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陕西省委书记找到曾志:毛主席给你两个选择,回京还是留西安...
1973年,曾志终于收到毛主席的指示,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告诉她,毛主席已批准她的请示,并给她两个选择:一是留在西安,二是调回北京。面对这两个选项,曾志陷入了两难。她与陕西的情感深厚,但北京也是她难以割舍的地方。最终,曾志决定回到北京,这一决定也标志着她的新生活的开始。 1973年3月8日,曾志踏上了返回北京的列车。到达北京后,她立即联系相关
1973年,毛主席给曾志两个选择:回北京还是留下陕西?_李瑞山_工作...
1973年,在临潼休养的曾志突然接到了省委书记李瑞山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对她说道:“毛主席给你两个选择,回北京还是留下……” 话音未落,曾志就迫不及待地说道:“我要回北京,我好想念毛主席!” 4年前,曾志去了粤北山区工作,这对于革命半生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种贬斥。曾志本人却不这样认为,她一到新岗位,就立马...
曾志(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 百度百科
就这一声“老毛”,足见这位年轻女同志与毛主席的关系非同一般。这组镜头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面。那位敢于直呼毛主席“老毛”、让毛主席视为亲人的女干部,就是15岁投身革命,参加了党领导的衡阳暴动,接着跟随毛泽东举红旗上井冈,成为我党革命斗争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之一的曾志同志。逝世慰问 我党组织战线...
...直呼毛主席为“老毛”,亲孙子在井冈山做普通保安_革命_曾志_奶奶
毛主席曾为她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打动,两人在井冈山相识,成为了至交好友。她也是少数能够亲切称毛主席为“老毛”的革命同志之一,两人之间的情谊可见一斑。 除了在革命事业上的成就,曾志还是一位美丽的女性,早年更是以“美娇娘”著称。正所谓“红颜配英雄”,她的两任丈夫——夏明震与蔡协民,都是志同道合的革命英雄...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上下) - 百度百科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上下)》是曾志晚年撰写的回忆录,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作者以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回顾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呈现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全书以自传形式贯穿湘南暴动、井冈山斗争、白区工作等重大历史事件,记述作者从反抗封建婚姻到创建闽东苏区、建立“红带会”武装的革命...
归来-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
井冈山的相关情况最终传到了曾志的耳中:石礼保早已牺牲,他有一个20多岁的儿子叫石来发。是的,那就是她的儿子!她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1952年,曾志终于在广州见到了她的儿子石来发。苦命的石来发,8岁时养父养母双亡,外婆领着他乞讨度日。解放后,外婆去世,成了家的石来发做了井冈山大井村拿工分的农民。
【写给革命先烈的告慰信】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有一尊太奶奶的铜像,上面有这样一句话:“毛泽东的儿子能去朝鲜打仗,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农民?”在我太奶奶这一代共产党人心里,组织原则象征着党的生命,高于一切! 太奶奶是廉洁的典范 可能有人会好奇,为啥我爷爷和父亲姓石,我却姓蔡?“石”是随爷爷的养父母姓,“蔡”是我们本来的姓。
七一党史|一位副部级干部和她的农民儿子|苟立伟专栏-七一网
她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后来,尽管曾志身居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要职,却没有利用权力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石来发也牢记母亲的谆谆教导,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 1998年6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
蔡演威 - 百度百科
蔡演威(1926年4月25日-2023年1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屋场村。因为父亲、叔父在曼谷开设医院药房,5岁的时候就随母亲远赴泰国定居了。蔡演威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首长专机飞行大队大队长。从1957年到1961年,主要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开专机,是一位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绝密飞行...
回望初心
来. 他的母亲曾志是从井冈山走出的 经过了 1928 年 11 月的曾志从此有 共产党人.她的操守,有与井冈山一 了一个新的身份 : 她是一名下落不明 样的海拔高度.她说 :"毛主席的儿子 的孩子的母亲. 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 1929 年 1 月 ,曾志随着队伍 ,告别 井冈山务农呢?" 了井冈山 . 她...
