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出门,下周冲高温!医生:高温天四件事别做,老人尤其注意
高温天第一件别做:空腹出门晨练 很多老人习惯早上五六点出门运动,认为“早晨空气好”。但在高温天,这个习惯反而可能带来风险。清晨气温虽低,但湿度高、氧气稀薄,汗液蒸发慢,容易造成体温升高,却散不出去。空腹本就血糖偏低,再加上出汗、脱水,容易发生低血糖引发的晕厥或跌倒。尤其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上海今出门,下周冲高温!医生:高温天四件事别做,老人尤其注意
哪怕年轻人也别太自信。高温下运动,体内水分、电解质大量流失,一杯水根本补不回来,肾脏、心脏直接拉响警报。夏天运动要选清晨6点前或傍晚6点后,别跟太阳硬碰硬。第三件事:高温天别乱喝冷饮降温 热得头皮发麻的时候,谁不想来一瓶冰镇可乐、一支雪糕伺候自己?痛快是痛快了,但你知道胃怎么想的吗?它哭了。
上海出梅,下周冲40℃!高温天4件事别做,老年人尤其注意
最后再高温天老年人尤其要避开的4件事:一是避免早晚高温时段剧烈运动;二是避免不开空调强忍高温;三是避免饮食过于清淡、缺乏营养;四是避免盲目坚持用药不调整。在临床上,我们常说一句话:“不是病重了才去医院,而是预防做得好,很多病根本不来。”夏季的这几个月,从医学角度讲,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高风险...
...出梅第一波高温来袭,预防中暑是关键_2025本市民政_上海市民政局
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保证充足的睡眠。 6.高温天气需认真规划行程,做好防护 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外出需做好防护工作,可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 7.特殊人群加强防范 婴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
上海今出梅,下周冲40℃!高温天几件事别做,老年人尤其注意
空调温度最好别低于26℃,睡觉时可以定时关闭或调整成“舒睡模式”。还有个冷知识,空调出风口别对着人吹,特别是脖子、后背这些“命门”位置,容易着凉。喝水这事儿,别等口渴了才想起来 别小看喝水这件小事,高温天人体每天可以蒸发掉约2.5升水分,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口渴感就不敏感,等到觉得口干,往往已经轻微...
上海今出梅,下周冲40℃!高温天三件事别做,老年人尤其注意_上观新闻
高温天三件事别做,老年人尤其注意 老人别等感觉热了才开空调。 上海出梅即暴热,下周中后期晴热升级,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这在历史同期是较少见的。高温和高湿度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肤,导致心脏跳动更快,给心脏增加压力。高温天气,心脏病人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上海交大研究:高温天预防心脏疾病,这四件事不要做!一文了解
医生说,这是冷热刺激造成的血管剧烈收缩,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心脑血管都可能“中招”。像这样“冰火两重天”的生活方式,等同于天天在玩命。讲真,这四件事——高温剧烈运动、冰饮暴食、熬夜吹空调、冷热交替刺激,个个都是心脏的“天敌”。可怕的是,它们看起来就像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习惯,但偏偏就是这些“看不出...
中暑人数激增?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老年人尽量远离这几件事!
说到第四件事,不得不提“午睡不遮阳”。夏日午后,阳光最烈,一不小心就让人“晒个正着”。有些老人喜欢在树下、阳台乘凉,结果一觉醒来,不是脖子酸,就是太阳穴跳。高温时段暴露在阳光下,极易导致颅内温度升高,诱发血压波动甚至中风。太阳光不是“补钙神器”,而是“隐形炸弹”。第五个容易被忽视的是“...
三伏天到,医生劝告:高温天气不要做这几件事!或许有危险
高温天千万不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午外出或高强度锻炼。别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人在高温下运动,体温迅速升高,而汗液大量流失,会导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这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脱水+高温”双重打击状态。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岁的女性,患有高血压,三伏天里天天泡脚、蒸桑拿,说是...
罕见!上海下周气温或直冲40℃,医生提醒:室内也有中暑风险
在上海上百年气象记录史里面,徐家汇气象站测得的首个40℃高温出现在2022年7月10日。若这次气温冲高成功,意味着今年极端高温的出现时间将大幅提前,其酷烈程度在历史同期中颇为罕见。 医生:室内也有中暑风险, 速查家中老人防暑设备是否到位 申城出梅,高温酷暑即将席卷而来。回顾既往急诊救治的中暑病例,“有氧运动爱好...
全国高温警报拉响,医生提醒:千万别在高温天气做这“几件事”!
