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曾是阎锡山十三太保成员,为何最终走向决裂?
太原城最后还是丢了,傅作义带着残部突围了出去。阎锡山又想把丢太原的责任推到傅作义身上,还想杀了他。 关键时刻,老蒋出手了,任命傅作义为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救了他一命。可阎锡山还是不放过他,军政部同意傅作义扩军,阎锡山却撤销了他两个旅的番号。老阎为啥这么对傅作义?在他看来,像傅作义这样有本事的人,如果不是自己人
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自立门户,与阎锡山分道扬镳?
到了后面阶段,傅作义干脆不跟晋绥军混了,自己单干。在他最牛的时候,傅作义当上了国民党“华北剿总”的头儿,手下管着60万大军,成了国民党在华北的老大。这样一来,他在晋绥军里,除了阎锡山,就属他最厉害了。阎锡山的晋绥军一直以稳当出名,很少有将领会离开他的阵营。但有个例外,那就是傅作义,这人本事大...
出身晋绥军的傅作义,为何会与阎锡山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
这个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同班同学傅作义超越自己,于是他暗中破坏傅作义,最终成功离间了他们。傅作义在守城方面非常有才华,成名后吸引了许多人的拉拢。他对阎锡山的知遇之恩表示感激,但是一再的误会让人感到心寒。尽管阎锡山是“山西王”,但他的政治格局太小,无法帮助傅作义实现挽救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因此,傅作义和阎锡山...
傅作义出自晋绥军,为何最后会与阎锡山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
而提拔傅作义不过是因他与阎锡山同为山西老乡,远离他乡遇故知自然倍感亲切。但也不单因为这个原因,傅作义本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学富五车的傅作义却有着救国梦,于是弃文从武考入当时负有盛名的保定军校,继而毕业后转入阎锡山麾下。傅作义作为年轻一代的军官,他并没有当下军官的跋扈和贪图权势。反而他事事亲力亲为...
傅作义为何脱离晋绥军?阎锡山多次使绊子
既然阎锡山对傅作义如此重视,傅作义对晋绥军有感情,傅作义最后为何脱离了晋绥军?傅作义在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当中军事指挥水平应该排在第一,但是阎锡山历来只重用自己老乡,所以尽管傅作义指挥水平在晋绥军中排在前面,但是阎锡山多次对傅作义使绊子,导致傅作义最后不得不离开。傅作义 阎锡山对傅作义的打压主要分为三次,其中...
出身晋绥军的傅作义,为何会与阎锡山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
傅作义曾是阎锡山的得力干将,以擅长守城战而驰名中外。虽然张作霖父子曾多次试图拉拢他,但他始终坚守在阎锡山身边,没有被外界所动摇。然而,后来他为何又与阎锡山分道扬镳,独立门户呢?原因在于他的同学张荫梧。张荫梧是傅作义在保定陆军学院的同窗好友,才情出众,1927年前后已经成为阎锡山手下的一位军长,而傅作义...
晋绥军大将傅作义,与阎锡山分道扬镳,幕后推手除了老蒋还有谁?
抗战爆发后,傅作义手下的兵力十分有限,不是被阎抽调走,就是脱离了他的管辖,但在他的顽强抗击下,绥远抗战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后来,傅又率部参加了太原会战;忻口会战后,日寇兵临太原城下。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将晋绥军主力调往晋南地区,却让兵力有限的傅作义守卫太原。尽管傅作义擅守城,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傅作义出自晋绥军,为何最后会与阎锡山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
而提拔傅作义不过是因他与阎锡山同为山西老乡,远离他乡遇故知自然倍感亲切。但也不单因为这个原因,傅作义本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学富五车的傅作义却有着救国梦,于是弃文从武考入当时负有盛名的保定军校,继而毕业后转入阎锡山麾下。傅作义作为年轻一代的军官,他并没有当下军官的跋扈和贪图权势。反而他事事亲力亲为...
傅作义出自阎锡山的晋绥军,为何会和阎锡山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之所以阎锡山的晋绥军能够在如此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必定有他一定的道理。晋绥军并不擅长发动进攻,其最为擅长的还是防守作战。正因为晋绥军擅长防守,才能长久生存下来。说到晋绥军擅长防守作战,便不得不提晋绥军的一位将领,他便是傅作义。傅作义更是擅长指挥防守作战,可以说在晋绥军中就属他能力最为出众,正是凭借其...
傅作义脱离阎锡山掌控的那些年:晋绥军裂变背后的权力暗流
傅作义脱离阎锡山掌控的那些年:晋绥军裂变背后的权力暗流 有时候,历史就像一锅老火靓汤,表面平静,其实底下早已翻江倒海。说起民国那帮地方诸侯里头最会“持家”的,还得数山西的阎锡山。人送外号“山西王”,他手里的晋绥军,从北洋到抗战、再到解放前夜,一直都跟块老豆腐似的,捏在他手心里软硬随意。可偏偏这...