73年曾志写信给毛主席:我是最早一批女红军,现在连一套军装都没...
“老毛”这两个字,曾志说出口时,已然泪如雨下。七年的分别与曲折的命运,竟在这一句亲切的话语中,瞬间消解。毛主席凝视着瘦弱的曾志,关切地说道:“曾志同志,这些年你受苦了。”一句简单的话语,竟让曾志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触动。 曾志与毛主席的情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概括。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开始,这位英勇的女红军就一直在毛主席的支持与关怀下,
73年,曾志给毛主席写信:我是最早的红军,现在却没有一套军装_革命...
1973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这封信的作者是他的老朋友曾志。曾志,这位中国革命时期最早的女红军之一,在信中提到,虽然她参与了红军的历程,却从未穿过一套完整的军装。于是,这封信成为了她特别的请求,期望能够得到一套属于她的军装,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从大巴山麓走出的足迹 - 百度百科
西江月·赴南疆路上(14)身在戈壁放眼世界(15)采桑子·戈壁夏天(15)戈壁跳鼠(16)望天(16)渔家傲·读“老三篇”(16)浪淘沙·博斯腾湖游泳(17)痴问(17)戈壁战士(17)卜算子·驱魔(18)国庆感怀(18)悟省(18)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19)结婚(20)警语(20)忆秦娥·纪念毛主席视察科学院十周年(21)清平乐·欢呼第二...
曾志与陶铸——红色伴侣生死情-曾志-北方网-新闻中心
母女俩分别时,曾志无法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和女儿团聚,就十分郑重地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她和陶铸在向毛泽东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我们决不考虑个人家庭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毛泽东充满激情地赞叹道:“这才是陶铸和曾志!”在艰苦...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和我的父亲陶铸母亲曾志 - 百度百科
《中国市长》(中国市长协会会刊)主编。章节目录 松树的风格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陶铸在最后的岁月里 合肥行 竹庄草青青 陶铸与孩子 淡定的秋色 陪床记事 曾志的最后时刻 致母亲 思绪如柳 曾志与夏明震 永远的怀念 我与干爸爸王鹤寿 我最初一段人生道路上的渡船 淡定的秋色 战士、信徒、女人 后记 ...
重回七大现场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份决议由毛泽东主持起草,这是其中一稿。 七大会场。 资料图片 中共七大印行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 我们的大会是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
“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七一网
青年曾志 她,是最早到达井冈山的红军女战士之一,年轻漂亮,性格泼辣,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与毛泽东、朱德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为了革命,她先后将三个亲生儿子送人抚养,尝尽人间别离之苦。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她是辽宁省铁岭地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也是中共铁岭历史上首任党校校长。她自称是“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身...
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 - 百度百科
井冈山朱毛大会师 参加黄洋界保卫战 第一个孩子被迫送人 毛委员的调令 毛委员说我是""女皇""进军闽西开辟新根据地 随毛泽东离开井冈山 ""少年师""与激进行为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重回红四军 跟随蔡协民做白区工作 第五章 白区岁月 第六章 驰骋闽东 第七章 千里寻党 第八章 武汉重逢 第九章 两条战线 ...
人民文摘
1965年7月20日,也正是李宗仁到达北京的这一天,蒋介石在自己的官邸日月潭涵碧楼,由蒋经国陪同,接见曹聚仁,在极秘密的状态下开始了商谈。曹聚仁出示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一首《临江仙》词,其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句,道出毛泽东“国共再携手,一笑泯恩仇”的诚意。
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 百度百科
该俗语最早见于土改后政策讨论,1950年代认为土地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清华大学秦晖研究指出,当时推行集体化的核心逻辑是防止农民"因土地买卖重新失去土地"而遭受二次苦难。1959年毛泽东警示要防止"人剥削人"现象复辟,该表述成为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的解放》作为关键文本,系统阐述了"不坚持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