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出言不逊,周总理发火: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两人聊完了工作上的事务后,周总理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乔冠华同志,李克农同志去世后,有些事我可以跟你说了。你知道吗?当年你对李克农出言不逊的那件事,要不是李克农同志为你说了情,中央真有可能会处罚你。” 乔冠华听到这番话,瞬间脸色大变,低下头感到无比羞愧。他不禁回忆起1953年那件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错误行为。 那是在1953年,朝鲜战争
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出言不逊,周总理发火: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几年后,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再度提起“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出言不逊”这桩旧事。他故意点醒:“若非李克农替你说情,处分早下来了。别把聪明当资本,脾气收一收。”乔冠华连连称是。 回想起来,乔冠华的锋芒和李克农的沉稳像一对反差镜。前者思路敏捷,语言华丽,却常管不住情绪;后者话不多,却能把握战略缆绳。
乔冠华 - 百度百科
1951年7月2日22时,由北京乘车去安东,于7月4日傍晚由安东动身去平壤(不去联司),大约于4日早上,或5日晚上,可到金日成同志那里,乔冠华作为主要助手,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 4月20日,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乘专机从北京经莫斯科,于1954年4月24日抵达。1...
周总理五次发脾气 【2】--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网
以高岗的身份,总理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对其公开发脾气训斥,所以总理在跳到门口时,仍然是朝舞伴点头,礼貌地说声:“对不起,我有事。”便转身退场了。 这一次其实发脾气更大,因为对高岗是不辞而别,并且上车就走,又把卫士们丢下了。 “大大咧咧”的高岗这才发现北京不是东北,总理是真发脾气了。他有些尴尬,有些...
一场令周恩来震怒的外交风波_卫视_凤凰网
也请阿外交部不要处分即将奉召回国的阿果利。但是,阿方坚决不收回成命。 同年5月1日晚,周恩来得悉阿果利偕夫人已在当天离京转道上海,他立即派乔冠华和译员范承祚飞赴上海,陪同阿果利夫妇在沪、杭游览一周。阿果利夫妇在上海得知此事后,对周恩来总理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是最神秘上将从未指挥打仗,毛泽东却说“没他周恩来都不在了...
很快,毛泽东也赞扬李克农:他打入国民党徐恩曾那里是立了大功的。没有他,当时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许多人,包括周恩来这些人都不在了,青年同志不知道,要告诉他们! 李克农资料图 1955年国庆前,身兼中央调查部长、中情委书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军唯一没有指挥部队打过仗的、被外界称为“最...
红色外交家乔冠华:仰头大笑,为外交成就定格 - 剥洋葱people
1960年代,乔冠华与女儿乔松都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乔冠华从年轻时便开始了,此后贯穿了乔冠华的一生。由于从中学时代对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浓厚兴趣,乔冠华在大二时转到哲学系,天天泡在清华的图书馆里,和发誓要“横扫图书馆”的钱钟书一起啃书本。《乔冠华传》记载,在清华的四年,他不止...
亲历朝鲜停战谈判:“不要带着仇恨和情绪,要见招拆招” - 中国青年网
中朝参加停战谈判的,实际分为三线。第一线为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为首席代表的5名谈判代表;第二线为李克农、乔冠华领导的前方指挥部;第三线是最高决策层。根据斯大林的意见,由中苏朝三方商定,由毛泽东为最高指挥者,周恩来具体指导。志愿军代表团下设秘书处、参谋处、战俘处、新闻处、通信处、机要处和...
CCTV.com-才子外交家乔冠华
当周恩来总理请示毛泽东主席,由谁担任代表团团长一职时,毛泽东说:“‘乔老爷’懂几种外语,能写文章,口才又不错,就让他当团长吧。”此时的乔冠华,已成长为新中国不可多得的富有才华的外交家。他的气质和才干,他的文采和风度,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的赞赏。
李克农:从隐蔽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_共产党员网
3月16日,李克农一行马不停蹄地赶赴红军东征前线山西石楼,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了谈判经过和张学良的要求。毛泽东无比高兴,赞扬道:“李克农这次单枪匹马,工作搞得很好!” 4月9日,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为全权代表,赴肤施与张学良谈判,李克农同行。肤施谈判,张学良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治...
