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保持全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3家
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具体取得了六方面成绩: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澎湃活力”。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更好发挥城区中
上海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保持全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3家
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具体取得了六方面成绩: 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澎湃活力”。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更好发挥城区中心辐射作用积...
上海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保持全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3家
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具体取得了六方面成绩: 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澎湃活力”。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更好发挥城区中心辐射作用积...
上海市黄浦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新高峰 -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
“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9亿元/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上海市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全市第一。”新年伊始,上海市黄浦区晒出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 黄浦地处上海最核心区域,被称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这里是上海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
上海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保持全市首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83家
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5%;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具体取得了六方面成绩: 一是改革创新激发“澎湃活力”。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更好发挥城区中心辐射作用积...
黄浦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亿元,区域经济密度继续保持全市...
“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亿元/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24黄浦区重点外资企业迎春恳谈会”上获得的信息。区领导介绍,2023年,黄浦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交出了高分答卷,吸引外资“磁力”强劲,实际使用外资总量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4%,总量...
上海黄浦:经济密度达147.32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市首位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05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经济密度达147.32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市首位;现有6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和721家持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约占全市70%…… 在8月1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功能新高峰 ...
上海黄浦经济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3亿元_人民日报
2024年,黄浦区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取得综合评价全市第一、企业满意度全市第一的成绩,全区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63亿元,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黄浦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5.2%,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税收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两会直通车|2020年黄浦区域经济密度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十四五”开局...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左右,可比增长1%以上,全年区域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9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在1月12日召开的上海市黄浦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黄浦区提出将巩固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优势,完成经济密度增长率5%左右的目标。
上海黄浦:经济密度稳居各区首位 探索消费场景商旅文联动跨界...
在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蓬勃发展方面,统计显示,黄浦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2家,全区总部型企业总税收占比近40%,户均税收贡献达1.3亿元左右;总税收亿元楼增至65幢、位居全市第三,2019年涉外经济总税收279.75亿元,占比达42.6%。而作为上海首批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之一,黄浦区去年游客数量突破2亿...
2020年黄浦区域经济密度位居全国之首 - 新民晚报
据悉,2020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1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8%,其中,涉外经济贡献度保持高位,占区域税收半壁江山。全年引进外资企业128家,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实到外资金额达8.2亿美元。据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介绍,黄浦历来受外商青睐,新中国成立后的
拥有专业剧场27家,上海黄浦如何让更多人“为一部戏赴一座城”?
并集聚了多国驻沪领事馆和国际商协会组织;从质量上看,区外资盈利企业数占比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市外资企业百强上榜企业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二;从能级上看,区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占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自2020年底的53家,上升到目前的83家,研发中心从2020年底的2家上升到目前8家。
上海黄浦:绘就中心城区幸福画卷
伴随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等行业大会的举办,持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加速集聚,黄浦区交上了一份优质的金融答卷——区域内现有6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和721家持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约占上海全市70%。在黄浦,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蓬勃发展——全区年税收亿元楼宇超70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1家,...
黄浦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亿元,区域经济密度继续保持全市...
“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亿元/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24黄浦区重点外资企业迎春恳谈会”上获得的信息。 区领导介绍,2023年,黄浦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交出了高分答卷,吸引外资“磁力”强劲,实际使用外资总量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4%,总量全市第二,...
黄浦的发展重心,是时候南移了 - 知乎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是外商投资上海的重要“落脚点”。 在黄浦,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常年保持在40%以上。 截至2024年,黄浦已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投资兴业。“十四五”期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53家增加至79家,增幅近50%。来源...
蓄动能 展韧性 显活力_财经_聚焦东方_中国发展网_中国发展改革...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9亿元/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居全市第一。上海黄浦区新闻办/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记者 | 邱爱荃 “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9亿元/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上海市中心城区首...
数读上海“十三五”︱黄浦:经济密度全市连续第一,凭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黄浦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0亿元左右,全年区域经济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29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检索公开报道,黄浦区已多年蝉联上海市各区经济密度首位。20.52平方公里,84.29万户籍人口,黄浦凭什么拥有如此高的经济密度和发展能级?不妨回顾该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来解释这个“凭什么...
经济密度稳居上海首位,黄浦区将打造绿色金融核心承载区
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更健全的配套服务大力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为跨国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便利化服务支撑。经济密度稳居上海首位 2022年,黄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05亿元,首次突破三千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经济密度达147.32亿元/平方公里,稳居全市首位;现有...
黄浦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亿元,区域经济密度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2023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7.30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53亿元/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24黄浦区重点外资企业迎春恳谈会”上获得的信息。 区领导介绍,2023年,黄浦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交出了高分答卷,吸引外资“磁力”强劲,实际使用外资总量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4%,总量全市第二,...
经济密度稳居上海之冠,黄浦每平方公里年度产出125亿元 - 澎湃新闻
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2家,全区总部型企业总税收占比近40%,户均税收贡献达1.3亿元左右;总税收亿元楼增至65幢、位居全市第三,2019年涉外经济总税收280亿元,占比达42.6%。近年来引进首入店、旗舰店216家 三是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活力涌现。对标世界级地标性商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