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笑,鳤鱼回?长江十年禁渔进程近半,长江珍稀鱼类资源恢复几何?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近五年,长江的喘息声渐渐有力,从南京江豚的“微笑合影”到赤水河鳗鲡的隐秘回归,从23万渔民转身的背影到98.6%的碧水清波,这场跨越十年的生命救赎已燃起希望星火。浪花捧出江猪子(江豚),鳤鱼摆尾跳龙门,人们都说,那是长江在翻身。下一个五年,当第十个春天来临,或许我们真能看见鱼满长江,长江十年禁渔,未来可...
十年禁渔行程近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资源恢复几何?
在淇淇的旧居里,6头年轻的江豚正在翻滚嬉戏——它们拥有淇淇未曾遇见的幸运:科学研究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全社会汇聚的关爱,以及一项前所未有的国家决策——长江十年禁渔。 从物种消逝到十年禁渔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滋养了无数中...
长江十年禁渔“期中卷”成绩亮眼 全流域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明显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全流域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明显,鱼类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中大型个体增多。专家建议,需要借鉴目前已有成功经验,持续推进珍稀鱼类分布水域的禁渔工作。 旗舰物种长江鲟开展野外繁殖试验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水系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
休养生息换来勃勃生机(经济日报6月16日10版)
“一天要投喂四次,每次我拿着长竿在岸边敲几下,江豚们循着声音就游过来了。”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饲养员张八斤正在为江豚投喂小鲫鱼。他感慨,“长江禁渔以来,生态环境好了,江豚数量也增加了。”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负责人陈燃介绍,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随着鱼类资源日益丰富,...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_部门动态_中国政府网
青海湖的禁渔实践也充分证明,鱼类资源恢复是个长期的过程。青海湖自2001年开始全面禁渔至今已24年,但是鱼类资源恢复还是比较缓慢,仅达到历史上的1/3,目前仍需全面禁渔。 加强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需优化升级珍稀物种拯救行动计划 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是长江的旗舰性物种,也是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
长江禁渔成效显著:珍稀物种与鱼类资源的恢复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已至中期,这一阶段性的成果得益于人工繁育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科技力量的助力。目前,长江流域内珍稀水生物种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鱼类资源的总体恢复情况也令人鼓舞。△ 江豚保护进展 江豚,这一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在长江流域内得到了特别的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
安徽:“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诗画长江绘就生态壮美...-中国林业网
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近几十年,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长江江豚的数量一度呈下降趋势。随着十年禁渔的实施,长江鱼类资源开始恢复,江豚的食物变多了,数量也开始有所增长。2022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达到了1249头,比2017年普查时增加了237头,实现历史性的止跌回升。
十年禁渔进程将半,如今长江怎么样了?
但这些“惊喜”并不意味着长江的生态已经完全恢复。姚维志提到,尽管鱼类数量回升,但部分鱼类的产卵场和洄游通道仍受阻于水利工程和岸线开发。比如,长江中游的江豚数量虽然回升到1249头,但它们的活动范围仍局限在少数水域。 “禁渔只是第一步,栖息地修复、人工繁育、外来物种防控这些‘细活’还没跟上。”一位不...
长江禁渔三年见证生态奇迹:江豚“微笑”背后的中国智慧
这种壮士断腕的抉择在三年后获得回报:鄱阳湖监测显示,禁捕后鱼类资源量增长超300%,多年未见的鳤鱼重现江湖。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指出:"禁渔前长江江豚数量年均下降13.7%,现在首次实现止跌回升。" 声学监测下的生命密码 在武汉白鱀豚馆的声学实验室里,研究员们正破译水下传回的"江豚方言"。布设在长江中下...
长江十年禁渔进入第五年 珍稀鱼类出现频率提升明显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兰松表示,经过4年多的休养生息,长江鱼类资源恢复明显。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负责人谭巧称,如今在长江泸州段,时常可见鱼儿成群游动、跃出水面的情景,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正逐渐恢复。稍早前的5月11日,在长江下游泰州高港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开展长江...
从休养生息到生态复兴:长江禁渔五年的生态答卷
2025年5月,农业农村部在湖北召开长江十年禁渔推进会,一组数据为这场生态保卫战写下生动注脚: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长江干流鱼类资源量较禁渔前增长9.5%,流域内土著鱼类增至344种。五年禁渔,让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母亲河,正从“休养生息”迈向“生生不息”。江豚逐浪,珍稀物种回归家园 长江南京段
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 - 国内资讯 - 广西壮族自治...
长江十年禁渔目前已进入中期关键节点,在人工繁育、智能监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成效显著。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近期又有两头雌性江豚怀孕。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对江豚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超...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长江十年禁渔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机制,强化执法监管,深化物种保护,全面推进落实“三年强基础”各项工作。经过努力,截至目前,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群众举报量同比减少20%,禁捕水域管理秩序总体平稳;23万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现全覆盖,渔民总体满意;长江江豚数量首...
长江十年禁渔第五年:鱼群回来了,江豚笑了,未来可期!
长江禁渔的头几年,老百姓心里也直打鼓。毕竟,过去几十年里,“电鱼”“绝户网”“迷魂阵”这些词儿听着就让人揪心。长江里的鱼越捞越少,连最常见的“四大家鱼”都成了稀罕物。科学家统计,禁渔前长江的鱼类种类比上世纪50年代少了近一半,江豚数量更是从1991年的2700多头暴跌到2017年的1012头,眼瞅着就要...
禁渔近五年,长江鱼儿撒欢长!长江发生哪些前所未有的改变?
这场景搁五年前?老渔民都得揉眼睛:长江真的恢复了?真能能养回活物了?2017年到2020年的监测曾给过扎心答案:长江土著鱼只剩297种,部分江段生物完整性指数跌穿“无鱼”底线。过度捕捞让母亲河元气大伤,中华鲟、长江江豚、胭脂鱼、鳤鱼这些“招牌鱼”眼瞅着要绝迹。转机从2020年1月开始,国家一声“十年禁渔...
人民日报报道:禁渔第五年 亮出成绩单(美丽中国)--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在全流域生态保护托举下,长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喜事,鳤鱼消失10年再次现身!长江禁渔才4年,鱼儿多到看花眼
所以,这是长江喜事,鳤鱼消失10年再次现身,直接说明了长江生态系统恢复了。而且根据消息来看,除了它的现身之外,其他的鱼类资源也在不断增长之中。在江西省瑞昌市长江岸线边,晨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三五成群的江豚欢快逐浪。“现在巡江时看见鱼群跃出水面,比当年捞起满网还高兴。”退捕渔民沈水松抚摸着崭新...
三代科研人守护一江碧水
但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开展,以及水生所科研人员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推进,2022年调查时,长江江豚数量回升至1249头,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止跌回损。“十年禁渔有了成效,长江江豚数量增加也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改善。”王克雄说。十年禁渔已过半,除了长江江豚保护,在珍稀鱼类的保护、鱼类资源恢复等方面都有了...
广安区人民政府
“持续发现数量如此多的鳤鱼,说明长江鳤鱼资源正在恢复。”欧东升表示。 越来越多的珍稀水生物种归来,是长江禁渔成效的生动展现,是各地各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开展水生旗舰物种拯救行动等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现场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自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改善渔政执法能力条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