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讲科普:我们为什么要去撞击小行星
我国科学家论证提出2027年前后实施小行星在轨处置演示验证任务,首次动能撞击任务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成功改变目标小行星的轨道;二是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观测,获取撞击瞬间的速度、能量传递等关键数据;三是在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变化、形貌等进行持续观测,评估撞击效果。演示验证任务提出后,受到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网上也出现了许多分析、解释
我国为何要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
其严重程度与小行星大小直接相关。他举例说,一颗直径1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典型核弹头,这类事件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而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将引发全球灾难和大规模物种灭绝——恐龙对此大概深有体会。
我国为何将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远不止“撞一下”那么简单
其最大价值在于获取小行星防御核心数据,测量偏转效率是最直接的目标。通过对比撞击前后小行星的轨道,科学家可以精确计算出这次撞击给了小行星多少“动量”,从而得到一个关键的参数——“β值”(动量传递系数)。这个数值对未来设计任何真实的偏转任务都至关重要。撞击就像一次“主动地震学”实验,通过分析撞击坑的大小...
不是,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到底要怎么撞?
简单来说,就是发射一个飞行器以极高速度撞击小行星,不需要完全摧毁它,只需要施加足够的力使其稍微偏离原有轨道即可。2022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他们的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308天后,准确撞击了一颗对地球无害的小行星,成功改变了其运行轨道,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中...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四、文明存续:迈向深空时代的必由之路小行星防御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文明延续的战略需求。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警示我们,地球生命在宇宙尺度上面临的威胁远超想象。中国规划撞击小行星,本质是构建“行星安全网”,为人类文明争取更多生存空间。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将验证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成熟度,为后续资源开发、...
上游科考室|中国要撞击小行星,目标是谁?为什么撞?怎么撞?
这一技术尚待发展;第四招是利用万有引力,缓慢牵引改变小行星轨道,不过需要较长预警时间;第五招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可行的手段——动能撞击,即利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不用直接摧毁小行星(目前也远没有这个能力),仅需施加外力将它稍微推离威胁地球的轨道,即可让万有引力带着它错过与地球的撞击。
我国为何要主动撞小行星?千万公里改变3公分轨迹,技术举世瞩目
选择距离较远的小行星,尤其是距离达到上千万公里以上,无论是何种程度的撞击,都不可能导致小行星在随后的运行中撞向地球。所以,这就是一个概率事件,科学家已经对其经过了充分的验证。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要现在进行撞击实验?技术有了,时间也到了 首先最简单的一点,那肯定是我们具备了成熟的技术,...
中国为啥要撞击一颗小行星?这就是现代版的辕门射戟
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所言:“这颗小行星,就是中国航天展示实力的移动靶场,是我们向世界证明科技实力的最佳舞台。”从“秀肌肉”到“组联盟”,中国航天的破圈之旅 与传统军事威慑的单一模式截然不同,中国此次主动向全球发出合作倡议,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共享撞击数据、联合研制载荷、建立防御体系……这...
中国为什么要主动撞击小行星?背后并非“撞一下”那么简单
从科学研究角度来说,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建筑原材料",保存着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的原始信息。通过近距离观测和撞击实验,科学家可以了解小行星的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形成历史,这对研究太阳系演化和生命起源都有重要意义。 撞击实验本身就像一次"主动地震学"实验。通过分析撞击坑的大小、形状、喷出物的数...
中国为何要主动撞击小行星?三大战略意义揭示大国太空布局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已吸引50个机构、300余专家参与协作。我国在任务中开放载荷搭载,既展示技术自信,更为产业链孵化创造条件。深空探测、轨道计算、高速成像等技术集群发展,将催生新的太空经济生态。正如探月工程带动商业航天崛起,小行星防御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入口。守卫蓝星的东方方案 从恐龙灭绝的警示到主动撞...
中国为啥要撞击一颗小行星?
当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披露我国正在规划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时,全球航天界的目光瞬间聚焦——这项拟在1000万公里外实施的"太空手术",不仅是应对近地天体威胁的防御工程,更是一次展现中国航天体系化能力的"技术阅兵"。 正如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所言:"我们要通过观测器先期抵近探测、撞击器高速撞击、伴飞器全程监测的'三步
地球防御计划启动:中国为何要撞击小行星?
随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具体来说,中国计划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对迎面来的小天体发射动能撞击器,交会后产生极大动能从而改变小天体的轨道。为何需要全球联手?小行星防御是人类共同...
专家解读我国为何将主动撞击一颗小行星 一文解析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日前透露,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这意味着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开展小行星动能撞击实战验证的国家。 为何要主动撞击小行星?此次验证任务的难点和意义何在?对此,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唐正宏表示,此次任务主...
中国为啥要去撞击一颗小行星呢...@祈夏吟晚舟的动态
中国为啥要去撞击一颗小行星呢?这就好比是现代版的“辕门射戟”。 表面上看,是为了防止地球遭受小行星撞击,保护全人类,展现大国担当。但实际上,在这场科技大秀的背后,有着硬核实力的暗自较量。 1000万公里外的太空狙击 9月5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宣布:咱们国家打算对一颗直径百米左右...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推动深空安全共治
吴伟仁院士对此的应对策略,是提出并推动实施“伴飞+撞击+伴飞”的演示验证任务。他强调要实现“撞得准、推得动、评得出、说得清”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将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近目标小行星获取详细参数,随后撞击器实施高速撞击,并通过天地联合观测技术,精准评估撞击效果。这不仅是对动能撞击技术可行...
中国为什么要撞小行星?答案藏在这段6600万年前的历史里
2025年9月4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宣布,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这不是科幻电影桥段,而是为地球安装“安全保险”的必要举措。为何要撞击小行星?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科学界普遍认为,约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怎么撞?
简单来说,就是发射一个飞行器以极高速度撞击小行星,不需要完全摧毁它,只需要施加足够的力使其稍微偏离原有轨道即可。 2022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 他们的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308天后,准确撞击了一颗对地球无害的小行星,成功改变了其运行轨道,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为什么要撞?怎么撞?- · 科普中国网
“只有‘真撞一次’,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唐正宏说,这也是为何我们要主动撞击小行星的重要目的——技术验证。 0**2***如何对小行星实施撞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
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防御地球的终极武器来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技术对某些类型小行星的预警时间可能仅有几天。2029年,直径约34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将接近地球,其引力关键区通过概率曾一度高达2.7%。正是这种迫在眉睫的威胁,使得中国此次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不仅要发现威胁,更要掌握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能力。"伴飞+撞击+伴飞":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