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贺子珍的胞兄,被主席称为“三个第一”,却为何始终军衔不过正...
毛泽东称他“三个第一”1954年6月, 中央建工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建筑工程局长会议。时任华东建筑工程局局长的贺敏学第一次到北京。外甥女娇娇 (李敏) 在星期天到北京饭店看望舅舅后, 马上把消息告诉父亲毛泽东。毛泽东甚为高兴, 让女儿转告舅舅, 请他于翌日晚7点钟来中南海丰泽园做客,
无衔将军贺敏学留在党史上的三个“第一”--党史频道-人民网
贺敏学布置完人员的去留后,带着一部分永新籍共产党员、数百名农民自卫军和百余支枪,跟随袁文才、王佐踏上了去井冈山的征途。王新亚率安福农军到家乡湖南浏阳打游击途中,接到中共湖南省委通知,转赴安源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中,王新亚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井冈山地区的斗争现状,并介绍了贺敏学、贺子珍兄妹以及...
1954年李敏去看望舅舅,毛主席得知后邀他来丰泽园:你有三个第一...
这也是老一辈开国元勋的无私精神,其实当时这样做的也不止贺敏学一人,在1955年授衔时,就有罗荣桓等人请求降低军衔。 1954年贺敏学到北京出差,与自己的外甥女李敏见了一面。毛主席得知后立马派人将其接到丰泽园小区,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多年未见的两人既是革命战友,又因为有贺子珍的关系也是亲戚,紧接着毛主席亲切...
毛泽东动情掉泪的故事--党史频道-人民网
1950年,毛泽东给贺子珍回了一封信:“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显然,贺子珍要回到毛泽东身边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由于对毛泽东的思念有增无减,女儿又不在身边,贺子珍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1954年的一天,贺子珍在上海贺敏学家中休养。...
CCTV.com-"跟我十年生了十个孩子":毛泽东如何对待几任前妻
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后,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婚。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与贺敏学的一次长谈中,要贺敏学劝贺子珍再婚。贺敏学回答说:“子珍妹曾经讲过,她一生只爱一个人,不会再婚了。你是知道她的性格的,她决定了的事情不容易改变。”毛泽东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其实,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贺子...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招待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会后用餐时,前来参会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手持请柬走到自己所在的第37桌,却发现桌上没有摆放写有自己名字的桌签。工作人员上前解释,说此前毛泽东看过名单,看到钱学森被安排在第37桌,特意亲笔把他的名字勾到第1桌,与自己坐在一起,位置...
贺子珍(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 - 百度百科
1954年的一天,贺子珍在上海贺敏学家中休养。听到毛泽东广播后情绪崩溃,毛泽东得知后托李敏给贺子珍带去了一封信,关心其健康,身体很快就得以好转。之后,李敏就成为了家庭的“特命全权大使”,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充当起父母情感交流的“星空鹊桥”。1959年夏,贺子珍与毛泽东在庐山最后一次相见。生养子女 毛泽东与...
毛泽东3个侄子的迥异人生路
毛泽东和侄子毛远新在一起(资料图片) 误入歧途的毛远新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烈士的儿子,毛泽东对这位亲侄子特别宠爱。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毛远新只有两三岁,是在毛泽东身边生活的孩子们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矮的一个,人们称他为 “小豆豆”。
在中南海,贺子珍失声痛哭
com 在中南海,贺子珍失声痛哭 1976 年 9 月 9 日,听到主席逝世的消息,她不相信是真的 1979 年 9 月,来到中南海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去年是新四军著名将领 贺敏学逝世 20 周年.贺敏学 这个名字也许并不够响亮. 但这个名字却联系着贺敏学 和他的传奇式的家族———贺 子珍,毛泽东,贺怡.近日,贺敏学...
1959年与贺子珍秘密会面后,毛主席找水静求助:你一步也别离开她...
不过毛主席还是担心贺子珍一个人在国外,不久便将女儿李敏送到苏联去探望贺子珍。 正如毛主席怕的那样,贺子珍在苏联有些不顺利,由于语言等障碍,再加上儿子夭折等影响,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更是陷入混乱... 后来在苏联的王稼祥得知贺子珍的近况,他急忙与苏方进行交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与周旋,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与...
