队仍继续坚持战斗在通河县大东北岔地区。 1942年10月,为粉碎日军的“围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由张瑞麟、朴吉松、于天放组成三个分队,转移到铁力、庆安、东兴等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由于被日伪军发现,张瑞麟小分队便向通河县凤...
金伯文:回忆李兆麟同志 (1983年10月) - 知乎
所以,它很快就在抗联部队中流传开来,成为每个抗联战士喜爱的歌。正因为这样,在兆麟同志为国殉难后,人民为了纪念他便把《露营之歌》作为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的遗作,登在了当时的报刊和杂志上。全国解放后,又将这支歌连同兆麟同志的血衣和遗物一齐展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以此载人史册。现将后三段歌词抄录如下: 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
抗联密营探秘⑪|大东北岔:全民抗日可歌可泣_遗址_凤山_日军
缝纫机残件 化整为零,坚持抗战。在北满地区抗战低潮的1942年至1943年,张瑞麟小分队仍继续坚持战斗在通河县大东北岔地区。 1942年10月,为粉碎日军的“围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由张瑞麟、朴吉松、于天放组成三个分队,转移到铁力、庆安、东兴等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由于被日伪军发现,张瑞麟小分队便向通河县凤...
东北深山惊现三千多处抗联遗迹...@落叶写秋诗的动态
但鲜少有人知晓,在东北深山林海间,抗联将士曾建立起规模庞大、功能完备的军事根据地。如今,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山区的考古发现,将这段被遗忘的 “抗联密码” 彻底揭开 —— 超过 3300 处遗迹、近千件实物,让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的 “第一抗日根据地”,以有血有肉的姿态重现在世人面前。 引子:密林深处的 “...
男子在深山密林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徒步10多公里背下山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视频称,他徒步10多公里将在深山密林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感谢朋友们的私信,这些缝纫机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 来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1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视频发布者祁凤麟。他说,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联...
男子在深山密林发现东北抗联用过的缝纫机残件,徒步10多公里背下山
10月10日晚,网友@千峰竞秀发视频称,他徒步10多公里将在深山密林发现的东北抗联缝纫机残件背下山,感谢朋友们的私信,这些缝纫机残件已移交给哈尔滨市博物馆展出。 来源:受访者社交账号 1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上述视频发布者祁凤麟。他说,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今年7月,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时,他们在东北抗联...
解密抗联密营 藏在白山黑水间的 “隐形堡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14年抗日斗争,为中国抗战胜利,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特殊的历史功勋,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护东北抗联抗战遗址遗迹,黑龙江省持续对东北抗联...
1937年,地主为日军带路寻抗联茫茫深山跋涉五日后全冻成冰雕
零下四十度有多狠毒?在1937年腊月的东北,一个三百人的侵略队,把枪背在肩上进山,结果被寒风收拾得连扣扳机都做不到。更戏剧的是,带路的人不是土匪也不是特工,是汤原县石场屯的“黄善人”,一位穿貂皮的地主。善人怎么成了向导,他是真投敌,还是在下大棋?这段埋在雪里的往事,值得今天的人认真掂量。
革命文物小课堂 | 第10期:东北抗联第六... 来自畅赏黑龙江 - 微博
【革命文物小课堂 | 第10期:东北抗联第六军用过的缝纫机】这个缝纫机是1936年的春天东北抗联第六军在一次攻打集镇的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是东北抗联艰苦斗争的历史见证。文物等级为一级文物,现存于东北烈士纪念馆。这是一台20世纪20年代美国制造的“辛格尔”牌缝纫机,长40厘米,宽18厘米,高36厘米,重10千克...
在深山密林中寻找抗联英雄的世界|东北抗联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在深山密林中寻找抗联英雄的世界 密营内发现的弹壳和弹片。 用62式指北针确认位置。 记录密营的坐标。 小分队钻山林探查东北抗联密营。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中,通河县“四普”小分队钻山探查东北抗联密营。近日,随着一件件文物相继出土、一份份档案逐渐完善,深藏在密林中的另一个“世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