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游客挤爆的初代网红景区,今跌落神坛凉了?游客:感觉一直被宰...
当游客从“为情怀买单”变成“为体验付费”,鼓浪屿的服务却停留在“赚快钱”阶段,大家吐槽“鼓浪屿成宰客一条龙”。 图源:央视新闻 央视的曝光更是给鼓浪屿的“宰客”加了一份铁证。 2024年,据央视新闻曝光,记者以普通游客身份暗访鼓浪屿时,揭开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宰客灰色产业链”。 收了旅行社回扣的出租车司机,会巧舌
被游客挤爆的初代网红景区,今跌落神坛凉了?游客:感觉一直被宰
再加上周边城市文旅产业强势崛起,厦门这个曾经的初代网红,慢慢收起了往日的热闹。曾经的打卡热潮退了,街头的文艺氛围淡了,连曾经挤破头的手绘地图和盖章本,如今都静静躺在游客的旧相册里。文艺滤镜难掩“宰客”伤痕 鼓浪屿的冷清,很大程度上是服务的塌方。当游客从“为情怀买单”变成“为体验付费”,鼓浪屿的服务...
被游客挤爆的初代网红景区,今跌落神坛凉了?游客:感觉一直割韭菜
央视的曝光更是让我后背发凉。 2024年有记者暗访,揭开了这条“宰客流水线”:出租车司机收旅行社回扣,把游客骗去散客中心买高价套票;导游拿了提成,带着游客往私人景点钻,沿途还拼命推销店铺;那些店铺更绝,活海鲜调包成死货,千元“海水珠”其实是廉价淡水珠……从司机到导游再到商家,环环相扣,分工明确。
当初人挤人的网红打卡地,现在咋回事?游客吐槽:逛一圈感觉钱包被掏空
央视去年曝过一次光,记者假装游客去玩,结果一路被宰。出租车司机收了回扣,把人拉到散客中心买高价套票。168块的票,成本才六七十,导游带进去转一圈私人景点,顺道塞进各种店买东西。海鲜调包,死的当活的卖。珍珠说是海水养的,其实是淡水河里捞的便宜货,标价上千,批发三十块一串。从司机到导游再到商家,...
白洋淀游客“断崖式”消失:网红景区到冷清之地,问题到底出在哪
白洋淀不是没有好牌。满淀的荷花,小兵张嘎的红色IP,往年能吸引好几代人。可现在这口碑,建起来十年,塌下去只要三天。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游客量比去年少了78%,旅游收入少了1.2个亿。要我说,这哪是缺资源,分明是缺规矩。商户光想着赚快钱,管理方睁只眼闭只眼,等出了事才想起来补救,晚了!现在...
河北这个网红景区怎么突然“凉了”?游客消失背后,发生了啥?
管理混乱得跟没娘的孩子似的。景区管委会的人整天就知道喝茶看报纸,等事情闹大了才出来装模作样地"严肃处理"。村民们各打各的算盘,逮着游客就往死里宰。有个开民宿的老板说了句实在话:"咱们这儿的人啊,都把游客当成了会走路的钱包。"这事儿让人想起去年淄博烧烤的火爆场景。人家市场监管部门二十四小时待命,...
摔碗酒凉了,百万葵园黄了:网红景区火得快死得更快,真相扎心
从门庭若市到空空荡荡,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的初代网红景区不断上演。它们曾经是流量的宠儿,如今却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把时间拉回2018年的西安永兴坊。五块钱一碗的摔碗酒摊位前,队伍排出去几十米远。游客们仰头把酒一饮而尽,然后狠狠将陶碗摔向地面,“啪”的一声脆响后,赶紧拿出...
从风光到废墟:那儿些年宰客的景区?现在集体凉凉!游客用脚投票
龙潭大峡谷破产后,国企接管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中间商:矿泉水从仓库直供小卖部,黄瓜从农田现摘,高管工资砍半补贴维护费。 2025年五一假期,9.6万游客挤爆峡谷,不为看风景,就为“不被宰”的踏实感。1块钱的冰棍,比5A招牌更金贵。 开封“王婆说媒”现场,大妈把自制烤肠塞给00后: “景区卖15块,我这只收...
从辉煌到衰落:初代网红景区的命运转折
这一幕幕,仿佛在诉说着初代网红景区的兴衰变迁。> 初代网红景区的衰败原因 回溯到2018年的西安永兴坊,那里的摔碗酒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龙,队伍延伸出几十米远。游客们纷纷仰头一饮而尽,随后用力将陶碗摔向地面,伴随着清脆的“啪”声,他们迅速拿起手机捕捉那堆成小山的碎片,再搭配一首《西安人的歌》发布到朋友...
