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浙大博导从5楼一跃而下坠亡,2小时前刚给父亲转了5000元的肺癌...
2025年8月4日中午12时04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传来闷响。"像一袋土豆从货车滚下来",目睹学生这样描述。坠亡者正是35岁的特聘副研究员张明(化名),距离他生日仅剩两个月。监控拍下他人生最后的轨迹:10:17 颤抖着给母亲转账5000元,备注"爸的复查费"——其父年初确诊肺癌,他却因实验进度不敢请假陪护;11:03 清空电脑里6年心
35岁跳楼!六年年限清零,他用命给高校KPI交了最后一稿! - 知乎
8月4日中午,浙江大学35岁的特聘副研张明,从实验楼一跃而下,生日前两个月,把人生和硬盘一起格式化。 网传现场照片只有一张:深灰地砖上一滩水迹,太阳一晒,两分钟就蒸干了——像他从没来过。 “特聘副研”到底是啥? 说穿了就是高校里最贵的临时工。六年合同,非升即走,升不上副教授,直接卷铺盖。张明201...
35岁浙大博导坠亡!考核压力成为压垮表面光鲜“青椒”们的稻草
8月4日下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年仅35岁的博导杜老师在校园内不幸坠楼,事件经社交媒体发酵后引发广泛关注。8月5日,众多媒体跟进报道,校方三缄其口,医院证实其坠亡。事件再次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推向风口:内卷卷到了博导,教育体系一定出现了严重问题。社会太卷了,把人逼的喘不过气...
浙江大学一博导老师跳楼身亡,年仅35岁,知情人发声,原因疑曝光
8月1日, 河南周口一个妇产科主任因为医疗纠纷,被家属网暴而跳楼身亡。 8月5日,又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4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有一名青年博导教师坠楼身亡。 没想到医生和大学老师这么体面的职业,压力竟然如此之大。 浙大博导老师跳楼 据悉,跳楼的这位浙大博导杜某某非常年轻,才35岁,是浙江大学的特聘副研究员、...
太不值了,浙大35岁博导从学校六楼坠亡,内网显示未到“非升即走...
一个35岁的博导,在浙大属于有潜力的科研新星;从特聘副研究员看,他确实可能面临着“非升即走”考核。他目前在浙大只是享受副教授待遇,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才能通过考核,正式晋升为副教授;这与北大的韦东奕有点类似。韦东奕是2019年获聘北大助理教授的,2025年是他的非升即走第二个考核年(三年考核一次,两次...
网传浙江大学35岁青年教师跳楼身亡
从多个方面的消息获悉,8月4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工食品学院某博士(后)青年教师跳楼身亡。 据爆料者称,该教师是8月4日中午跳的,由于事发白天,现场很多学生都看到了。 知情者透露,这位老师是博士后才35岁,非常年轻,从浙工大本科到浙大博士,再到浙大教职,一路走来非...
曝浙大一博士老师跳楼身亡,画面流出,知情者发声,疑似真相曝光
8月4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迅速传开:浙江大学一名博士老师在校园内跳楼,以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事件瞬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对背后的原因展开了深入探讨。据知情者透露,离世者杜某某年仅35岁,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生工食品学院任职,研究方向集中于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及仿生软体...
浙大35岁青年博导坠楼身亡,知情人发声,不是“非升即走”导致 - 知乎
2025年8月5日,社交媒体上有好多的网友发帖称,浙江大学一位35岁的年轻博士生导师、特聘副研究员在紫金港校区坠楼身亡。 3岁读幼儿园,7岁读小学,13岁读初中,18岁高中毕业,22岁本科毕业,再读研、读博,2020年博士毕业留在浙大工作,这已经非常优秀了,再过一年可能就有机会升为正式编制的教授。
网传浙江大学一老师跳楼身亡!知情者发声,年仅35岁,令人惋惜!
8月5日一早,有多位网友爆料说浙江大学一位年轻教师跳楼身亡,引发广泛关注。据悉该事件发生在8月4日中午,当时正值白天,不少师生目击了现场的异动,一时间在校内外都引起极大反响。有学生称,事故现场照片一度出现在浙大内网,虽然很快被删除,但仍被部分人截图流出。目前,浙江大学方面尚未对外发布正式通报,关于...
