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踏先辈足迹,回眸峥嵘岁月——革命老前辈张培道后人参观叶季壮...
叶季壮“饮水思源”成佳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初期,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长的叶季壮革命成功不忘本,革命成功不忘故人,对于在大革命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自己脱险的滘头乡华侨子弟赵廷献(又名赵慕韩)、赵廷谦、赵廷耀兄弟,他深表关切和牵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他们伸出援手。史料记载:解放初期,在北京的叶季壮亲...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百度百科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
叶挺原配:28岁离婚,一人撑起叶家生计,离世后葬入叶家祖坟_黄春...
而被乡亲和晚辈尊称“八娘”的黄春,以后再也没有嫁人,也没有离开叶家,她用叶挺留下的大洋,在淡水镇买了一间庵堂,从此经常住在庵堂内吃斋念佛,与青灯古佛为伴。 虽然黄春已经与叶挺离婚,但是黄春时刻关注着叶挺的消息。当她得知叶挺参与抗日之后,她就主动给路过的游击队送水送饭。甚至还把叶挺早年带回家里的一支...
记忆| “不辞艰难那辞死”———要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囚语》开篇处,叶挺引用了清代诗人邓汉仪(文中误记为吴梅村)的两句诗:“自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接下来,作者“戏拟”了四句诗以抒怀:“不辞艰难那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这里涉及到“息夫人”的典故。息夫人原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亡国被掳后,她为保全国君,忍辱...
解放军四总部撰文纪念叶剑英诞辰110周年(图)_新浪军事_新浪网
1927年7月,叶剑英同志在大革命失败的严重关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前,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同志,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的消息后,立即冒着风险同叶、贺商量对策,确定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坚定机敏地策应了起义组织准备工作。叶剑英同志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根据党的指示,他秘密...
叶挺遇难79周年!出狱第二天,他立刻写下入党申请书
叶挺被扣押后,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身陷囹圄五年,方得获释。出狱第二天,这位一度脱党的北伐名将立刻写下入党申请书,请求重回党的怀抱。事变一周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共9万多人,继续坚持长江南北的抗战。事隔75年,人们已经很难想象皖南事变的...
红色文物丨一份感人至深的入党申请书_央广网
在获释的第二天即3月5日立即致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毛泽东收到后专为此事致电董必武、王若飞:“同意叶入党。叶来电与中央复电,均于今晚广播,收到时请在《新华日报》发表,并先告叶,但不要登广告。”3月7日,中共中央回电叶挺:“欣闻出狱,万家欢腾。你为中国...
人民网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精明机智叶剑英
全面内战爆发后,叶剑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中央军委是解放战争的最高指挥机关。叶剑英领导总参谋部为中央军委的战争决策提供情报,负责通讯联络,传达军委的作战命令,汇总各战区的战况和形势报告,提出必要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作战计划、方案等等。正是由于总参谋部机关的高效率的工作,才使置身...
开国大将享受元帅待遇:主席高看一眼,叶挺项英都服气_张云逸_参谋...
知人善任的主席对张云逸知根知底:张云逸能文能武,还当过多次参谋长。苏区时期任副参谋长,先后辅佐叶剑英、刘伯承。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上级除了刘、朱、周之外就是主席。 张云逸 张云逸的资历够老,战功够高,还和军长叶挺有不解之缘。 张云逸和叶挺都是广东老乡,张云逸老家文昌所在的海南岛很长时间隶属广东;除了老乡
百年瞬间丨叶挺_共产党员网
1925年11月,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部队在广东肇庆成立,1926年1月1日,部队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叶挺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威名远扬,作为北伐的先遣队,他们与兄弟部队一起分头疾进,夺取汀泗挢,占领贺胜挢,攻陷武昌,无往不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叶...
红色故居系列之——叶挺故居_革命_天井_历史
以下为“红色故居”系列报道之——叶挺故居。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隐匿于葱郁林木与古朴村落之间,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英雄情怀的宅院——叶挺故居。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新四军重要领导人叶挺将军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危拱之 - 百度百科
医院要为她做切除肿瘤的手术,危拱之提出连胎儿一起做掉,因为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肩负的任务又很繁重,加上她和叶剑英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危拱之再次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叶剑英在西安公开活动后,与他天各一方,多年失去音讯的前妻从报纸上看到了他的有关消息,写信与他联系。危拱之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十分...
曾宪植 - 百度百科
曾宪植(1910年1月23日-1989年10月11日),湖南省双峰县人,开国元帅叶剑英前妻,革命家、原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27年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毕业后参加北伐。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赴日本留学。1941年去延安。1946年在重庆、南京任中共代表团成员邓颖超秘书...
叶挺夫妇空难牺牲后,后人结局:次子成将领,四子做飞行员遭反对...
整理好情绪的毛主席,很快下令:全军上下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叶挺的孩子。在领导们的安排下,叶挺的孩子们顺利在延安就读。 英雄后人:前赴后继 “一个英雄倒下了,千千万万个英雄都会站起来。” 叶挺的子女,就是这千千万万的英雄之一。叶挺去世后,全党上下给予了叶挺遗孤最大程度的照顾。
美丽中国 | 南下,南下———文化——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同年8月,学校从信阳迁往湖北,母亲所在的师范部迁到了蒲圻的羊楼洞。此时,蒋介石政权已是风雨飘摇。在解放军渡江作战前夕,时任校长的进步人士周祖训顶住了国民党国防部命令学校南迁的压力,挫败了部分师生追随国民党南下的阴谋,并成立应变委员会,留在原地,迎接解放。
解辛平文章:把青春热血融入时代洪流
南昌起义(油画)。新华社发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一群热血青年共襄盛举:毛泽东34岁,周恩来29岁,贺龙31岁,叶挺31岁,刘伯承35岁,罗荣桓25岁,粟裕20岁,何长工27岁,叶剑英30岁,陈赓24岁,聂荣臻28岁,许光达19岁,卢德铭22岁,罗瑞卿21岁,谭政21岁,张太雷29岁,瞿秋白28岁……罗霄山上...
李秀文(叶挺将军夫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四八”烈士之一) - 百度百科
1940年秋季,叶挺决定让李秀文先回广州。1941年初,发生“皖南事变”,叶挺被捕的消息传到香港。在叶挺被囚禁的5年里,李秀文先后3次探监,看望丈夫。1942年下半年,李秀文在李济深的帮助下,获准带着女儿扬眉与叶挺共同生活。不久后,李秀文的母亲也与他们住在一起。1943年12月,李秀文被迫再次与叶挺分开。1946年3月...
叶扬眉 - 百度百科
1941年,随母亲李秀文与父亲叶挺一起在狱中生活。1944年1月13日,与叶挺一起被转押到恩施。1945年,在周恩来的掩护下被安全送到延安上学读书。1946年1月30日,叶扬眉与干爹周恩来一行人乘坐飞机飞往重庆,飞机起飞后不久便遭遇冰雹,机翼机身结满了冰,机身越来越重,叶扬眉没有降落伞包,在危难时刻,周恩来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