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见到他问:你是哪一个...
二、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 但就是如此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却戴着手铐走完了长征路。在1932年,朱光被组织上派到鄂豫皖苏区工作,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同年7月份,老蒋集结了3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这也是发起的第三次围剿。 但由于张国焘等人在战略上的错误,导致部队损失严重,并且被迫撤离了根据地,
此人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见到他问:你是哪一个_朱光...
朱光等人被关押并从事油印、石印等工作,而他甚至带着手铐完成了艰难的长征。直到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朱光才被恢复党籍。 说到这些“特殊工作”,可能有人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任务。然而对于朱光来说,这些工作与其特殊的艺术才能息息相关。早在1925年,朱光便绘制了广西博白县立初中内第一幅...
中共高层含冤委屈 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全程_网易新闻
廖承志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被铐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称之为“流动坐牢”。 编者按:《党史文苑》发表文章《逆境中的铁血男儿——廖承志》。文中记述廖承志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被铐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称之为“流动坐牢”,摘编如下。 抗日战争初期的廖承志 廖承...
缅怀廖承志:曾戴着手铐走完长征 推动中日关系被尊为“廖公...
带着手铐走完长征 恢复自由后担起外电翻译工作 廖承志在川陕苏区担任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企图另立中央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被强加上“特务”的罪名,开除党籍,囚禁起来。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廖承志就一直在保卫局的监视下戴着手铐行军。面对不公正待遇,他发挥自己美术和音乐方面的...
“缠索戴枷”走长征的廖承志-新华网
1935年10月,廖承志同志长征到达陕北后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缠索戴枷”走长征的廖承志 许雪松、遇际坤、孙杰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犯人”:他被押解着走完长征路,虽然备受煎熬,但仍然乐观豁达,积极参加宣传工作,后经周恩来解救才重获自由。
廖承志:六次坐牢戴着手铐长征_网易新闻
廖承志:廖承志:六次坐牢戴着手铐走完长征 廖承志和他的爱犬 廖公(承志)是一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使他从小就和革命联在一起。他生于日本,曾在德国、荷兰、前苏联等地生活、工作、学习过多年,懂几国文字。
解密:廖承志为啥戴铐长征?周恩来如何解救?_新闻台_中国网络电视台
1933年夏秋之交,国民党政府迫于爱国人士的舆论,从监狱里释放了廖承志,这位铁骨红心的革命家,闯过重重险关,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担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由于他在长征中坚定不移地反对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1934年12月,他被张国焘逮捕,开除了党籍,宣布为“反革命”,由四方面军保卫部门押着,跟随队伍行军。
带镣行 - 百度百科
《带镣行》是刘伯坚1935年3月11日在大庾县青菜街被押解示众时创作的五言古诗。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突围战斗中负伤被俘。被押解游街期间写下此诗,后收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全诗以三次“带镣长街行”为起句,通过“蹒跚复蹒跚”“镣声何铿锵”“志气愈轩昂”...
董振堂:“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
考虑再三,董振堂咬紧牙关,下定决心。他立即找来39团团长吴克华,告诉他说,“生孩子要多长时间,你就给我顶多长时间!”吴克华坚定地点了点头,重新投入到激战之中。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与红军将士一起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可是,没人能够回答。
此人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故意问他是谁_朱光_革命...
两人的另一次交锋则发生在开国大典前夕,当时朱光调任广州,他便顺路到北京拜访自己的老领导朱德,陪着朱老总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没想到这动静却惊动了就住在隔壁的毛主席,主席一见到朱光就有些不爽,就故意问他是哪一个,朱光知道这是主席出招了,只能老老实实回答自己的名字。 主席见朱光回话,连忙阴阳怪气的问他是不是不认识自己了?朱光也是斗嘴
此人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见到他问:你是哪一个...
“听说没有,那个戴手铐走完长征的人,毛主席竟然亲自问他’你是哪一个’!”小李激动地拍着桌子,吸引了同事们的好奇目光。 “真的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小张好奇地问道。 “就在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见到他的时候。”小李回答道。 “那个人到底是谁啊?为什么会被戴手铐走完长征?”小李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革命家廖承志:带着手铐参加长征(组图)-中新网
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和何香凝之子,生前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一生多次坐牢,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传奇而又坎坷的人生经历,没有消磨他的意志,而是造就了他潇洒、豁达、幽默、风趣的性格和至情至性的情感世界。
毛泽东题词及《广州好》--党史频道-人民网
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为调往广州的朱光题词 开国大典前夕,朱光由长春调往广州,暂停北京。他先到中南海,拜别朱德总司令。但一入室,便见到毛主席在座,不觉一怔。尚未待主人说话,毛泽东即兴故作矫情之态,大发幽默之语:“你,你是哪一个?” “我——朱光是也。” ...
罗德祥(中国重走长征路的人) - 百度百科
”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罗德祥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我之前来过韶山,但这是第一次到毛主席故居。”参观完毛主席故居,罗德祥又迈着匆匆的脚步,准备去下一站岳阳。记者发现,他特意买了一沓有毛主席故居标志的信封,“每到一个革命老区,我都会买信封,然后分寄给我在‘长征路上’认识的老红军们。”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新闻战士何云: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
面对绝境,他冷静地对身边的战友说:“不要把子弹打光,留下最后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绝不能活着当俘虏。”这时,一颗子弹射来,何云被击中,身负重伤。当医护人员赶来时,他挣扎着说:“我的伤不重,快去抢救倒在那边的同志吧。”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开国大典上的主持人原来是这位湖南人!他老家的一幅对联为何引起...
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身后即为林伯渠。(来源:历史客栈)相信很多人都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盛况记忆犹新,但你知道当时在天安门城楼担任主持人工作的是谁吗?他就是湖南常德人林伯渠。林伯渠出生在澧水南岸的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在他家的中堂屋横梁上,高悬着一块“诗礼传家”的堂匾,两侧的中柱上挂着一幅...
跟随毛委员出安源:开国中将丁秋生传 - 百度百科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跟我系统谈及他过去的经历只有两次。一次是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很激动,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当年他跟随毛委员参加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反“围剿”和艰苦卓绝的长征,在红军干部团任营政委和在中央警卫连任指导员时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交往的一些往事,以及他一生中受到的那唯一...
【百岁红军的嘱托】顾昌华:没有对党的坚定信念,我不可能走出草地 - 中华人 ...
“我父亲说,毛主席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规定他们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用于学习,包括政治、识字、自然等。有时候缺课本,毛主席就吩咐秘书给战士们写些生字条,让大家照着读和写。他当年随毛主席外出,毛主席有时会问他,‘今天学会了几个字?’毛主席还经常抽时间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有的还写上批语。” ...
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记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1939年到延安,再访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并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态度。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埃德加·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后人遵照其遗愿,将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2009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