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考古新发现:米仓道龙王堑发现明代“禁止早婚 违者枷责”石刻
其中,刘志岩特别提到了米仓道上新发现的龙王堑石刻。这处石刻群分布于四川巴中南江县的南江河岸边的一片石壁上。石壁位于水面上方约5米,石刻分布面积约24平方米,包括唐、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题刻6幅,内容涵盖民风民俗文化、婚姻法律制度、桥梁建设背景等事件内容。题刻性质类似如今国道旁的大字标语,醒目提示有
四川考古新发现:米仓道龙王堑发现明代石刻,写着“禁止早婚,违者枷...
据了解,在龙王堑石刻发现之前,四川境内如广安大良村、阆中龙泉镇等地也曾发现过同款禁止早婚的明代石刻。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阆中境内居然发现了两处明万历摩崖石刻,字迹清晰可辨,全国罕见
龙泉镇原铁佛观村摩崖石刻拓片现场 据了解,类似的摩崖、碑刻在川渝其他县市也有发现,除个别还有“违者,父兄重责枷号”外,其他文字内容、年代等都基本一致。阆中这两块禁早婚碑的落款是“分巡道刻立”,全称应为四川按察使川北分巡道,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明朝设置川北分巡道的实物证据,因此它具有教化民风、变革陋习等作用...
南江新发现龙王堑石刻
近日,我县四普办在米仓古道上新发现一处跨越多个历史朝代石刻群龙王堑石刻。经调查,该石刻群分布于南江河西岸高于水面约五米的24平方米石壁上,有唐、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题刻6副,内容涵盖民风民俗文化、婚姻法律制度、桥梁建设背景等事件内容,其中4处石刻保存完整,具有清晰...
四川发现10米石刻长龙:疑明清文物,或与这一传说有关,介入保护
2024年3月,四川绵阳仙海区石河堰村在基础设施维护中,意外揭晓一段尘封历史——施工人员发现一条长达10米、宽0.6米的石刻巨龙。经文物部门初步鉴定,这件雕刻工艺精湛的文物或为明清时期遗存,与当地流传数百年的"王氏镇龙"传说形成时空呼应。地质断层现真龙 传说照进现实 在石河堰村接龙垭,地质勘探显示该区域...
米仓古道的石刻群发现及其历史价值
近日,南江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米仓古道沿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发现——一处跨越多个历史朝代的石刻群,被命名为龙王堑石刻。1.1 △ 石刻群基本信息 经过实地详尽调查,这处石刻群被揭示在南江河西岸,一处高出水面约5米的24平方米大小的石壁上。该石刻群共包含6处摩崖题刻,分别来自唐、...
重磅发现!巴中南江米仓古道新出土跨越多个朝代的石刻文物,为文化...
近日,巴中南江县在米仓古道沿线又有重大发现,令人振奋的跨历史朝代石刻群——龙王堑石刻浮出水面。这一新发现是南江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该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未被发掘的潜力。 龙王堑石刻群位于南江河西岸,经过实地探查,该石刻群现存于高出水面约5米的24平方米的石壁上,形成了一幅历...
四川发现10米石刻长龙:疑是明清文物,或与这一传说有关
经过初步勘察,专家推测这条石龙极有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石龙的发现不仅印证了当地的民间传说,也为研究明清时期的石刻艺术和民间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保护与研究 目前,当地政府已组织专业团队对石龙进行保护,并邀请权威考古专家前来进一步鉴定研究。专家们将对石龙的具体年代、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四川发现10米石刻长龙:疑是明清文物,或与这一传说有关,当地介入保护
近日,四川绵阳仙海区在石河堰村进行基础设施维护时,发现一条石刻长龙。3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绵阳仙海区获悉,这一发现与当地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相互呼应。经初步勘察,这条长达10米的石龙有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目前,当地政府已组织专业团队对石龙进行保护,并邀请权威考古专家前来进一步鉴定研究。据...
四川考古新发现:米仓道龙王堑发现明代石刻,写着“禁止早婚,违者枷...