贺小平(贺子珍侄女,贺敏学之女) - 百度百科
2012年遵循父亲遗愿,将贺敏学骨灰低调安葬于井冈山茅坪,全程自费并拒绝公祭仪式,体现革命家庭作风。早年经历 1942年7月出生于江苏海安部队,父亲贺敏学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曾被毛泽东誉为"三个第一"革命功臣。幼年被寄养在外,3岁后与父亲建立深厚感情,曾记录贺敏学战场救女经历。1949年随母亲李立英赴哈尔滨
砼流铸八闽 三明日报
1964年,贺敏学(左四)参加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时在天安门前合影。 ●采录:广敏 童年的大院里,我时常听叔伯们讲述贺敏学的传奇故事。这位慈祥仁爱的“老依伯”是贺子珍的哥哥、“贺氏三杰”之首,是历经烽火洗礼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被毛主席赞誉“三个第一”: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
一粒种子的“持久战”---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
李振声查阅国际研究文献后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他把携带的牧草草根种在水保所的院子里,搭建了简易的半地下土温室繁殖种子,并迅速牵头组建了一个青年科学家课题组,成员包括陈潄阳、李容玲、刘冠军等。 让亲缘关系较远的牧草和小麦进行“远缘杂交”,有三道难关挡在他们面前:第一,杂交不...
追忆革命家贺敏学:毛泽东曾称其武装暴动第一(3)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贺敏学,当面相称"三个第一" 1954年6月,已从华东军区防空军司令员任上脱下军装,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贺敏学,赴京参加中央建工部召开的全国建筑工程局长会议。星期天,外甥女娇娇(李敏)到饭店看望舅舅。从女儿那里得知贺敏学来北京了,而且身体很好,毛泽东很高兴,让女儿转告舅舅,请他于翌日晚7点钟来丰...
赵德润:文之脉,国之魂——中央文史研究馆往事回眸(一)-国务院参事室
此时西柏坡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们,正在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政权而紧张工作着。百忙之中,毛泽东与到访的符老先生谈起将来进城后要设置一个机构,对德高望重的老年知识分子妥善安排,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所说的机构,就是1951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
抗日烽火的墨香见证-新华网
当日,《大公报》还配发社评《注意善后救济工作》,开篇即指出日本投降后,最急迫的是善后救济工作,第一时间呼吁关注战后满目疮痍中的民生疾苦,体现了报纸的社会责任感。 展厅里最醒目的,是《新华日报》的三张号外——1945年8月10日至11日,新华社从延安发出3篇电文:“毛主席发表声明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民政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毛泽东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的电报中,提出三个渡江方案:一是休整半个月后,乘敌不备从宜昌上下游渡江;二是在二、三、四月进入伏牛山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平汉以西地区,除作战外,休整一个月,然后渡江;三是二、三、四月在伏牛山、长江之间作战,五月北返,休整两三个月后在秋季渡江...
通讯科(前进右三间) - 百度百科
—在党政军高级干部和开国将帅中,贺敏学当之无愧是第一个上井冈山的;渡长江第一,是指贺敏学以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之职,亲自指挥麾下八十师二三八团,于1949年4月20日晚在安徽无为县的泥汊和狄港渡江。毛泽东说:“你们部队是全军最早过江的部队)。1940年春节贺敏学调走后,由程望接任科长。
红墙记忆·2·大事件小细节 - 百度百科
第五章中南海文工团的来龙去脉 1.中南海文工团最初筹组之际,毛泽东曾批示反对/总政副主任萧华给毛泽东写报告检讨错误 2.没有彭德怀同意,中南海文工团就根本无法组建/把中南海文工团的撤销和彭德怀联系在一起的原因/空政歌舞团独家包揽了“中南海任务”3.文工团所在的万善殿里,藏着一些关涉皇帝的秘辛/文工团员练习...
毛主席参加同学聚会,期间一件事,意外促成空军导弹部队成立_黎锦...
汤璪真等人商量,要在自己闲暇之余摆一场“师生宴席” ,大家好好聚一聚。 1949年6月17日,毛主席如约抵达了北平师范大学教工宿舍看望众人。令汤璪真、黎锦熙等人感到惊讶的是,毛主席此行只带了一名警卫员,丝毫没有主席的架子。黎锦熙内心深感: 毛主席并不是要做唐宗宋祖,而是要做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要做一个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