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折两万次!我国固态电池柔性突破,能量密度提升86%
电池像纸一样柔软,反复弯折两万次仍能正常使用,这不再是科幻场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的柔性电池。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全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先进
锂电池领域,我国取得突破!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近日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
研究提出固态锂电池界面调控新方案---中国科学院
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传统固态电池中,离子传导与离子储存功能分别由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承担,导致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界面难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聚合物体系中,实现了具有分子尺度界面的一体化电极-电解质材料。为提升固...
固态锂电池突破!中科院解决界面阻抗难题,柔性电池可弯折2万次
2025年10月2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发布了一项改写固态电池发展史的突破——通过分子尺度界面一体化设计,成功将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降低至传统液态电池水平,同时实现柔性电池20,000次弯折无衰减。这一成果不仅发表于《先进材料》封面,更被国际能源署评价为“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里程碑式突破”。一、界面阻抗:固态...
中科院金属所,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飙升86%!
用这种新材料做出来的柔性电池,展现出了惊人的性能。它可以被反复弯折两万次,性能几乎没有衰减。这个数字背后是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做得像创可贴一样薄,贴在手腕上;可折叠屏手机再也不用担心屏幕和电池的寿命;甚至可以直接把电池织进衣服里,为各种穿戴设备供电。更关键的是,当这种材料用...
中科院研发新型界面材料,固态电池弯折两万次不衰减,能量密度跃升86%
在实际测试中,研究人员制备出容量为2mAh/cm²的固态电池样品。经过20000次弯折测试后,电池容量保持率超过90%。该材料在零下2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仍能维持正常工作状态。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制备多功能一体化柔性电池。这种电池可同时作为结构材料和储能单元,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研究团队通过调控材料...
掰它20000次!中科院柔性电池直接把折叠屏干成废铁?
中科院金属所直接甩出王炸,新型固态锂电池弯折两万次照样满血放电!传统固态电池那种“固-固界面接触不良”的祖传难题,被研究团队用聚合物分子设计按在地上摩擦。 这波操作堪称材料学魔术:在聚合物主链同时嫁接乙氧基团和短硫链,直接让电极和电解质在分子尺度上“领证结婚”。离子传输效率飙涨不说,还能根据...
突破2万次弯折!中国固态电池颠覆性创新引爆资本市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引爆资本市场。该所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分子尺度界面一体化聚合物材料,解决了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基于该材料构建的柔性电池展现出惊人的机械稳定性,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而不影响性能。当将其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
中科院团队实现固态锂电池界面突破_数字化行业-中关村在线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材料组装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具备出色的机械耐久性,可连续弯折两万次而性能不发生明显衰减。当该材料作为聚合物电解质应用于复合正极时,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显著提升,增幅达到86%。 此项研究为开发兼具高性能与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提供了全新的材料设计策略和研究路径,有望推动下一代储能器件的实用化...
新型聚合物电解质材料问世 为提升固态电池性能贡献新方案_手机...
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展现出极佳的机械稳定性,可弯折两万次以上而不影响性能。此外,将该材料作为传统磷酸铁锂正极的聚合物电解质时,电解质中“隐藏”的储能能力可在特定电位下被激活,将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 据悉,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聚合物中离子传输与存储机制的理解,也为发展高性能...
打破固态电池商业化壁垒,中国方案破解界面困局
基于这种新型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表现出了惊人的抗弯折性能——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而不损坏,这为柔性电子设备和可穿戴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将P(EO2-S3)作为常规正极(如磷酸铁锂)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其氧化还原活性可在特定...
您知道全球车企为何疯狂研发固态...@热诚的福音的动态
更绝的是中科院金属所的成果:他们研发的聚合物材料离子电导率达 1.0×10⁻⁴ S/cm,放电比容量 491.7 mAh/g,柔性电池可承受 20000 次反复弯折。这是要把电池做成橡皮糖吗? 现在您该明白固态电池领域为何要变天了吧?当别人还在纠结如何防止固态电池漏电时,中国科学家已让电池兼具耐穿刺、抗高温特性,还能弯折...
...科学报】多维攻坚,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中国科学院
传统方案不得不添加非活性导电导离子剂,但这种“补丁式”设计却陷入两难:添加剂虽提升了导电性,却与充放电时体积变化显著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水火不容”,加剧了“电-化-力”耦合副反应,最终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都打折扣。这种异质复合结构,成了全固态锂电池性能跃升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科院大消息 固态电池重大突破!_能源频道_央视网(cctv.com)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1日讯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固态电池近期热度不断,备受市场关注。 4月10日,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消息,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
固态电池冲刺:真相、挑战与未来展望-有驾
有人说固态电池是技术奇迹,有人骂这是资本炒作。去年丰田宣布五年内量产,立马被网友嘲讽“PPT造车”。更扎心的是,中科院某研究员爆料:硫化物路线和氧化物路线,成本差三倍,谁先抢到市场谁就当寡头。但富士康最近砸百亿建厂,这架势不像是玩概念啊? 电池圈像场接力赛,日韩押宝氧化物,宁德时代偷偷搞硫化物。隔壁德国开...
...山东好成果 | 兼具高安全性与长循环特性,山东实现全固态锂电池...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研发的高比能、长寿命全固态锂电池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实现了正极材料的“瘦身”,在能量密度达到390Wh/kg、循环5000次后仍保有80%初始容量,且极大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这一成果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深海装备、低空飞行器等领域的能源革命。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在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固态电池又有新突破。 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消息,近日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失效。运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
中科院研发新型界面材料,固态电池弯折两万次不衰减,能量密度跃升86%
中科院研发新型界面材料,固态电池弯折两万次不衰减,能量密度跃升86%,弯折,离子,电化学,聚合物,中科院,界面材料,固态电池
中国电池材料破局!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 600Wh/kg钠电方案落地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跨越 硫化锂正极:撕开能量密度天花板 中国科学院武建飞团队研发的硫化锂正极材料,犹如一颗 “电池原子弹”—— 每克 1165.23mAh 的比容量直逼理论极限,常温循环 6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 84.4%。这项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三维离子传输网络,彻底解决了传统锂硫电池的 “穿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