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七月十七,牢记“2样多吃3样少吃”食俗,安渡寒露人安康
七月十七的饮食智慧:2样多吃,3样少碰 老人常说,七月十七的饮食得“稳”。稳是稳住肠胃、稳住精神,也是顺应节气,让身体慢慢适应凉意。二样多吃:温热的谷物粥糯米、玉米渣、小米,煮成一锅热乎乎的粥,不油不腻,入口绵软。七月十七的早晨喝一碗,不仅暖胃,还让一天都舒坦。做法:小米一把,玉米渣少许,一同入锅加足水,...
农历七月食俗知多少 三吃三忌 养身亦养心
1.不生食 生鱼、生肉、冷盘。天热易滋生细菌。熟食为安。是对肠胃最基础的慈悲。2.不寒凉 冰饮、冷食。虽一时爽快。却易伤脾胃阳气。一杯温茶。一碗热粥。更能抚慰身心。3.不辛辣燥热 辣椒、烧烤、重油之物。会加重秋燥。不如清淡本味。让身体呼吸。饮食之外 心意更重要 这个月。也是“孝亲月”。回家吃饭。...
农历七月十七,顺应天时,让生活更健康快乐
记住这“1不去、2不做、3要吃、4要洗”的养生秘诀,助你轻松迎接农历七月十七,健康又快乐!1不宜外出”在这一天,古人认为外出活动可能不利于身体的养护。因此,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在夜晚外出,以顺应农历七月十七的养生之道。农历七月十七,古人告诫我们要“不出门远行”,即宜静不宜动。这一建...
农历七月有讲究,建议:1少去,2少吃,3要躲,4要做,莫忘老传统
比如晚上炖菜时放一大块姜,吃完可能会觉得嗓子干、睡不着觉。当然不是完全不能吃,只是别在晚上大量吃,早上煮个姜枣茶倒是挺合适,顺应季节吃才舒服。“3 要躲”。第一躲 “熬夜”七月白天长、晚上短,老辈人讲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熬夜容易耗损精神,第二天没力气。建议尽量 11 点前睡觉,就算要...
农历七月“鬼月”饮食指南 吃对三样 避开三样
1. 不吃生冷食物 生鱼片、醉虾、冰镇饮料……暂且放一放。农历七月细菌滋生迅猛,脾胃易受寒湿侵袭。一口生冷可能换来整夜腹痛。这不是吓唬人。2. 不吃辛辣食物 辣椒、花椒、重口味烧烤?务必克制。辛辣之物会加重身体内热,耗伤津液。秋燥悄悄来临 吃辣犹如火上浇油 口干舌燥 失眠便秘 接踵而至。3. 不吃...
农历七月是“鬼月”,记住“3不吃,3多吃”,有讲究,福气进门
二、不吃辛辣食物 夏天本来就很容易上火,再加上跨秋的时候天气也会更加干燥,吃得太辣这就是给我们的身体添乱。清淡去火的食物更适合农历的七月。三、不吃寒凉食物 农历七月虽然还处于三伏天,但是过于寒凉的食物要少吃了,毕竟太寒凉的食物容易刺激我们的肠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多吃”一、苋菜 俗话说“...
“七月三个七,三样端上桌”,明日七月十七啥日子?有什么讲究?
那么三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1、 鸡肉 鸡肉,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吃的,尤其是在农历的七月,它属于夏秋交接的一个时间节点,人也容易感觉到到虚弱,再加上这个时候,也是采收的关键期,自然要增强体质,护好阳气。做法:把新鲜的鸡清洗干净,剁成小块,准备一点香菇,锅中放入茶油,来点姜片,接着倒入鸡肉,...
农历七月有讲究,建议:1少去,2少吃,3要躲,4要做,莫忘老传统
农历七月的第二条讲究是“少吃”,特指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中医认为,七月正值夏秋之交,人体阳气逐渐收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过多食用冰镇饮料、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腹泻、腹痛等问题。尤其是今年七月天气异常,多地暴雨频繁,湿气较重,更应当注意饮食温热,适量食用生姜、大蒜等温性食物...
进入农历七月,建议大家:1少去,2少吃,3要躲,4要做,别大意了
二,生姜 “一年四季,秋不食姜”,进入农历七月以后,正是早晚凉和白天热的时候,这个时节秋燥比较严重,而姜吃多了很容易干燥上火,所以这个时节要少吃姜。 进入到农历七月以后,就不要可以饮用姜汤和姜枣茶了,这个时节炒菜里的姜足够去异增香,因此没有必要像三伏天那样吃姜来祛寒排湿。
进入农历七月,提醒大家:1不空,2少吃,3要躲,4不做,夏秋轮换别大意
农历七月,老人常提醒应尽早归家,避免深夜独自在荒郊、河边、墓地等阴气较重的地方逗留。这既是传统习俗,也符合安全常识。2、不庆贺 传统上,农历七月被视为“不吉之月”,不宜举办婚礼、搬家、开业等重大喜庆活动。主要是担心“冲撞”或带来不好的运势。若确有必要,最好谨慎择日并适当调整。3、不露宿 处暑后...
