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取款超5万仍需登记?多家银行问询用途,监管拟取消硬性规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未再统一要求询问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回应了大众现实需求,明确减轻了普通储户正常现金存取的合规负担,体现监管机构对民生体验的考量。贝壳财经记者近期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当前在银行存取款现金超过5万元仍需被询问资金来源或取现用途。多家银行工作人员指出,当前电信诈骗高发,此举主要是为了保障客...
政策调整与实操“温差”:多家银行回应存取款超5万是否需要登记
近日,银行存取款新规:存取款超5万元,无需登记用途。对此多银行回应称:客户一次性存取款超过5万元时,依然需要记录资金来源和用途。尤其是在老人办理大额取款业务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更加谨慎。近期关于个人存取款超5万元是否需说明用途的新规调整,确实存在政策文件与银行实操之间的“温差”。一、新规核心变化:取消...
调查!北京存取现金是否需登记?多银行:5万元以上无需登记,几十万元...
新规最显著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8月12日,《华夏时报》记者以客户身份走访了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多家银行,发现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已不要求登记。某大行工作人员称,携带现金、本人身份证原件和银行卡过来就行。另有股份行工作人...
取款超5万还要说明用途吗?三部门发文给出回应!
若该征求意见稿最终落地实施,这意味着,个人在银行柜台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时,将不再被强制要求主动向银行说明并登记资金的具体来源或详细用途。说实话,原来规定以5万元为固定阈值,确实会容易导致正常交易过度管控的嫌疑,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总觉的自己的钱存进去的时候好好的,怎么取出来的...
银行单笔存取超5万元现金或无需再登记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征求意见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实物贵金属买卖超过5万元将全面尽调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
存款取款超5万元,还需要说明来源和用途吗?银行新规落地
202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取消个人单笔存取款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这一调整源于2022年同类规定引发的巨大争议——当时公众担忧隐私侵犯和业务繁琐,新规最终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此次新政以“风险为本”为核心逻辑:普通现金存取业务简化...
存取款单笔超5万元,要不要说明“来源”和“用途”?三部门发文
最近,央行、证监会等三部门发了个新文件,说以后个人存取款单笔超过5万元,不用再强制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了。这事儿一出来,好多人都在问:那以后存钱取钱是不是就跟以前一样,不用再被银行“查户口”了?咱们来掰开揉碎了聊聊。新规到底改了啥?先划重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不用再填用途和来源了。比如你取...
好消息!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无需登记用途,事关个人存取款
这位柜员介绍说,从2025年6月起,金融监管部门已经调整了大额现金交易的相关规定,取消了对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登记用途的要求。这一消息引起了我的好奇,也让我想到了前几年每次大额存取款时的尴尬场景。记得有一次,我卖了一台二手钢琴拿到5.5万元现金去存款,面对银行表格上"资金来源"一栏,我如实填写"二手...
关于“事关存钱取钱!超5万元或将全面尽调”的解析
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的现金存取业务时,需执行以下操作:a. 身份核实 :客户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银行将验证身份信息。b. 资金来源/用途登记 :○ 存款 :需说明资金来源(如工资、理财收益、经营收入等),并勾选对应选项。○ 取款 :需说明资金用途(如购房、医疗、经营周转等),并勾选...
取款超5万要说明用途?三部门发文引热议
原规定要求:存取款超5万必须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引发轩然大波:储户吐槽"取自己的钱还要被审问",甚至出现"1元取款抗议"事件执行暂缓: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实际操作中各地银行松紧不一 2025年新规亮点 取消"一刀切"登记:仅保留对高风险交易的强化调查精准打击犯罪:将注意力转向跨境交易、敏感地区资金流动等高风险场景...
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还要不要说明“来源”和“用途”?
央行统计显示,我国现金存取业务中,超过5万元的仅占2%。这意味着:日常存取款:无需额外登记,流程与过去一致。两类特殊场景需配合调查:大额现金汇款:如给子女汇款买房、跨境转账等,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可疑交易:如老人突然取现10万元购买"高息理财",或频繁在多银行间拆分存取(如每次取9800元规避申报),银行可能要求说明用途。
个人存取现金超过5万元,要求说明2个事项,今年6月起开始
上周,我去银行存了6万元现金,柜员递给我一张表格,要求填写资金来源和用途。"新规定,5万以上现金业务都需要登记了,"柜员解释道。这让我意识到,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经开始影响普通人的日常金融活动。作为关注金融政策多年...
央行突然发文:取钱5万以上不用说明用途,背后原因不简单
2025年8月4日,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扔出一则征求意见稿: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不用再说明资金来源或用途。 文件里短短一行字,终结了2022年起悬在储户头上的“灵魂拷问”。 但别急,银行柜台的签字笔还没收起来,现金汇款、买金条超5万? 照样要登记身份证、留证件复印件。时间倒回2022年1...
新规落地!单笔超5万元存取现金,不再强制说明来源和用途
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代替了繁琐的询问,银行柜员不再追着问“这钱从哪来、要干什么用”,五年争议尘埃落定。“这是我的钱,凭什么要告诉你来源?”2022年初,当三部门宣布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时,社交媒体上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这一冲上热搜的规定在实施前夕因“技术原因”暂缓,留下...
存钱取钱超5万要“全面尽调...@碎嘴子报亭的动态
央行最新回应:不是查隐私,是这些变化… 🏦⚠️ “听说现在取钱超5万要被银行‘查户口’?” 最近,“存取5万现金要全面尽调”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很多人慌了:“取自己的钱还要被问东问西?隐私没了?” 别慌!央行刚出“官方解答”—— 这事儿有变化,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 新规核心:取消“强制登记”...
存取款超5万要说明“来源”和“用途”?三部门发文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甚至担忧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
“重磅”!央行新规:5万以上存取款不需登记用途!
印象中,存取五万就要登记用途、查明来源,成了不少人心头的“心理负担”,每次取钱都像经历一场小型的“面试”,柜台那头的眼神、自己这头的紧张,空气中满是无形的压力。其实时间倒回2022年,这项规定刚刚落地时,社会上就已经掀起一阵风暴,争议之声此起彼伏,这条“超五万须登记”规定被不少人视为是对普通...
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或无需登记...@深圳新闻网的动态
在此次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中,已取消针对5万元现金存取款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的相关表述,现金存取业务的尽职调查要求有所降低。 对此,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征稿》中删减,体现出金融监管部门在平衡反洗钱与便利公众金融服务之间做出的调整。此前规定引发市场关注和一定争议,在执行...
存取钱超5万最新规定
旧规(2022年):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详细说明资金来源或用途(如“装修”“购房”)。新规:删除上述要求,仅需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等),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即可。意义:回应公众对隐私的关切,减少业务办理繁琐性,但反洗钱监管并未放松,转为更精准的“风险为本”模式。保留基础尽职调查 银行仍需...
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要不要说明...@幸运星雨的动态
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要不要说明“来源”和“用途”呢?央行、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口径有变化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到9月3日截止。 这个新规里最受关注的变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