乔冠华的酒后失言:"老头子"的尴尬称呼与周总理的怒火_李克农_外交...
情感化的外交巨擘:乔冠华与李克农的深刻友情 李克农,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情报专家,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是周总理亲自推崇的杰出领袖。他的情报工作曾挽救了周总理等领导人的生命,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可估量。相比之下,乔冠华似乎黯然失色。然而,在一次盛大的酒宴上的失言却在周总理面前引起不满,导致他被要求写检讨并向李克农道歉。
83年乔冠华去世,丧礼如何安排?章含之提出三个要求,中央:同意_毛...
毛主席看着这对年轻的才子佳人,高兴地送给他们一首诗:“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从那时起,乔冠华不仅是新闻界的知名编辑,也成为周恩来身边得力的助手。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曾担任中国赴平壤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展现了他的才智。
乔冠华在朝鲜停战谈判中
停战谈判初期,美韩并无诚意,就在谈判进行了一个月零九天之后,中方的军事警察姚应祥排长,带战士在中立区巡逻,突遭李承晚军袭击,不幸中弹牺牲,中方为此提出强烈抗议,在志愿军代表驻地举行追悼会,李克农见姚应祥烈士灵堂前,缺少能充分表达世人愤慨之情的挽联,要乔冠华拟一副,他不加思索,出口成章:“世人皆知李奇微(联...
人称“中共特工王”的他到底有多厉害?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周恩来等领导人认识到 必须建立一个特殊的机构 以“加强党的政治保卫” 1927年11月 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在上海建立 1929年底 李克农在周恩来的领导下 成为了中央特科的一员 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 1926年入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遭到国民党悬赏通缉
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现在保存下来的周恩来起草的电报手稿有一百多件。这些电报,都是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给金日成和彭德怀、李克农的。谈判桌上,斗争十分复杂,情况千变万化。事情紧急,前方来电必须及时回复。周恩来能以惊人的速度,一气呵成地写出上千字、几千字的回电,毛泽东看过,几乎一字不改就发出去了。两人之间何等默契。周恩来工作勤奋、...
“进京赶考”第一天
毛泽东刚才为见不到游人生气,现在又看到叶子龙等人连个炉子也不会弄,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对叶子龙发脾气说:“你们怎么连炉子都生不着?统统撤职!” 叶子龙一看毛主席气鼓鼓的,一时间也无法做饭,连忙跑出去,跑到颐和园外面的小摊上,买几个芝麻烧饼和几块熟肉。他拿着熟食回来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把煤炉子生起来了,...
略论周恩来的谈判艺术--党史频道-人民网
在李克农、乔冠华去谈判之前,周恩来对他们作了一次全面的工作指示,并告诉他们“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注意把握好行和止的时机和分寸。与其说这是一种叮嘱,不如说是周恩来对这场谈判的一种指导原则更贴切。所谓当行则行,就是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及其不断的挑衅和破坏,要给予坚决和果断的回击和斗争,因为...
「学习恩来」邓颖超这句话,为何激怒了周恩来?
于是,邓颖超转身走到总理办公室,对正在工作的周恩来说:“恩来呀,听说什么风向不对,你先休息吧,风向总有对的时候嘛!” 邓颖超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一下激怒了周恩来。他抬起头,严厉地责问邓颖超:“什么风向不对?你听谁说的?” 邓颖超没想到周恩来会向她发火,只好照实回答:“刚才老乔说的。” “你把老乔喊...
大闹怀仁堂 - 百度百科
周恩来 知道后,非常焦急,生怕这些老同志发泄不满,会带来麻烦。于是在1967年2月初 ,亲自给几位老帅和副总理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意是:运动方兴未艾,欲罢不能,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只能因 势利导,发气无济于事。要十分注意你们的言行,谨慎从事,不要说过头话,不要做过头事,不要节外生枝,增加文化...
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 - 百度百科
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工作 朝鲜停战谈判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955—1965年对外关系的重大变化 1966—1969年的外交工作 1969—1976年中美苏关系 1972—1974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再谈总理和建国初的外交工作 《周恩来外交文选》选载 新中国的外交 作者简介 金冲及,1930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