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菌菇被开除“毒籍”,搜索量一下上涨!专家紧急提醒
今年8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发布《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2025版》(一)(二)图鉴(以下称新版图鉴),其中未见“红见手”(即兰茂牛肝菌,俗称红葱、红见手,是见手青中的一种)的身影。专家介绍,红见手经过热处理等方式,炒熟煮熟后可以食用
网红菌菇被开除“毒籍”,搜索量一下上涨!专家紧急提醒
今年8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发布《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2025版》(一)(二)图鉴(以下称新版图鉴),其中未见“红见手”(即兰茂牛肝菌,俗称红葱、红见手,是见手青中的一种)的身影。 专家介绍,红见手经过热处理等方式,炒熟煮熟后可以食用,因此属于条件可食用野生...
开屏热搜放大镜|红见手青被“开除毒籍”!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
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属于条件可食用野生菌的兰茂牛肝菌,今年已被新版图鉴从毒菌名单“除名”。据了解,此次“开除毒籍”不代表大家可以掉以轻心,兰茂牛肝菌俗称红葱、红见手,作为见手青大家族的成员之一的条件可食用野生菌,建议大家严格经过热处理等方式,炒熟煮熟后才能放心食用。每逢雨季时节,野生菌都是稳坐云南各...
#见手青被踢出毒籍##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见手青居然被踢出...
新增三大毒菇刺客 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召开《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2025版》(一)(二)图鉴现场发布会。会议正式发布了最新版的毒菌识别图鉴,倡导“科学识菌·图版护航——共筑健康...
网红生吃野生菌引发关注与争议,平台加强监管措施
以减少毒素残留。同时,我们提醒大家务必谨慎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即便是可食用的菌类,也需确保煮熟煮透且确认安全后方可食用。否则,不仅可能引发中毒,还可能触犯法律。无论是裸盖菇、毒蝇伞还是其他任何毒蘑菇,我们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而随意尝试食用未知的菌类。
男子误食野生菌,全家中毒!医生紧急提醒!
有毒的菌子并不会在外表上写着“我有毒”四个字。比如很多人会听信这样一些“土办法”:“银针变黑就是有毒”“用大蒜煮一下就能解毒”“虫子吃过说明没毒”这些说法在科学面前,全都站不住脚。毒素是化学成分,不是魔法,不会因为放了大蒜就变得“开朗可爱”。而且有些菌类对虫子无毒,对人类却是致命的。
成都网友因食用龙泉山野生菌中毒,专家提醒采摘风险
7月20日,成都一位网友在龙泉山捡到野生蘑菇后食用,不幸中毒。随着夏季雨水的增多,社交平台上开始出现网络招募摘野蘑菇的活动,甚至有人尝试通过网络进行“鉴毒”。然而,农业专家提醒,这种方法并不可靠,野外采摘存在风险,务必谨慎避免中毒。此外,另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捡蘑菇的经历,并在帖子下方寻求网友...
网红菌菇被开除“毒籍”,搜索量一下上涨!专家紧急提醒|中毒|菌子|...
即便被“开除毒籍” 消费者也要注意 烹饪时千万要小心 此外 将食用见手青等 致幻型蘑菇娱乐化的做法 更值得警惕 见手青被毒蘑菇“踢出群” 电商平台搜索量上涨 在各大电商平台检索“见手青”,发现每家平台都有百余款商品在售,同等重量有的每250克不到百元,有的则标价168元甚至240余元。部分店铺还专门标注了“煮熟...
别采!别买!别吃!远离野生蘑菇,专家提醒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专家指出:野生蘑菇中的毒素种类之多、变异速度之快,远超普通人辨识能力。如今已有超过480种毒蘑菇被发现,其中至少有70种可致命。蘑菇界里,没有投名状,只有夺命状。那些“看起来无害”的蘑菇,恰恰最危险 你以为毒蘑菇长得像电影里的“毒蘑菇”?红伞白点、黑伞绿光?错,最致命的毒蘑菇,往往长得最“家常...
