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人们绝育:这座万亿之城,75%家庭无后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共有439万个家庭户,合计857万人,其中328万户属于一代户。深圳和广州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一代户的比重在65%左右,相当于每三个家庭,就有两个家庭没有下一代。北京、上海、厦门、杭州、佛山、哈尔滨、宁波、金华等地,这项指标也在60%以上。是不是说这些没有下一代的家庭户,就一定
房价吃人!年轻人被迫“断子绝孙 - 知乎
房产代际转移的实质,是让年轻人用生育权为父辈资产泡沫买单。更可怕的是,这种剥削具有自我强化性:当房产占家庭财富78%,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多分割一次资产,中产家庭被迫“少生保房”,底层则直接“绝嗣弃房”。 教育资源的房产绑定加速了基因霸权的形成。北京学区房溢价率达300%,有房家庭子女上重点中学的概率是租房...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近1.25亿年轻人,集体做了一场“绝育手术”?
年轻人集体“绝育”背后,映射出的是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承担赡养老人的重担,生活负担陡增。 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使许多家庭失去了“传宗接代”的希望。代际压力不仅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也加剧社会不稳定。一些地区出现“空巢老人”现象,这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
“无儿无女”现象席卷全国,7000万女性无后代,这个死局如何破?
无儿无女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高昂的养育成本无疑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据教育部2024年数据,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一个孩子的基础教育总支出平均达到103.7万元,如果算上各类课外培训,这一数字将超过150万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10年以上的全部收入。住房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惊人现象:1.25亿年轻人集体“绝育”,背后原因引深思
中国近一点二五亿年轻人选择"绝育"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重问题和挑战。高昂的生育成本、工作生活的失衡、价值观的转变、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殊国情,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仅是个体选择问题,而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一个复杂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
无儿无女现象席卷全国,7000万女性选择无子生活,这个局该如何破
2024年一项覆盖31个省份的调查显示,89.3%的无子女女性将"经济负担"列为首要顾虑。一个普通家庭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成本已突破209万元,这还不包括房价持续高企的一线城市。北京某金融机构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每月房贷就要1.5万,加上日常开销,根本没有多余资金养孩子。"同时,教育投入也呈几何级...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近1.25亿年轻人,集体做了一场“绝育手术”?
中国年轻人集体"绝育"的背后,反映出了社会结构的失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传宗接代的希望。这种代际压力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些地区出现了"空巢老人"现象...
无儿无女现象普遍,7000万女性倾向无子女生活,如何破解?
在中国,无子女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比如,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支持不够、相关政策不到位、健康问题、社会观念的转变、个人发展的需求,还有环保意识的提升等。这7000万女性的选择,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大家怎么看待u0026quot;没...
“无儿无女”现象席卷全国,近7000万女性终身不育,到底怎么破?
深圳托育中心的变革藏着密码。3岁乐乐抱着老师喊“妈妈”,政府补贴让托管费从8000元降到2000元,职场妈妈终于敢生二胎。 北欧小国的经验更直白:当家庭福利支出占到GDP的3%,生育率就会抬头。按我国GDP体量,拿出GDP的2%(约2.4万亿)相当于给每个新生儿配21万成长基金。这钱能从哪来?房产税改革、教育医疗资源...
无儿无女现象席卷全国,7000万女性无后代,这个死局如何破?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多投资于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应对劳动力减少;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减轻无子女群体的后顾之忧;调整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以适应小家庭和独居人群的需求。李梅和丈夫代表了新一代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我们并非不负责任,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对社会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在工作上,...
是什么原因,让近1.25亿年轻人,集体做了一场“绝育手术”?
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社交需求的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家庭的吸引力。同时,各种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在网上也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丁克"(双职工无孩家庭)和"单身主义"等生活方式渐渐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他们认为,不结婚、不生育能让自己拥有更多时间和精
上亿青年选择不婚不育?甘愿“绝户”,网友不愿再让孩子受苦?
