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毛主席在杭州,得知曾希圣“失业”,遂批评众人:不要忘了本...
在七千人大会上,曾希圣遭到了激烈的批判,甚至有人提议开除曾希圣的党籍,毛主席则以曾希圣过往的功绩力保。 会议结束后,曾希圣的一切职务被结束,只能赋闲在家,面对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曾希圣却以平稳的心态对待。 1965年6月,毛主席在杭州召开工作会议,曾希圣到会见到了毛主席,一番交谈过后,毛主席得知了曾希圣失去了工作。 大会之上,毛主席语重心长
1965年毛主席得知曾希圣失业,严厉批评与会人员:你们不要忘了本...
1965年,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曾希圣,这位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干部竟然没有工作。这一消息让毛主席深感不安与震惊。 毛主席随即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在场的干部们:“你们不要忘了本!”他的语气中不仅透露出对曾希圣的深切关怀,还表达了对当时官僚体系的深刻不满。 那么,为什...
国之奇才曾希圣-郴州新闻网
1920年秋,16岁的曾希圣考取了湖南省立三师,这是一所进步师生云集的地方。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向导》等进步书刊,思想豁然开朗;还聆听了毛泽东《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社会主义》等几次演讲,受到了深刻教育;后来还参加了进步团体“心社”组织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校内创办工农夜...
毛泽东情系民生解民忧--党史频道-人民网
1958年9月5日,毛泽东收到一封匿名信,反映安徽省灵璧县有些乡谎报亩产,多报种植面积以致于发生饿死人的灾情的问题。10月2日,毛泽东将这封信批转给安徽省第一书记曾希圣,同时写下批语: 曾希圣同志: 是否属实,请派人去那里查一下,酌量处理。 毛泽东 十月二日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安徽省委派出检查组进行了调查,并于12...
人民网_网上的人民日报
70年70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行走黄河 宪法进网络 第二届进博会 中国政务信息无障碍在行动 2018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设计活动客户端下载 回顾:"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全国研讨会 马利:加强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范晓莉:推动网上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 罗华:基层职能部门应为网上群众工作主力 李新...
今天,一起缅怀毛主席!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
毛主席逝世49周年,今天,缅怀伟人!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图源丨共青团中央 和中国许多家庭重视教育一样,自毛泽东9岁开始,他的父亲便送他去私塾读书。可他父亲最大的期望,还是要毛泽东安心务农、精于持家。因此,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毛泽东便开始白天在田里帮助父亲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图源丨共青团中央 就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
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追求,一辈子造福人民;刘少奇把“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作为座右铭,永葆人民公仆本色;邓小平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永远与人民共命运;陈云说过,“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不忘记人民,...
国平:树不能断根,人不能忘本-新华网
树不能断根,人不能忘本。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总是永远的牵挂;不管你走多远,来处总是永远的铭记。这是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我们党不变的信念。总书记情牵故地的感人故事,如此生动、具体地从一个侧面表明,共产党人永远不忘本,永远记得自己的根。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在于这一宝贵品质...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文化——中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毛泽东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被同学们称为“时事通”。1916年,当毛泽东从报上得知日本内阁重组的消息后,他精准预测:“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言。 毛泽东不仅读“有字之书”,而且读“无字之书”,经常以“游学”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
毛主席的失业经历,治好了我的学历焦虑_毛泽东_自学_工作
毛泽东,曾经经历过数次失业,甚至一度被社会忽视,但他却从未让学历的短板成为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坚韧与自学精神,最终超越了许多同时代的人,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伟大领袖。那么,毛泽东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不断前行呢? 1. 毛泽东的求学路 1912年,毛泽东19岁。这一年,宣统帝退位,清朝的几百年帝制随之终结。此时
“窑洞之问”的答卷人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_中国林业网
黄土地上的几孔窑洞,在百年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陕北考察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再次讲述了发生在延安窑洞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未来走向的一场对话。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应邀走进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彼时,距离1840年鸦片战争已过百年,一个年仅24岁的政党却改变了黑暗中跋涉...
追寻抗大学员战斗足迹,感悟“抗大之约”的语重心长_军事频道...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不到10年,抗大办学8期,衍生出14所分校,培养出10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抗大的故事,像宝塔山上的天光云影,气象万千;又像延河之水,常流常新。此次追寻,让记者深有感触的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1939年曾两次向抗大学员提出:我们要“订一个条约”。
“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60多年前毛泽东曾批评、告诫
“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批评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并告诫道:“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是不相同的”。跳出“材料围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俯下身、迈开腿、张开嘴、动动脑,推进工作、制定政策才谈得上系统科学,方能将“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栏目...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以一首《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称赞朱德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作为答谢也依韵和诗:“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全...
大众网--鲁青
鲁青首页青年新闻 男生女生知识盒子 三味书屋应试关怀 初入社会真我风采 青年名士网眼寻校 共青舞台青年论坛 山东青年山东青年报 齐鲁少年 文摘精粹 新书介绍名著品评青年新作 《手机》:世上最有趣的事 《天亮以后说分手》反响不一 《收藏琐记》:自得其乐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办老实事。”1963年,毛泽东得知罗荣桓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说:“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毛泽东还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_陕西省人民政府
成立104年,执政75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65年曾希圣处境困难,毛主席得知后说没有曾希圣,就没有红军长征...
由于国家的需要,曾希圣在毛主席的关照下被调任西南局书记,然而不久后,全国进入了动荡期,曾希圣也未能幸免。得知他遭受不公对待后,毛主席与周总理迅速将其接回北京,但此时的曾希圣身体状况严重恶化,最终因未能及时治疗而去世,享年64岁。 1978年,曾希圣被平反,举行了追悼会,并重新推行了“责任田”制度,为中国农村经济...
毛泽东任用干部的艺术--党史频道-人民网
毛泽东曾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古时代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破格提拔?”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任命十八九岁的“娃娃”当师、团长,任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军团长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几十年的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