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辽阔水域变迁见证,上海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经历了什么?
大片水面,三不管地带,只能捞鱼种田。随着泥沙慢慢沉积,才出现了能种粮食的土地。后来苏州、无锡这些邻居搞得风生水起,上海也跟着照猫画虎搞农耕。一条京杭大运河把物资和人流拉通了,吃喝玩乐的生意才慢慢有了雏形。但不是人人都觉得这是“福气”。老百姓在街头茶馆边嚼边聊,忧心忡忡:到底啥时候能发大财?万一这些洋人进来只会捞
上海的这180多年
回顾上海180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小县城到全球城市,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开放、创新与包容。地理位置赋予它天然的优势,政策的突破让它抓住了一次次机遇,而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则滋养了这座城市的活力。面向未来,上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老龄化、高房价、国际竞争加剧等,但它的历史已经证明,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不断...
上海,走过180年都市化历程|睡前分享
1843年,随着《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签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逐渐由一个普通的沿海县城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180年来,在历史沧桑变迁和文明交流互鉴中,上海实现“蝶变”,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样本。今天的演讲,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上海180年的都市化历程,谈谈上海是如何成长为一座全球城市的。
外滩180年,终于等来一个岭南破壁者
越秀外滩樾这49席,很有可能成为上海风貌别墅的绝唱——早在今年初,官方就暗示过,在今年结束这一轮城市更新之后,上海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再有风貌别墅的土地出让。(来源:《(上海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任务分工方案》)这样的场景,我们早在2011年的广州就见过。同样是越秀...
网友梳理上海的180年国际化之路,才发现这次错失机会有多可惜
网友梳理上海的180年国际化之路,才发现这次错失机会有多可惜,广州,苏州,杭州,上海市,国际化之路,国际化大都市
上海,走过180年都市化历程|发展|中国|上海_新浪新闻
1843年,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逐渐由一个普通的沿海县城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180年来,在历史沧桑变迁和文明交流互鉴中,上海实现“蝶变”,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样本。 近代上海,以商兴市,以港兴市。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轮船招商局航线向东至美国,向西过南洋经苏伊士运河直抵伦敦。到1864年,上...
新民周刊丨上海开埠180年:穿越了三个甲子的螺旋
在10月6日举行的“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苏智良如此分析。开埠之际,作为上海地方官,宫慕久在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的第一个回合接触中,实际上就已经体现出其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1843年11月9日,巴富尔坐着宫慕久派来的肩舆,亦即一乘小轿,来到小东门外的江海关。在此,巴富尔向道台介绍了...
上海:180年的壮丽腾飞,开放、创新、包容的成功密码
上海的180年腾飞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成功故事。它以开放的胸怀吸引着世界,以创新的精神引领着时代,以包容的态度融入全球。上海,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中国崛起的缩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它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开放,敢于创新,敢于包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上海,这座城市的壮丽腾飞,将继续激励着...
上海都市化180年|周武:制度化凝结而成的内在风景__财经头条__新浪...
繁华易逝,制度恒久。180年之后,回望开埠以来上海的盛衰倚伏,在令人目眩的繁华背后,是制度化凝结而成的内在风景。
网传《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全文-闽南网
上海学香港学错的第二课是精细化管理,直接后果就是上海开一个企业,合规成本太多。精细化管理其实是好的,能带来更好的城市管理水平。但错就错在时机不对,上海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还远远没到能承担的起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要知道精细化管理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是非常非常昂贵的成本。
长宁区:从多元文化到国际化失落的历程
【 新华路与国际化的起步 】那么,长宁区究竟从何时开始踏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呢?这还要追溯到1925年,当时上海公共租界进行了越界筑路,新华路因外国友人的聚居,形成了其独特的国际氛围,成为长宁区的“扬名之路”。新华路,这条原本名为安和寺的路,在落成后迅速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和侨胞。【 西郊
上海都市化180周年:中学历史教师的思考与讨论_理论·学术_澎湃新闻-T...
积淀180年之久的上海经验兼具海派风格的独特性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富含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属性的都市空间重构,不断推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转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实践当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之路提供上海智慧。
...上海学习平台 新华社 | 苏智良: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年
1995年,地铁一号线全线通车。经历20多年的奋斗,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行驶车辆数达到世界第一。2005年,洋山深水港开工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惊艳世界;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行;2021年,上海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
一百八十年后,上海依然在路上
至于地利人和,当年似乎也看不出上海有啥优势。但180年后,还是拉开了一些差距的。 说起来,上海也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一个是大家都可以来,一个是大家规规矩矩做生意。 不过,仅此两点,已让人很难赶超。 做到第一条,要有极大的包容性。多文化融合,知易行难。
上观新闻:从开埠到开放,180年来上海如何实现“蝶变”
10月6日,“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章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静安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今天上午,“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发布会静安区专场召开。“十四五”期间,一个个首发首秀首展“争奇斗艳”、一项项产业创新能级跨越提升、一套套高效治理模式实践创新、一处处文化基因跨界深度融合,共同擘画了静安奋力打造“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壮丽蓝图。
上海:開放之城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出品的《上海:開放之城》(SHANGHAI:A CITY OF OPENNESS)城市形象推介短視頻3月6日首發,記錄展現上海的改革開放之路。 黃浦江水滔滔,日夜奔流,兩岸的歷史建筑與摩天大樓交相輝映,構成了古典與時尚、厚重與現代並存的上海都市畫卷。如今,上海不僅有黃浦外灘,更逐步開拓了浦...
澎湃新闻:从开埠到开放:中外学者研讨上海都市化180周年
1843年11月,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开始了迈向现代城市曲折而辉煌的历程。时至今日,上海都市化已历经180年,上海史的研究也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学术共同体。2023年10月6-7日,“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举行,百余名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上海都市化18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上海:開放之城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出品的《上海:開放之城》(SHANGHAI:A CITY OF OPENNESS)城市形象推介短視頻3月6日首發,記錄展現上海的改革開放之路。 黃浦江水滔滔,日夜奔流,兩岸的歷史建筑與摩天大樓交相輝映,構成了古典與時尚、厚重與現代並存的上海都市畫卷。如今,上海不僅有黃浦外灘,更逐步開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