四川考古新发现:米仓道龙王堑发现明代石刻,写着“禁止早婚,违者枷责” 从2023年开始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日前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系列讲座
明清蜀道、明代石碑、明蜀端王陵……“四普”发现更新四川文物地图
在炙热的阳光中,明代蜀端王陵及其陵前建筑遗存就裸露在锦江区柳江街道的一处建设工地上。现场,长期致力于田野考古的研究与发掘,参与了众多重大考古项目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三队的主任谢涛,向记者介绍了端王陵被发现背后的故事。 原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端王陵就已经“现身”且被当时的考古工作者们注意到,只是受...
不许交界迎送!四川广元利州发现一块距今400余年石刻“禁约碑 ”
“从风化程度看,制作界碑的石材应该是取材于当地岩石,从记载的内容看,这块石碑立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利州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陈邻溪说,这块禁约碑,是目前广元市发现的唯一一块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甚至在整个四川地区都十分少见。“这块禁约碑,体现了明代时期‘政府公权’在广元的实际运用,也是古代...
#四川广元发现明代禁约碑#:系禁止官员迎... 来自成都商报美食...
【#四川广元发现明代禁约碑#:系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 应为明万历年间所立,距今400余年】#四川广元发现明代禁止官员迎送石碑# 4月24日,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一块历史石碑禁约碑的发现,引来许多村民瞧新鲜。广元市利州区文管所负责人陈邻溪介绍,所谓禁约碑,是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在整个四川地区十分少见。从...
「巴中」巴文化从未远去,它早已融入山川血脉,成为中华文明最独特...
根据断渠及附近地方出土实物推测,原始人群原聚居于断渠天然形成的山洞之间,后为适应地理气候的变化由第一台阶断渠退居到后山第二台阶阳八台高地。四川省考古工作队又在阳八台发掘出土数百件新石器及陶片,更显示出断渠的时代之久远。阳八台遗址出土的石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据国家文物局编纂的《中国文物地图...
四川泸州2.7公里茶马古道重见天日 明代状元杨慎或曾走过|四普新发现
普市村,自明清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关隘节点之一,现今普市村、阳坪村的地界上仍留存有关于古道的石碑、清代石桥、摩崖石刻以及建筑构件等大量历史痕迹。而此次新发现的茶马古道遗址位于叙永县正东镇阳坪村9社、普市村11社,建成于明、清时期,呈南北走向。经勘测,古道由长宽不等的块石铺就而成,最宽处达...
多领域突破,四川考古晒出“十四五”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四川文物系统自觉聚焦“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使命任务,积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统筹谋划,科学构建考古工作体系 坚持把握导向、系统布局、重点保障,全面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全省考古工作体系。一是...
“2024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揭晓 四川六项目入选-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
1月11日,2024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报告会在重庆召开,现场评选出10项“2024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四川马尔康孔龙村遗址等多个项目入选。 报告会上,川渝两地考古工作者分别汇报了2024年度川渝地区15项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重要考古成果以及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新发现,并评选出“2024年度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项目...
四川深山发现2.7公里茶马古道:立有石碑,杨慎、奢香夫人或都走过这...
▲航拍新发现的茶马古道郑云霞 摄 近日,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境内发现一段长2.7公里、最宽处达2.8米的石板古道。经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实地勘察后分析认为,该石板古道是川黔滇茶马古道。当年,明代状元杨慎、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可能就是从这里“出川入滇黔”。
「巴中」古风新韵·古遗址遗迹之恩阳大木山:藏在大山中的“瑰宝”
“这道靓丽奇观是当地两位农民袁家祥和袁学顺连续坚持20年的创作结果。”秦峰介绍,他们一人负责收集名人字画,一人负责在石壁上雕刻,终将1000余幅书画作品呈现在陡峭石壁上。目前,尹家石刻书法长廊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新景观。在大木山观音洞上方,有一块长200余米、宽100余米依山傍岩的巨石,石崖上镌刻着10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