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杨昌济逝世前,特意致信章士钊:想救国,就保护好毛泽东_教育...
1920年,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在临终前给好友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尤为意味深长:“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须先重二子。二子当世英才,望善视之。”这里提到的“二子”,指的是蔡和森和毛泽东。杨昌济当时坚定地认为,若要实现救国大业,首先必须保护好毛泽东这位年轻的天才。如今我们回头看,这位老先生的远见卓识令人敬佩,因为毛主席后
1920年杨昌济逝世前,特意致信章士钊:想救国,就保护好毛泽东...
此外,杨昌济的爱国情怀对毛泽东影响深远。杨昌济在日本留学时,曾察觉到日本有吞并中国的意图,因此他在教学时,常常教育学生要保持警觉,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绝不能让日本的帝国主义思想侵略中国。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毛泽东受杨昌济影响,积极号召同学们反抗。杨昌济的爱国思想成了毛泽东一生的动...
毛泽东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_遇到一位好老师在线阅读-QQ阅读
毛泽东对博学的杨昌济尊敬有加。毛泽东在1915年7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毛泽东后来提起恩师,还说:“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杨昌济对善思好学的毛泽东也颇有好感。他在1915年的一次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
散文:永远的第一师范
1920年在杨先生病重期间,还致信好友章士钊举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位学生,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杨昌济徐特立等恩师是他革命道路的领路人,1915年毛泽东当选第一师范学友会文读,展出有毛泽东当年撰写的部分文稿、决议原件, 1917年下学期经学监...
杨昌济留下临终遗言,认为救国唯有倚仗两人,分别是毛泽东和谁...
1920年,杨昌济临终之前给好友章士钊写信,满怀兴奋地提到了自己两个门生,他说:“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求国则已,求国必先重二子。” 杨昌济信中提到的“二子”,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则是蔡和森。蔡和森出生于1895年,较毛泽东年长三岁,二人同为湖南老乡,又同是杨昌济的学生。
胡同深处的红色足迹-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信写完了,杨昌济如释重负。临终前,杨昌济说道:“吾意正畅。”1月17日,他溘然长逝,终年49岁。 杨昌济去世时,毛泽东因为开展“驱张运动”正在北京。身为半子的毛泽东,强忍哀伤,竭尽全力帮助料理老师的后事。1920年1月25日上午8时,杨昌济追悼大会在宣武门外的法源寺举行。2月中旬,杨昌济的灵柩在其夫人向振熙、儿...
历史上的今天丨1920年,毛泽东岳父、教育家杨昌济逝世 - 华声在线
1920年的1月17日,中国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逝世。 说到杨昌济,他最为人所知的一个身份是毛泽东的岳父。实际上,他更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平生最得意的几个门生便是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 新民学会及其精神导师杨昌济 1918年,在湖南思想文化界还相对沉寂的状态下,长沙出现了全省第一个提倡文化革新的...
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师之一 教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
可以说,毛泽东能有以后的成就和杨昌济先生的培养和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教师,慧眼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并引导其发展进步,杨昌济老师可谓是中国最厉害的教师之一了。
毛澤東的求學經歷:崢嶸歲月師生情--黨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1914年春至1918年夏,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以下簡稱“一師”)求學,在這裡他遇到了楊昌濟、袁仲謙等一批知識淵博、治學嚴謹、思想開明的老師。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洒春暉,在這段時間裡,毛澤東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老師們的影響。
1920年杨昌济逝世前,特意致信章士钊:想救国,就保护好毛泽东_教育...
1920年,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临终前给好友章士钊写信,信中写道:“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须先重二子。二子当世英才,望善视之。”这段话中的“二子”,一位是蔡和森,另一位便是毛泽东。也就是说,杨昌济认为,若要救国,首先要重视毛泽东。 今天我们清楚地知道,杨昌济的眼光非凡,毛泽东的确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创造了新中国,坚定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必先重二子,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谁?_毛主席...
1920年1月17日,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在北京的德国医院病逝。那时,毛主席已经与他心爱的杨开慧互许终生。然而,当毛主席听到杨昌济的去世消息时,感到深深的悲痛,他立刻赶到医院探望,随即陪同遗体回到湖南的老家,为恩师守灵。 在悲痛的时刻,毛主席从章士钊那里得知了杨昌济的遗言,遗言中提到要实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复兴,必须...
播火者杨昌济---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令人唏嘘的是,1920年1月17日,不到49岁的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蔡元培说,“北大以他为荣”,“惜本校失此良师”。毛泽东悲恸敬挽恩师:“忆夫子易帻三呼,努力努力齐努力;恨昊天不遗一老,无情无情太无情!”挽联字词不多,但哀痛至深,回顾了杨昌济先生历尽社会更替,却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一切只为培养优秀人才...
杨昌济故居 - 百度百科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49岁。杨昌济先生在临终之时,给自己的好朋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写信,力荐毛泽东与蔡和森。信中写道:“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先生为国举贤...
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与“蹈海烈士”杨毓麟凤凰网湖南_凤凰网
当杨昌济看到以后,如获至宝,他觉得中国有救了,救国之道就是变法维新。于是他同杨毓麟一道,反复讨论康有为提出的各种变法主张。当甲午年中日双方正在构兵之时,杨毓麟曾作《江防海防策》,“痛诋当局”。《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杨昌济和杨毓麟便一致认为“非改革不足以图存也”四。他们把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等著作...
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峥嵘岁月师生情--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杨昌济看来,修身不是为了仕途,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这与以往儒家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截然不同的。1918年4月,毛泽东等发起成立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会员“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他们“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为救国救民而深入研究中国问题,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
老师眼中的毛泽东:杨昌济赞其"海内人才"可救国——中新网
老师眼中的毛泽东:杨昌济赞其"海内人才"可救国 老师评语里的毛泽东 唐振南 (一 ) 1902年,少年毛泽东进韶山南岸私塾,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在邹老师手下学了二年半。毛泽东读书很认真,肯动脑子,功课没有完,谁也拉不动他。他总是一句一句地默读,一笔一笔地写。当时私塾教的是经书,儿童是很难读懂的。书里说的是...
欲栽大木拄长天 杨昌济与湖南大学的故事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噩耗传来,高师学友会召集追悼会,并送上挽联:“重洋撷政学精英,拨乱难斯,块磊浇残燕市酒;六馆久弦歌消歇,名师邈若,凄凉怕对麓山云。” 四、宏开学府,济济沧沧 1920年后,湖南的新文化运动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同志的领导下蓬勃开展,尽早成立湖南大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湘省...
【芳华100年】杨开慧:一代骄杨 - 澎湃在线
1913年, 杨昌济从国外归来, 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担任伦理学教师。 毛泽东是他的得意门生, 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 总会登门求教。 杨开慧与毛泽东(油画) 当毛泽东来家向父亲请教时, 杨开慧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 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 研讨朝代兴衰, 探寻救国救民真理。 毛泽东和杨开慧...
杨昌济是最重要的一人 -生活日报数字报
杨昌济非常注重自学,即使在当时教授任务繁重,同时担任三四个学校课程的时候,他依旧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自学,而且坚持不懈。他还坚持天天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每日不辍。正是在杨昌济的影响下,毛泽东从就读长沙第一师范时就开始制定自学计划,并且坚持记读书笔记。而他这一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