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奇才秦司令:抗战八年默默无闻,偶遇陈赓飞速崛起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自然知道秦基伟是一位功力非常深厚的将领,论其指挥能力和最后成就并不逊于王近山等。那为什么抗战八年中基本被埋没了呢?红四方面军的经历基础是一条重要原因。秦基伟将军出生于1914年,1929年就参加了红军,论年龄和参军时间都比王近山早。但不知何故,他在红四方面军并没有超过王近山、郑维山、陈锡联
他与陈赓都是纵队司令,被编入对方麾下,刘司令:像小孩子似的!
其实,他早些年虽然做过太行军区司令,又改任9纵司令员,但他的任务大多附属于陈赓所在的陈谢集团,甚至直接被另一位司令员陈赓“领导”。眼下这就尴尬了,一个纵队司令变成另一个纵队司令说了算,这个安排合情吗?合理吗?这听上去难免让人觉得秦基伟是不是怀才不遇,被掣肘压制。更有意思的是,秦基伟在回忆录...
陈谢兵团归建后,陈赓为何没能当上中野副司令?有两个人他比不了
第二,中野当时已经有陈毅陈老总和李先念同志两位副司令员了,他们的资历比陈赓深厚,更适合坐镇指挥中枢、统筹大局。陈老总自不必多说,他是中共的“灵魂人物”,曾和朱老总、毛主席一起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以及中央苏区,此后又经历了多次反“围剿”战争,狠狠挫败了国民党军,打出了红色武装的威风。1934年,红军主力...
中野奇才秦司令:抗战八年基本埋没,偶遇陈赓飞速崛起
1945年8月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升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秦基伟升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升了好大一级。但这时各主力将领都已来到主力纵队司令员位置上,四大军区的地位已发生变化,1940年刘帅与中央的到底是野战化还是军区化的争议,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自然而然地消除,野战纵队成为绝对热门、绝对主要的单位,有实力能打仗的干部全...
中野最奇怪纵队司令:本可给刘伯承当副手,为何只指挥一个纵队?
副司令之位擦肩而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前身)群星璀璨。刘伯承和邓小平执掌帅印,徐向前、滕代远等名将分列左右。在这个豪华阵容中,陈赓本该是最耀眼的明星。论资历,抗战时期他一人身兼太岳纵队司令、太岳军区司令、386旅旅长三职,麾下坐拥十一个主力团。如此地位在八路军中堪称绝无仅有。
中原野战军8个纵队,55年纵队司令授衔都不低,谁的军事能力最强
据不完全记载陈赓兵团在转战两广、进军云南等战役中,累计歼敌众多,显示出强大的作战效能和战略执行力。结语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野这八个纵队在战场上表现都很出色,纵队司令员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很强。那么问题来了,在大家心中,中原野战军战斗力最强的纵队应该是哪一支部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长文创作...
中野最奇怪纵队司令:本可给刘伯承当副手,为何只指挥一个纵队
第一,陕甘宁边区遭受严重危机,西北我军很难支撑,必须调兵保卫延安。陈赓所部被定位为战略兵团,一度接受中央直接指挥,作战任务也基本对准胡宗南。陈赓自然无法到野战军当副司令去了。 第二,太岳军区和4纵没有一个合适的人物来顶替陈赓之职。王近山1942年接替陈赓担任386旅旅长之后,崛起速度很快。6纵成立后,因部队成分...
中野奇才司令:刘邓为何冷落这位老将,使其职位逐渐下滑
郑维山虽然能打,但在中野系统里,论资历,他比不过陈赓、杨勇这些人。陈赓是红军时期的老资格,杨勇是红三军团出来的,根正苗红。郑维山呢?虽然是红四方面军的,但早期职务不高,一路靠战功拼上来。在讲究资历的年代,这多少是个短板。你再能打,也得有人带、有平台给,否则再好的苗子也长不大。抗美援朝是个...
他与陈赓麾下并肩作战,独揽上甘岭辉煌,不简单!
而后,太行军区的第一分区司令员的重担,也被他接过,陈赓的直接领导使他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时局变幻,晋冀鲁豫军区崛起,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野战军。各部队分工不同,区域性作战交相辉映。而秦基伟作为太行军区司令员,却在1947年8月面临了新的使命。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呼唤着后方的支援,秦基伟率部成为新成立的8...
中野纵队数量虽少,但质量高,出了一位大将,三位上将,三位中将_司令...
