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书评——凌空乃知海波平
有论者认为,“绝大多数的时代问题与个人困境,其实都可以在好书中找到答案。”新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倾情出版的刘守刚新著《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以下简称《打开现代》),无疑是对此说的最好背书。只是《打开现代》潜心寻找和期待的,并非...
走向现代国家的18个命题_权力_土地_人口
命题18 民主制度与民主价值在现代国家是唯一合法的制度与价值;只有经济上的进展而没有政治上或者说道义上的前进,是不配称为现代国家的。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于对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内容的解读,解析出其中包含的朝向现代国家转型的18个命题。在这些命题中,既有对转向现代国家起点的认识,又有对率先实现转型的西方经验...
刘守刚 - 百度百科
刘守刚(1971年—),江苏建湖人,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双学位获得者,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及财政政治学研究。其代表著作《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聚焦财政视角下的国家转型问题,主编“财政政治学译丛”“中国近现代财政学名作新编丛书...
刘守刚:只有经济上的进展而无政治上的前进,不配称为现代国家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主编“财政政治学译丛”和“财政政治学文丛”。 本文摘自作者《打开现代:...
《何以现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财政智慧_澎湃商学院_澎湃新闻...
(作者刘守刚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政治学、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代表著作有《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何以帝国:从财政视角再看中华史》《国家的财政面相》《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财政中国三千年》等。)...
“在财政意义上成为现代国家” 刘守刚/文 在学界,比较历史分析的著...
刘守刚/文在学界,比较历史分析的著作一直以来都比较特别。一方面,有不少比较历史分析的名著同时得到了多学科学者的推崇和反复阅读,既是因为这样的著作拥有宏大的视野、丰富的史料、对比的方法,一书在手似乎就能同时掌握多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命运,也是因为这样的著作往往是在理论驱动下写出的,能让读者始终有阅读的方向而不...
经观书评|走向现代国家:利益原则的合法... 来自冰曦微语 - 微博
【经观书评|走向现代国家:利益原则的合法化】刘守刚:十九世纪的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与崇尚道义的自己相比,西方人似乎特别重视利益。时至今日,我们知道,是否重利并不是中西之别,而是古今之分,即当时的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追求利益增值并不是社会中的支配性原则,而西方已经进入到现代,因...
走向现代国家:从责任建构国家
走向现代国家:从责任建构国家 刘守刚 | 文 在《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三:“静悄悄地积累”》中,我从西方封建社会中主体性权利出发,来说明西方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自晚清以来,中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国家转型活动,可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反复地说,中华...
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二:非常规权力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在按制度常规地划分并运行权力之外,总要有人掌握一些特别的权力,处理制度事先无法言明的事务。在契约经济学理论中,这样的权力被称为剩余权力,即契约中除明确规定有归属的权力外,没有或者事先无法言明的权力。这样的剩余权力基本上是一种最后、最高或者紧急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在...
刘守刚:财政史看国家转型——如何走出帝国,建设现代国家?
学人简介: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国家的财政面相》《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
刘守刚:税收对西方现代国家的塑造 - 财税研究所
没有财政收入,没有资源的流入与支持,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只有在财政收入能够维持政府支出需要时,国家才能维持,其他的一切活动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用马克思的名言说,就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反向塑造之二是税收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动因。税收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动因,它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和日常行动当中维持
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三:“静悄悄地积累”
这样农民就占有了自己全部的劳动力,或者说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这种个人对自身劳动力的权利,被称为“现代权利的真正鼻祖”。到了14世纪,由于大饥荒和黑死病,半个世纪内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人口下降导致在土地上劳动的人手不足,为了保住自己的农民和吸引其他农民,贵族们被迫延长土地租期,以至于终身...
《财政研究》刘守刚:从财政基础理论发展看风险财政学——兼论构建...
这样的财政理论,特别关注社会的反应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不过在相当程度上,上述两种基础理论,仅适用于现代国家(经济活动以市场经济为主;在政治上存在民主制度),而不是一个能适用于所有时代的一般理论体系。 从风险财政学的两本书稿...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 - 百度百科
政党财政:如何为现代政治运行奠定基础?179 财政立宪: 如何用钱包的力量约束利维坦?191 财政危机: 何以推动现代国家的进一步发展?204 结束语 财政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17 进一步阅读文献222 附录: 疫情防控与国家财政225 后记239 作者简介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
何以转型:走向现代国家的18个命题 - 百度百科
18.道义的进展 结语 进一步阅读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国家的财政面相》《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
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七:坚守市场
刘守刚/文 在《大转型》一书中,波兰尼描述了市场原则的扩张与社会反抗市场原则扩张这一双重运动,认为正是这双重运动塑造了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并告诉我们延缓市场原则的扩张速度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市场原则扩张的大方向毕竟是无法阻挡的。在《致命的自负》一书的不同部分,哈耶克(1899-1992)从思想史的...
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八:创造资本
在他看来,欧洲刚进行工业革命时,不仅经济发展状况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相似,而且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极为相似,如无法控制的人口迁移、不合法社会部门的发展、城市贫困、社会动荡不安以及大量的违法现象等。这些问题源自农村人口因收入的诱惑而大量地向城市迁移,而现行的政治制度滞后于快速变化的现实状况。在欧洲,当时存在着...
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九:从责任建构国家_西方_中国_儒家
刘守刚/文在《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三:“静悄悄地积累”》中,我从西方封建社会中主体性权利出发,来说明西方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自晚清以来,中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国家转型活动,可列文森(JosephR.Levenson,1920—1969)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反复地说,中华帝国缺乏转向现代的内在动力。那么,在中国已经发...
国家的财政面相 - 百度百科
三、西方国家经由财政制度而成长的逻辑过程 / 557 四、财政动因与现代国家的进一步成长 / 561 五、对中国有何借鉴? / 566 六、总结 / 572 参考文献 573 后记 584 作者简介 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
黄宗羲和洛克的财政观之比较
他说,在缺乏国家的“自然状态”中,没有法官裁断是非,可能由此引发混乱和无秩序。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经所有人的“一致同意”,人与人相互之间签订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力来组成一个政治社会,再由政治社会中的成员,依多数原则授权成立一个服务于社会的政府,用于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如果政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