作为阎锡山的亲信,傅作义为何反目成仇?只怪阎锡山提防心太重
1949 年,北平城内气氛紧张,傅作义站在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他选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让这座古都免于战火,这一步,走得并不容易,背后,是他早已和阎锡山分道扬镳的经历在支撑,要是还在晋系圈子里,这样的决定怕是想都不敢想。同一时期,阎锡山的日子不好过,大陆局势变化快,他带着残余势
傅作义起义:老上司阎锡山说,早就看他像八路,后悔放他出山西
傅作义在1931年时候,当上了绥远省的一把手,也就是省主席。绥远省那块地方,差不多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要是按现在的地图来看,它主要包括的是乌兰察布、伊金霍洛、巴彦淖尔这几个地方,还有包头和呼和浩特这两个城市。绥远省的头两任长官,都是蒋介石那边派来的人。不过,阎锡山对山西还有绥远的掌控越来越强...
傅作义缘何崛起,脱离晋军,独霸一方?
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作为阎锡山的手下,是晋绥军的一员大将,南征北战。傅作义是晋南荣河人,阎锡山是晋北五台人,晋军中流传的口头禅——“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自然,傅作义不在此序列。阎锡山手下一员大将 傅作义前期军事生涯中,与国民军宋哲元、奉系张学良交过手,涿州守城之战,傅作义威名远扬。在涿州与...
阎锡山心胸狭窄,蒋介石背后大力挖墙脚,直接促成傅作义自成体系
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他本人多么爱才,多么正义,而是他看准了这是离间傅作义与阎锡山的好机会。蒋介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长官兼绥远省主席。从此,傅作义彻底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犹如离开笼子的猛兽,在战场上多次予以日本鬼子痛击。平津战役开始之后,傅作义能够主动顺应历史大势,推动了...
傅作义曾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后来为什么交恶,差点被害死?
既然你阎锡山不把我当自己人看,我为什么还要把你当长官看?自此,两人渐行渐远,分道扬镳。阎锡山是个有手腕的政治家,可惜他把心思全用来对付自己人身上,留不住像傅作义那样的大才。傅作义将军血守太原,北平起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深度好文计划# ...
傅作义带兵投诚,阎锡山怒言:早看他像八路,后悔放他出山西_蒋介石...
原来当时在辛亥革命期间,阎锡山与另一位来自山西晋南地区的将领姚以价共同参加起义,两人本来是非常铁杆的关系,但是渐渐的却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分歧,最后关系破裂直接分道扬镳。阎锡山对此十分生气,扬言从此不再轻信晋南人。 姚以价 偏偏这傅作义就是晋南人。 也难怪这阎锡山一直不肯重用傅作义了。
傅作义从什么时候开始脱离了阎锡山
绥远地处华北与西北交界处,战略地位重要。傅作义控制绥远后,成为国民党在华北敌后的重要支点。1939年五原大捷中,傅作义率部收复被日军占领的五原县城,创下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的先例,进一步巩固了其独立地位。阎锡山虽对傅作义的独立倾向不满,但受制于日军压力和内部派系斗争,只能默认现实。如,1938年阎锡山曾密电蒋介石...
阎锡山两次对傅作义下毒手未成,两人恩怨几十年,还讽刺傅世间罕见
阎锡山之所以具备如此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格局以及独特的性格,使得晋军之中,一旦出现五台核心圈子之外的强势枭雄,便不可避免地会在他们之间滋生出阴暗色调,甚至涌动起杀机,形成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傅作义与阎锡山之间的联系,便构成了这样一段颇具历史意味的关系。傅作义,荣河晋南人士,虽同属山西籍贯,却并非五台...
阎锡山与傅作义:恩怨几十载,1949年再掀波澜,讥讽之语震惊历史
对待大才,乱世枭雄有一心诀,不能用,就要杀。见傅作义不能为己所用,张作霖一度对其起了杀心,所幸张学良与傅作义惺惺相惜,暗中保护,最终成全傅作义潜逃天津,回归了晋军。1928年6月,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派系联合“北伐”宣告胜利,论功行赏,南京国民政府特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8月,阎锡山划分...
“七路半”的傅作义:手握55万兵权,为何撤出城外选择和谈? - 文史...
傅作义和老蒋有过一次著名的交锋——中原大战,彼时老蒋和傅作义还是敌人,双方爆发血战,这场战争以老蒋的胜利而告终,阎锡山不得不归顺于老蒋。不过虽然打了败仗,傅作义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为他才能出众,老蒋对他颇为欣赏,军队改编之后,老蒋仍然让傅作义在军中为将。日军进犯山海关后,眼见老蒋迟迟不肯出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