野生菌雨后大量出现!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常见的毒蘑菇 快收藏“避雷”↓↓↓ 肉褐鳞环柄菇 识别要点 肉褐鳞环柄菇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呈近同心环状排列,形态特点有三:菌柄与菌盖同色;菌柄下部有同色鳞片;菌柄中空。外观特征总结为:“小个子,头长草,腿长毛”。生长环境 常生于针叶林下,也可生长于杨树、枣树及其他阔叶树下。中毒危害 鹅...
都市条形码的微博视频 - @都市条形码 的视频 - 视频 - 微博
见手青被踢出毒籍 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都市条形码 161.9万粉丝 ·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官方微博 关注 #见手青被踢出毒籍# #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见手青居然被踢出"毒籍"!新增三大毒菇刺客 云南毒蘑菇最新名单公布】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在云南木水花野生
“致幻蘑菇”成网红 莫拿生命开玩笑 - 光明网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现,部分卖家借助互联网平台,向消费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产品介绍和评价中,一些人还宣扬菌类的“致幻”作用。专家提示,一些菌类的“致幻”作用严重可致人死亡,切莫为寻刺激生食,更不要尝试购买含有国家管制药物的“毒菇”。多年来,相关部门、专家和媒体等各方都操碎了...
这一盆普洱“季节限定”,香!
网传鉴定毒蘑菇秘诀靠谱吗? 答案是:都不靠谱! 不少误食者都有过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认为可以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实际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1: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
警惕!别被“搞笑视频”误导,野生菌中毒真的会致命!
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单位联合发表的《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指出,部分毒蘑菇品种中毒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不浪漫不好玩不舒适很危险 野生菌中毒症状到底浪漫不浪漫、舒适不舒适呢?专家的回答斩钉截铁:当然不是!所谓的“浪漫”“舒适”,实际是毒素对...
网红直播生吃野生菌 网友急了
尽管女网红在发布视频时写道,“听我一句劝,没事儿千万不要生吃蘑菇。”但在视频发出后,不少网友认出她生吃的野生菌是“见手青”,“见手青生吃有毒!”不过,也有网友质疑她也许并非真吃。7月4日,记者私信该网红博主询问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生吃野生菌的视频,甚至有...
多人中毒!武汉疾控紧急提醒:这些千万别吃!
各位“菇勇者”请注意!收藏这篇,重新认识“小伞伞”!在我国,可以食用的蘑菇有936种,毒蘑菇就有435种(摘自《毒蘑菇中毒与识别防治》),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其生存期相比癌症、肿瘤这些疾病更短。可以说毒蘑菇中毒绝对是一个家庭的重大灾难,尤其是一家人一起吃的,一不留神,也许会被团灭!对于大家采食...
雨后大量出现!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_央广网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 常见中毒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 中毒事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最为常见,而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是主要致死类型。
致死率高!吃了亲戚寄来的“特产”,3人中毒抢救!
假愈期就是在食用毒蘑菇后出现的一些症状看似减轻或消失了,但其实毒素正在被肠道吸收,1-2天后病情突然加重,严重者病情可迅速恶化,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全身广泛出血及呼吸衰竭,最终在短时间内死亡。正因为毒蘑菇的鉴别难度极大大家千万别相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网传鉴别方法!以下这几种“鉴毒”的方法都不靠谱...
[朝闻天下]又到“食菌季” 警惕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案例中 “致命...
[朝闻天下]又到“食菌季” 警惕毒蘑菇 云南昆明 眼前飘过蜘蛛网“小人人” 食菌中毒者增多 00:01:52 [朝闻天下]又到“食菌季” 警惕毒蘑菇 云南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00:00:55 [朝闻天下]又到“食菌季” 警惕毒蘑菇 云南常见的六种剧毒野生菌长啥样? 00:00:27 [朝闻天下]又到“食菌季...
警惕!“夺命”毒蘑菇高发季来了,切勿采摘食用→
新用户点击“江永发布”可关注哦~5月17日,县食安办联合有关单位在知青广场举办“2023年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启动活动,对禁食野生毒蘑菇进行广泛安全知识宣传,各乡镇采取现场宣传和进村入户宣传的方式同步宣传。同时,工作人员还深入农贸市场、社区沿街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