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去撞击小行星(院士讲科普)
我国科学家论证提出2027年前后实施小行星在轨处置演示验证任务,首次动能撞击任务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成功改变目标小行星的轨道;二是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观测,获取撞击瞬间的速度、能量传递等关键数据;三是在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变化、形貌等进行持续观测,评估撞击效果。 演示验证任务提出后,受到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网上也出现了许多分析、解释文章,从侧面
我国为何要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
唐正宏指出,尽管高破坏性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可一旦发生就将造成极大影响,其严重程度与小行星大小直接相关。他举例说,一颗直径1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典型核弹头,这类事件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而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将引发全球灾难和大规模物种灭绝——恐龙对此大概深有体会。
我国为何将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远不止“撞一下”那么简单
“科学家们并非为了撞击而撞击,其核心目的非常明确:测试并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偏转有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技术可行性,为未来保卫地球做准备。”唐正宏说。历史上,地球曾多次被小行星撞击,最著名的一次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虽然这种全球性灾难事件概率极低,但较小规模、会造成地区性或城市性破坏的撞击事件,发生的概率要高...
不是,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到底要怎么撞?
简单来说,就是发射一个飞行器以极高速度撞击小行星,不需要完全摧毁它,只需要施加足够的力使其稍微偏离原有轨道即可。2022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他们的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308天后,准确撞击了一颗对地球无害的小行星,成功改变了其运行轨道,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中...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当探测器携带的撞击器精准命中目标小行星时,它击碎的不仅是潜在威胁,更是人类对宇宙的恐惧;它开启的不仅是防御体系,更是文明走向深空的自信。在浩瀚宇宙中,地球是一颗脆弱的蓝色星球。中国规划撞击小行星,以科技之力守护家园,以合作之志凝聚全球,正在书写人类应对宇宙挑战的新篇章。
中国为啥要撞击一颗小行星?
明面上的原因是避免地球被小行星撞击,保护人类,彰显大国担当。 而深层的原因,其实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航天技术的硬核实力。 当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披露我国正在规划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时,全球航天界的目光瞬间聚焦——这项拟在1000万公里外实施的"太空手术",不仅是应对近地天体威胁的防御工程,更是一次展现中...
中国为啥要撞击一颗小行星?这就是现代版的辕门射戟
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所言:“这颗小行星,就是中国航天展示实力的移动靶场,是我们向世界证明科技实力的最佳舞台。”从“秀肌肉”到“组联盟”,中国航天的破圈之旅 与传统军事威慑的单一模式截然不同,中国此次主动向全球发出合作倡议,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共享撞击数据、联合研制载荷、建立防御体系……这...
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为什么要撞?怎么撞?
动能撞击是目前被认为技术最成熟、最可行的行星防御方案之一。但理论计算和地面模拟终究有局限,真实的小行星结构、成分、密度(可能是坚硬的岩石,也可能是松散堆积的“碎石堆”)都会极大地影响撞击效果。 “只有‘真撞一次’,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唐正宏说...
地球防御计划启动:中国为何要撞击小行星?
因为小行星威胁没有国界,一旦发生撞击事件,影响将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建设小行星防御体系,是为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展了全球首次行星防御试验,证明了把小行星“撞走”来保护地球免受撞击的做法可行。中国的任务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动能撞击技术。深远意义:超越地球防御的...
专家解读我国为何将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 一文解析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日前透露,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这意味着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开展小行星动能撞击实战验证的国家。 为何要主动撞击小行星?此次验证任务的难点和意义何在?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唐正宏表示,此次任务主...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推动深空安全共治
吴伟仁院士对此的应对策略,是提出并推动实施“伴飞+撞击+伴飞”的演示验证任务。他强调要实现“撞得准、推得动、评得出、说得清”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将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近目标小行星获取详细参数,随后撞击器实施高速撞击,并通过天地联合观测技术,精准评估撞击效果。这不仅是对动能撞击技术可行性的实战验证,更是对中国深
我国为何要主动撞小行星?千万公里改变3公分轨迹,技术举世瞩目...
肯定有人会想,科学家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为什么好好的非要去撞击上千万公里外的一颗小行星呢?这是为了验证撞击小行星改变其轨道的可行性。 如果不趁着现在进行撞击验证的话,终有一天总会有一颗小行星会跟地球撞上。到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技术让小行星离开地球轨道,那么人类就只能像恐龙那样死去。
我国正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验证防御方案_央广网
9月4日至5日,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任务模式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怎么撞?
简单来说,就是发射一个飞行器以极高速度撞击小行星,不需要完全摧毁它,只需要施加足够的力使其稍微偏离原有轨道即可。 2022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 他们的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308天后,准确撞击了一颗对地球无害的小行星,成功改变了其运行轨道,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上游科考室|中国要撞击小行星,目标是谁?为什么撞?怎么撞?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家在2023年就已经发出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处置方案的征集令,并选出了十颗备选小行星。多国科学家为什么都在考虑撞击小行星?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究竟有多大?中国科学家选定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行星?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撞击小行星动画演示。 央视新闻截图 1365颗近地小行星有撞击风险 在...
中国为什么要撞小行星?答案藏在这段6600万年前的历史里
2025年9月4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宣布,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这不是科幻电影桥段,而是为地球安装“安全保险”的必要举措。为何要撞击小行星?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科学界普遍认为,约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
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防御地球的终极武器来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技术对某些类型小行星的预警时间可能仅有几天。2029年,直径约34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将接近地球,其引力关键区通过概率曾一度高达2.7%。正是这种迫在眉睫的威胁,使得中国此次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不仅要发现威胁,更要掌握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能力。"伴飞+撞击+伴飞":中国方案...
中国为何要主动撞击小行星?三大战略意义揭示大国太空布局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释放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的爆炸当量,直接导致恐龙时代终结。如今,中国正计划用一次精准的太空撞击,为人类文明续写新的防御篇章——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处,用动能撞击器改变小行星轨道3-5厘米,使其百年内不再威胁地球。这绝非科幻场景,而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
我国为什么要撞击一颗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
太阳系里飘着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中有一群“近地小行星”特别让人头疼,它们就像马路上的“飙车族”,时不时往地球跟前凑,虽然大多数小行星离咱们挺远,但总有几个“愣头青”可能突然变道。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2公里的小行星“哐当”撞上地球,直接把恐龙“团灭”了,地球生态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