正是因为陈赓的名望以及其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使得陈赓成为了55年授衔时唯二的纵队司令,另一位也非常出名,他就是西北野战军的许光达。 三位上将 中野出来的都是名将,再看看荣获上将军衔的三位将军,他们分别是一纵司令杨勇,二纵司令陈再道,三纵司令陈锡联。
陈赓兵团的3个军长,建国后授什么军衔?只有1人先授中将后授上将
李成芳在3个军长里名气稍小一些,但也是一名有名的战将,陈赓曾称赞他是“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李成芳 李成芳在红军时期就曾担任过团政委,抗战时期又长期在陈赓麾下。1945年9月,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合编成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李成芳被任命为4纵11旅旅长。11旅成立后,李成芳决定组建工兵连,当时部队十分缺乏
陈谢兵团归建后,陈赓为何没当上中野副司令?有两位大佬他比不了
所以一目了然,真正的两位野战军副司令,资历地位都比陈赓高;而中野初建时的规模和实力,并不算特别强劲,野司不可能同时设立3位副司令,没有这个必要。所以陈赓便与这项职务无缘了。话说回来,如果真有“第三副司令”,大概率是可以排到陈赓的。1949年二野正式设立兵团建制,3位兵团司令员中,只有陈赓是军政一...
秦基伟曾直言:上甘岭战役能取得大胜,多亏了陈赓的神机妙算!
打完抗法援越那场仗,陈赓刚想着能歇口气了。哪知道朝鲜那边又打起来了,他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马上就得奔赴前线。在抗美援朝时期,陈赓将军曾多次跨越鸭绿江,先后担任过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以及志愿军副司令员和代理司令员等要职。他在战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对坑道战术的改进和普及。1951年盛夏,陈赓带领部队...
陈赓是准战略集团主官,怎么没选为中野副司令?情况特殊身份特别
追溯历史,还得拉回到1947年。中央军委一纸命令,抽调第四纵队、新建九纵,还有起义来的国民党第38军,组成8万人独立作战。陈赓当司令员,谢富治做政委,所以叫“陈谢集团”。别看名字唬人,其实没有正式兵团建制,属临时战阵。指挥班子全靠第四纵队顶上,陈赓一个人扛集团司令和四纵司令,两份压力一肩挑。陈谢集团...
中野七位纵队司令,何人战功最突出_秦基伟_时期_王秉璋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入党,在红三军团担任支队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务,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才能,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 抗日战争初期,杨勇改任军事干部,担任343旅686团副团长的职务,开始显示出极强的军事才华。从副团长做起,到抗战...
同为中野元老,陈赓杨勇稳居一线,陈再道为何被调往后方?
晋冀鲁豫军区最初的基本构成包括太行、太岳、冀南三个二级军区,后来杨得志带领的冀鲁豫军区也被划入其中。这四个军区先后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其中,太行军区由129师师部直接管辖,其核心将领可以看作是副司令员王树声。所以,中野四大元老通俗来说就是王树声、身兼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和386旅旅长的陈赓...
第四兵团,威名赫赫的陈赓兵团,麾下三个军历经军改保留至今
讲4兵团,就要向前提及1947年7月编成的“陈谢集团”,“陈谢”即为4纵司令员陈赓和政委谢富治。当时我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除了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外,就是这个陈谢集团了。该集团下辖有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38军和8纵22旅,共29个团8万余人。这个集团属于战斗序列,不是建制单位,因此...
陈谢兵团归建后,陈赓为何没当上中野副司令?有两位大佬他比不了
抗战时期主要在八路军系统,虽然战功累累,可比起李先念这样从无到有拉起一支队伍的,在资历上还是差了口气。中野刚成立那会儿规模不大,副司令就设了两个位子,前面两位大佬往那儿一坐,陈赓这个后来的就只能先当个纵队司令了。不过金子总会发光。到了1949年二野正式成立兵团时,陈赓就成了三个兵团司令里唯一一个...
四大野战军的辉煌:华野低谷崛起,西野绝境砥砺,中野战略蜕变
中野:战略重任下的蜕变 中原野战军,这支后来被誉为“摊子最大”的部队,正式成立于1948年5月。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这支部队在抗战结束时,曾拥有28万精兵,被公认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刘伯承元帅这位军事理论家,以其高超的战术指挥着这支部队。而邓小平政委,则被誉为...
解放战争:刘伯承缺的那位副司令,为什么不是陈赓?
二、中野时期,陈赓的地位无人能及 陈赓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任职经历也很传奇:1945年当太岳纵队和4纵司令员,1947年成了陈谢集团书记(相当于兵团司令),1949年升任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谢集团可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野战兵团,从部队实力到作战任务,那都是标杆级的。早在陈谢集团正式成立前,4纵就经常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