今日寒露节气,有钱没钱记得“吃2样,做2事”,幸安康寓意好!
今日寒露节气,有钱没钱记得“吃2样,做2事”幸福安康寓意好,老传统别丢!在我们的传统中,二十四节气是非常重要的,转眼间来到了寒露节气,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节气相比较比白露节气温度更低。进入寒露节气后,昼夜温差较大,寒气渐生,秋燥会变得更加明显。俗话说“寒露
农历七月饮食有讲究,苋菜毛豆丝瓜要常吃,生冷和辣味最好少碰
如果有时间,不妨给家人炒一盘苋菜,再烧点毛豆冬瓜,丝瓜炒蛋端上桌,连饭带菜一气呵成。一家人吃得舒心,也是一种“福气进门”的小确幸。顺顺当当过完农历七月,全家人都能安心,接下来做啥都顺风顺水。总之,农历七月的饮食秘诀就是“顺时而食”。多吃新鲜蔬菜,远离生冷和辣味,做饭不必太复杂,讲究个...
白露饮食有讲究,提醒:不吃5样、多吃3样、做好3事,尽早准备!
白露饮食有讲究,提醒:不吃5样、多吃3样、做好3事,尽早准备!白露节气将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标志着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空气中的水汽开始凝结成露珠。在这个时节,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需要随之调整,以适应气候的变化。民间有句老话:"白露饮食有讲究,提醒:不吃5样多吃3样做好...
“寒露3不做2不吃,平安度秋”,今日寒露,不宜做啥?不宜吃啥?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寒露节气,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后是霜降,霜降后就进入冬天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我国十二月建中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开始,寒露的气温相比白露更加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洁白的露水快...
农历七月是“鬼月”,记住“3不吃,3多吃”,有讲究,事事顺利
在华夏大地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历七月,一个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与丰富民俗传统的月份,悄然降临。自古以来,七月被民间称为“鬼月”,传说此月阴气极盛,鬼魂出没,家家户户皆需谨慎行事,以求平安吉祥。然而,在这份敬畏之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智慧与养生之道——“3不吃,3多吃”,这一古老习俗,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顺...
今日寒露,有钱没钱,建议:少吃2绿,多吃5样,顺时而食家人安康
3. 加入没过食材的水,再加盖焖煮15分钟, 再加入准备好的板栗仁和虫草花翻炒均匀;4. 加盖继续焖煮10分钟, 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调味,大火收汁后再撒上葱花。导语:今日寒露,有钱没钱,建议: 少吃2绿,多吃2肉3白,顺时而食家人安康 吃3白:莲藕、 山药、银耳 1. 莲藕,俗话说,“秋藕最养人”...
中老年人农历七月十七健康保养全攻略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告诫我们要根据时节的变化,适时调养身心。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更是强调了健康对于每个人的不可或缺性。在这个农历七月十七的日子里,中老年人健康调养 要遵循“1不做,2要讲,3要收”原则,以确保平安度过每个时节。【 避免贪凉 】在这个...
“鬼月”遇上七夕,记得“吃1肉,食2果,忌3事”,老传统不能忘
自古以来,人们注重阴阳平衡,为了保障世间生灵与鬼魂的平安共处,七月举行的“普渡”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传统。这种礼仪在农村地区尤其盛行,人们通过烧纸、烧香、祭祀等方式,以示尊重和敬意,希望能够平息鬼魂的不满,确保阴阳两界的和平共存。当七夕节这一天与“鬼月”相遇,美食与禁忌交织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在...
农历七月十七的养生之道:遵循这些建议,健康过每一天
而农历七月十七日,恰似一个自然的呼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暂时逃离日常的喧嚣与纷扰,让心灵得以回归那份久违的平静与宁静。二、静心修炼:节制情感,追求内心的平和 在农历七月十七日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仅需要远离尘世的纷扰,更需要静心修炼,学会节制自己的情感。我们要让内心保持...
农历七月十七的神秘色彩与传统习俗
“七月‘三个七’,没事莫出门!”这句老话,透露出农历七月十七这一日的神秘与庄重。那么,这一天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又蕴含着哪些深厚的文化传统呢?农历七月,夏末秋初之际,本就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而“七月三个七”——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再加上今日的七月十七,更是让这个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