从风光到废墟,那些年宰客的景区如今集体凉凉,游客用脚投票了吗
自然景区门票收入占比普遍超50%,人力与维护成本吞噬了利润的40%。 贪婪的连锁反应:广东秋枫寨眼见游客增多,立刻将门票从80元抬至150元,结果人流暴跌75%;河南养子沟景区疯狂借贷数亿,开发108个景点还不够,硬要加建老年公寓和购物广场,最终资金链断裂。游客的耐心被彻底耗尽。 重庆龙门阵乐园的过山车轨道爬满藤...
从“甲天下”到“宰天下”:曾经的旅游顶流桂林,怎么就凉了?
桂林:从"甲天下"到"宰天下"的三十年之痛 山水困境 站在象鼻山观景台眺望漓江,水面倒映着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峰林。几位东北游客掏出手机刚要拍照,发现最佳取景处全被收费拍照区占据。十块钱一张,不拍就让开!商贩扯着嗓子的叫喊惊飞了群鹭——这个三十年前被印在人民币上的世界级景观,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尴尬。翻开2024年五
北京这个景区怎么了,曾火爆一时,如今少有人来,或将凉凉?
真正的历史爱好者才不会被这些"山寨古镇"骗。人家宁可去真正的古镇,也不想在这个看起来比现代城市还现代的"古镇"里晃悠。营销与口碑:社交媒体的双刃剑。曾经,古北水镇靠着几张网红照火遍全网。但很快,游客发现现实与网图的巨大反差,口碑迅速从"必去景点"变成"坑爹景点"。社交媒体既是上升的梯子,也是致命的...
深圳老牌景区跌落神坛!曾经挤破头的华侨城,咋成了“鬼城”?
2018年更绝,推土机直接开进茶溪谷。原来这地方建在水源保护区,属于违建。看着欧式钟楼被铲平,围观群众都傻眼了。有人举着手机直播,评论区炸开锅:"早干嘛去了?现在装正义?"曾经美得像画的茵特拉根小镇,转眼变成一堆破砖烂瓦。别的景区都在拼命升级,华侨城倒好,躺得比咸鱼还平。门票死守200块不降价,...
7家4A、3家5A接连破产!宰客景区,终割不动游客
"风景提供者" 转型为 "情绪解决方案设计者",才能建立不可替代的护城河。在这个游客用脚投票的时代,宰客成瘾的景区终将被市场抛弃。正如评论区最高赞留言:"不是游客变抠门了,是有些景区活该凉透!"当景区真正把游客放在心上,用诚意和创新说话,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笑到最后。你遇到过哪些宰客的景区?
5A景区,正在被抛弃
自此,黄山豪掷3亿建国际会展中心、峨眉山狂砸50亿打造“国际灯彩度假区”……5A景区们“大修大建”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生怕被时代列车甩下的它们,牟足劲谋划着新“财路”。而这些变着花样创造出的消费需求,最终往往以“类似的面孔”,反复收割游客——天南海北的景区里,都能碰见网红小火车;下山之后,...
5A招牌跌下神坛,宰客套路玩不转了,年轻人已用脚投票
不,为的是被当地老铁“掏家底”一样地宠着。这就是旅游消费升级的真相,我们不再为一块牌子买单,而是为一种体验、一种情绪、一种“爷乐意”的感觉买单。而这些,恰恰是那些被KPI绑架的5A景区给不了的。所以,当咱们吐槽景区越来越“水”时,我们不是嫌弃风景本身,而是厌倦了那套千篇一律、毫无诚意的剧本。...
5A景区凉了?游客用脚投票:宰客套路比风景还“经典”
与5A景区的“套路”形成对比的,是小众目的地的“真诚暴击”。游客阿玲今年避开了热门5A,去了鄂西一个小县城。晚上9点到高铁站,打不到网约车时,出租车司机主动邀她上车:“这是最后一辆了,上来吧!”她本以为会被宰,结果车费比预估便宜20%。“司机说‘我们这儿游客少,不能砸了招牌’,这句话比任何5A...
全国都在“卷”文旅,这个初代网红城市怎么了?
鼓浪屿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许多游客到福建厦门必打卡的景区。然而近期不断有游客反映,鼓浪屿旅游套路多、花费高、体验差。端午期间央视记者以游客身份暗访调查后,厦门市成立鼓浪屿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联合工作组,表态称会认真对照排查,立即采取行动,坚决整治整改。作为初代网红城市的厦门,此番重回...
8亿砸出日亏55万!网红景区集体暴毙,真相比亏损更扎心
当“网红景区”集体暴毙,我们骂了三年的“网红原罪论”该歇歇了。游客不是傻子,矿泉水都不肯买,不是因为抠,是你给的东西连不值。文旅项目真正的死因,从来不是“红得快”,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活得久”——他们把景区当成一次性流量提款机,却忘了游客早学会了“拍照打卡就跑”的反收割套路。一、8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