不仅是经济和个人发展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让年轻人在做家庭规划时望而却步。2024年全国托育机构覆盖率仅为5.6%,远低于日本的34%和法国的57%。在大多数中国城市,0-3岁婴幼儿照料几乎完全依靠家庭自行解决,这导致许多职场女性在生育后被迫中断职业发展。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78.4%的职场女性在生育...
城市让人们绝育:这座万亿之城,75%家庭无后|户口|生育|户籍|集体户...
城市让人们绝育:这座万亿之城,75%家庭无后 在了解标题所说的情况前,你需要了解一个我国独有的现象,即户籍的分类,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两类。 前者以家庭为登记单位,成员多是自己的家人。后者是多个家庭或个人共同使用一个户口本。 所以,如果要说一个家庭拥有几口人时,此时不应该将集体户口纳入统计范围。
7000万女人将终生无孩!扎心数据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有了如今"生育意愿创历史新低"的局面。当然,生不生孩子,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并能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结果。 一辈子不生孩子,会怎样? 有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已有超过60万个"丁克"家庭。 "丁克"一词出自英文DINK的谐音,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主动选择不生育...
《“不婚不育”成风潮:这届年轻人为何按下人生暂停键?》
这种"军备竞赛"式的育儿模式,让多胎家庭望而却步。更不必说50平米鸽子笼里转身都难的窘迫,晚托班门口排队接娃的焦灼,还有企业听到女员工怀孕时瞬间凝固的笑容。当生育从家族投资变为长期负债,精明的现代人自然捂紧了钱包。社会学家发现个有趣现象:地铁线路越密集的城市,生育率滑坡越严重。这并非偶然——四通...
年轻人被房价“绝育”那年,中美打了一场“国运之战”
这才有了城市内卷加速之下,年轻人纷纷回老家结婚。 想想,为什么阿里、京东、苏宁一直没能打开农村市场,最后被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后发先至? ...推而广之…… 无论是马尔萨斯陷阱,还是塔西佗陷阱;无论是大国之间的对抗,还是小民那些确幸;无论是享受大家庭的小镇青年,还是“房价绝育”的都市打工人;无...
困境下的年轻人纷纷选择“绝育” - 知乎
一群选择自我绝育的年轻人,他们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如今,很多专家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底层人生孩子,甚至抛出一些看似离谱的观点,比如将不成家不生孩子与不爱国、对祖先不孝划等号,还有可能对不生二胎的年轻男女罚款,乃至取消日后的养老金。然而,他们似乎从未真正理解过年轻人的苦衷。
“无房无妻”的时代,房子是出生率下降罪魁祸首?答案已被确认
这表明出生率下降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并非仅由住房成本决定。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生育意愿调查报告(2024)》通过对比不同住房状况家庭的生育意愿发现,有房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2,无房家庭为1.75,差异并不显著。 更令人惊讶的是,...
7000万中国女性终身无孩,1亿家庭正在悄无声息中走向湮灭? - 知乎
比较一下日本的各项数据吧:女性终身未婚率14%,终身处女率16.4%,终身无孩率24.6%。 不用怀疑,我们大概率是会赶上甚至超过的。 宏观数据是冰冷的,换算到一个个的家庭,这代人的7000万女性终身无孩,就意味着1亿的家庭绝后,在几十年后悄无声息地灭绝。 在全国4亿家庭中,至少1亿家庭绝后,这个比例是惊人的25%...
...性的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或重点聚焦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
1994年日本政府开始推出“天使计划”,旨在为家庭抚育子女提供支持。此后,日本的人均生育数继续下行,但下行的速度得到了缓解。韩国在1960年人均生育数为6.0,属于生育水平较高的国家。1970年韩国政府提出"无论性别,两个孩子就够了",并为接受这一提议的夫妇提供特殊福利,包括:个人所得税减免、分娩费用减免、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