曝浙江大学一老师跳楼身亡,年仅35岁,知情者发声,原因疑曝光
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迅速发酵。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国内多所高校都曾发生过青年教师因考核压力或职业困境选择轻生的悲剧。2021年,某985高校一名32岁副教授因未能通过职称评审,长期抑郁后离世;更早之前,一位海归博士因科研压力过大,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案例无不折射出高校教师群体的生存困境。截至...
浙大青年博导坠楼背后:谁在透支高校青年的生命?
"早上8点实验室打卡,凌晨2点改完学生论文,35岁顶着博导头衔却买不起学区房..."这是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真实写照。当浙江大学年仅30余岁的青年博导从高楼坠下的消息传来,整个学术圈为之震动——我们不禁要问:压垮这位年轻学者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光环背后的生存困境 在公众视野里,高校教师总是被赋予"铁饭碗""社会
网传浙江大学一博士青年教师跳楼,这是真的吗?具体是怎么回事...
让人喘不过气。35岁的年轻学者,从浙工大一路升级打怪到浙大博士,两站博后,再成为特聘副研究员,在...
浙大青年博导坠楼:生命之殇背后的沉重思考
2025 年 8 月 4 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发生的一起坠楼事件,如阴霾笼罩,刺痛了众多人的心。一位年仅 30 余岁的青年教师,在紫金港校区坠楼,虽经送医全力抢救,最终仍不幸离世。事件核心事实 这位逝者身份特殊,身为浙江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35岁浙大教师坠亡:“非升即走”之外,还有多少看不见的绞刑架?
从浙工大的本科课堂,到浙江大学的博士学位,再到留校成为特聘副研究员,这位老师的履历像一本标准的“学术进阶指南”。35岁,正是学者生涯从积累迈向突破的黄金年龄。知情者口中那句“一路走来非常不易”,道尽了学术路上的共性轨迹:无数个在实验室与数据较劲的深夜,一次次论文修改时的自我怀疑,申请项目时的...
浙大一青年博导坠楼身亡,背后的沉重现实引人深思
实际上,类似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高校教师因压力过大而选择极端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2021 年,某 985 高校一名 32 岁的副教授因未能通过职称评审,长期抑郁后离世;更早之前,一位海归博士因科研压力过大,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案例无不反映出高校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严峻生存困境。对于...
浙江大学35岁博导坠楼身亡,不是非升即走,也是绩效至上 - 哔哩哔哩
六楼到二楼平台的距离,终结了一名致力于用机器人减轻农业艰辛的年轻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8月4日中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学楼,一个身影从六楼坠落,重重摔在二楼平台上,面部朝下。现场目击的学生们惊恐地发现——伤者是生工食品学院的杜老师,年仅35岁的博士生导师。
浙大一青年博导坠亡:迷雾背后,我们该关注什么?
8 月 4 日,一条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悄然传开,打破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往日的平静。一名青年教师从高处坠落,瞬间,校园的宁静被这突如其来的悲剧无情击碎。据网友爆料,这位不幸的坠楼者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一位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年仅 30 余岁。在浙江大学的官网上,我们能看到...
生命定格35岁!浙大教师坠亡,是什么压垮了他? - 知乎
2025年8月4日中午,浙江大学一名35岁的食品科学博士后于校区跳楼离世,这位本应处于学术上升阶段的青年学者,为何以如此决绝的方式与世界告别?此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引发民众对高校教师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 这位被特聘的副研究员正处于“六年转正期”的第四年,表面看着风光的经历背后,有着承受不了的负担:既要...
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
他同门说,张明家是黑龙江农场的,当年父母卖了牛才凑够他考研的钱。在老师同学眼里,他就是那种“小镇做题家”一路拼上来的,读博的时候每天干16个小时,为了测一组数据,能在实验室连睡俩礼拜。 按浙大“百人计划”的规矩,特聘副研得在6年内升到副教授。张明2020年刚入职的时候,学院领导口头说过“有3篇顶刊就能...
浙江大学一老师跳楼身亡,年仅35岁,知情者发声,跳楼原因疑曝光|浙大...
网友痛斥:"非升即走是当代学术PUA!"并晒出某985高校教师近三年猝死数据。 反对者则认为:"35岁还评不上副教授,本就不适合顶尖高校。" 更有网友扒出更残酷对比——2022年某海归博士因考核未过转行开烧烤店,如今连锁店已开三家。 而张明们面临的,却是"六年不达标即淘汰"的终极审判。更讽刺的是,就在他跳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