第四件事,就是别在高温天大吃大喝,尤其是油腻、重口的东西。天气热,本身消化功能就会变弱,这时候再吃火锅、烧烤、冰镇啤酒,一起上,肠胃会吃不消。医生说得很直白:这时候吃太多、太杂,不仅容易拉肚子,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胰腺炎可不是一般的胃疼,发作起来可以“刀割”一样的痛,有的人甚至会休克。2022年《中国急
热死人增多,医生警告!天热8件事,千万别做!
二、医生紧急警告:高温天绝对禁止的8件事 1. 空腹出门=低血糖+中暑双重暴击 夏季晨起血糖本就偏低,空腹外出易引发晕厥。山东疾控案例显示,2025年6月一位糖尿病患者买菜时倒地,送医发现血糖仅2.8mmol/L。 替代方案:出门前吃半根香蕉或含盐饼干。2. 正午冲冷水澡=血管“炸弹”从38℃户外进入室内立即冲凉,...
天气越来越热,医生叮嘱老年人:宁愿在家静养,也别出门做这几事
一个人站在街头,仿佛置身于蒸笼,汗水像水龙头拧开了一样止不住地流。高温天到了,躲不过、逃不掉,一场对身体的“炙烤考验”正在悄然开始。尤其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身子骨大多不如从前,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被这热浪“撂倒”。在气温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医生反复叮嘱:宁愿在家歇着吹风扇,也别出门做下面这五件...
医生提醒:天气炎热,70岁以上的老人,宁可玩手机,也不要做5事
数据显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中因中暑、心衰、脱水等引起的紧急就医率明显上升。医生反复提醒,宁愿待在家里玩手机,也不要做以下这5件事。首先是清晨晨练。很多老人习惯天未亮就出门锻炼,认为“早起跑步,神清气爽”。但高温季节的清晨,空气中污染物尚未扩散,颗粒物浓度较高。对肺部功能本已减弱的老年人来说,...
热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看电视,也别做这5件事
2023年,上海一家养老院因空调故障,仅一个下午就有6位老人出现中暑症状,最终1人死亡。建议:高温天务必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6℃左右最安全,风扇可辅助使用,但绝不能替代空调。第四件事:猛灌冰水、吃大量冷饮 很多人热起来第一反应是喝冰水、吃冰西瓜,觉得能“降火”。但你知道吗?冰水下肚的一瞬间,血管...
罕见!上海下周气温或直冲40℃!医生提醒:室内也有中暑风险
在上海上百年气象记录史里面,徐家汇气象站测得的首个40℃高温出现在2022年7月10日。若这次气温冲高成功,意味着今年极端高温的出现时间将大幅提前,其酷烈程度在历史同期中颇为罕见。医生:室内也有中暑风险,速查家中老人防暑设备是否到位 申城出梅,高温酷暑即将席卷而来。回顾既往急诊救治的中暑病例,“有氧运动爱好...
热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可睡觉,也别做这6件事
医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见过太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剧。高温天气下,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交代。别让倔强和忽视,成为生命的代价。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身边有年纪大的家人,请一定记得提醒他们,天热可以睡觉,但别做那6件事。每一个小细节,都是保命大动作。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人看,愿每个夏天都...
高温天风险剧增?医生忠告:白天能睡别硬撑,这7件事别碰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开空调、喝点凉水、出门打把伞”就算安全了,但实际上,高温天最危险的,常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小动作。医生明确提醒:天热可以多睡觉,但有7件事,千万别做!一、天热“热死”的人,究竟是怎么死的?高温不是直接杀人,而是通过一种叫“热射病”的方式悄悄夺命。热射病是最严重...
热死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看电视,也别做这5件事
我们医生最怕的不是热,而是“明知道天热还硬撑”。门诊里不少患者来时已经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意识模糊。而这些,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天热时,人体就像个被加热的锅炉,一旦自我降温系统崩了,后果可能是致命的。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些事,在高温天千万别做。天热还坚持锻炼?小心热射病盯上你 有位...
热到全国第一!高温连续出击上海,冲向40℃!这份健康贴士请收好...
值得注意的是 高温连续出击 冲向40℃ 本周工作日副热带高压依旧强盛,上海处在高压中心,下沉气流控场...好在天气炎热,事发时马路上车辆行人并不多。 这里需要提醒,接下来连续高温不断,防止天热“热昏”,...出门别忘了做好防晒,使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防晒服等,减少紫外线照射。 住得凉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