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历史学家许倬云今日辞世,一生只做旁观者_手机新浪网
在抗战逃难的过程中,许倬云总是被父亲单位身强力壮的同事背着移动,因为身体的不便,他常常只能“被摆在某个地方”,承载他身躯的有过土墩也有过石磨,“因为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和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这跟我一辈子做历史研究有相当的关系,历史学家也做旁观者”,他曾这样说道。 许倬云一家停驻在四...
【逝者】历史学家许倬云今日辞世,一生只做旁观者__财经头条__新浪...
在抗战逃难的过程中,许倬云总是被父亲单位身强力壮的同事背着移动,因为身体的不便,他常常只能“被摆在某个地方”,承载他身躯的有过土墩也有过石磨,“因为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和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这跟我一辈子做历史研究有相当的关系,历史学家也做旁观者”,他曾这样说道。 图源:豆瓣 许倬云一...
【逝者】历史学家许倬云今日辞世,一生只做旁观者_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
【逝者】历史学家许倬云今日辞世,一生只做旁观者 深林有歧途 败叶掩足印 举步入荒径 只为少人行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与学生陈宁(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学者)往来的信件中,曾写下自己翻译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中的片段,他在信中...
94岁许倬云,还有7字遗憾
94岁许倬云,还有7字遗憾 公元1210年1月,业已85岁的陆游一病不起,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绝笔:“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时空穿梭到800多年后,著名主持人人许知远再度远赴美国,去采访历史大家许倬云先生,交谈过半时问他,这一生,最重要的遗憾是什么?许先生停顿半晌,忽而,泪水涌满他的双眼:...
许倬云:游走在学术与大众之间
抗战开始时许倬云才七岁。由于天生残疾,他还不能站立,直到十三岁才能拄拐走路。正因为行动不便,许倬云经常被摆在农村的土墩、石磨或板凳上,静静地旁观这个世界。历史学家的角色本身就是一个旁观者。也正因这段经历,许倬云对中国农村百姓的生活十分感兴趣。这段经历直接触发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研究对象的选择——他...
许倬云:从旁观者视角看人生
扭曲的骨质在脊椎里不断增长,压迫了神经。最后,他在残疾中过了一辈子,却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人生,成为了一名历史学家。“因为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跟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这跟我一辈子做历史研究有相当大的关系,历史学家也做旁观者。”许倬云这样说道。0 0 发表评论 发表 ...
许倬云:生而不同,有史为证
早在20世纪70年代,许倬云就直言:“民主不该是装饰品,而是百姓呼吸的空气。”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源自他主持台大历史系时力推的 “同心圆课程”—— 打破学科藩篱,让考古学与社会学在课堂上激烈碰撞。 1984年,在美国匹兹堡的许家书房,正值盛年的许倬云完成了其学术生涯中最...
历史学家许倬云: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中新网
关于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倬云回忆:“在抗战逃难中,我是被背着走的,在湖北是背在背上,在四川是背在背篼里,我父亲单位里总是有身强力壮的人背我。” “因为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跟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这跟我一辈子做历史研究有相当大的关系,历史学家也做旁观者。”这段经历,使得他终身的历...
许倬云:从历史的旁观者到文化的全球观察者
许倬云,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因四肢肌肉萎缩而行动不便,虽然 因身体原因未受小学和初中教育,但他通过父亲的影响以及战时环境,培养了对文史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一位 抗日前线的将军,不仅在战局分析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还热爱读书和藏书。在父亲的熏陶下,许倬云逐渐对文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频繁的...
许倬云:一生为常民写史 93岁仍立新说
“因为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跟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这跟我一辈子做历史研究有相当大的关系,历史学家也做旁观者。”这使得他终身的历史研究,都注重“常民”视角,而非传统的政治史或帝王将相。不是“历史在变”,而是人的眼光变了 “历史在变”,这是许倬云一贯的主张。不是历史本身变了,而是人们看过去的眼光在
许倬云: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要有一个远见,超越未见
许倬云虽以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为研究重心,但他的目光从未局限于中国古老的过去,他从这个国家的过去看向它的未来,又从这个国家出发,观察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发展。 学人君汇编整理。 一、旁观者 1930年7月10日,许倬云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不幸的是,他生来身体便有残疾,四肢先天畸形,手脚内翻,需要借助双拐才能走路...
如何评价许倬云? - 知乎
2022年面世的这本心理疗愈指南,堪称“历史学家的精神瑜伽课”。许倬云把商周占卜用的甲骨文翻译成现代...
史学大师许倬云许倬云1928年出生于无锡大族,出生时手脚弯曲,一直...
(摘编自云君《许倬云:旁观者的深思》、冯俊文《许倬云:一位历史学家的奥德赛》等)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9.有人评价许倬云“时时心怀天下,悲悯苍生”,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许倬云:历史的旁观者-思郁的财新博客-财新网
许倬云:历史的旁观者 读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一生回顾,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早在1965年,他已经开始在台湾倡导口述历史。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芝加哥大学留学归来的学理背景,敏锐地察觉到了口述史对当代历史研究的重大意义,而是因为他发现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世家子弟,出自名门望族,有着一肚子的家族故事,而且这种不同的士绅...
当主持人问及最重要的遗憾时 许倬云曾说遗憾但悲不见九州同_手机...
】8月4日,据澎湃新闻,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历史学家许倬云逝世# 据此前报道,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许倬云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与无尽热爱,以及在战争中遭逢苦难的人的深切同情。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许知远询问90多岁最重要的遗憾是什么?他深沉地答道:“...
纪念许倬云先生|许倬云谈古代“三农”问题_手机新浪网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于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2008年,许倬云先生作为嘉宾,在上海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借着这个机会,在许教授下榻的宾馆,《上海书评》对他进行了专访。也许是刚从苏北的盐城赶到上海,许教授谈的最多的,是国内目前比较关注的“三农”问题,这也反映...
94岁史学巨擘,用7个字治好了年轻人的焦虑
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悲痛,体现在他的一生中,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选择。▲许倬云母亲和他们一家 年轻时在台大求学,校长傅斯年领他走进历史学的大门;李济先生教他人类学,沈刚伯先生教他希腊文化史;李宗侗先生教他古代社会史,董作宾先生教他甲骨文,严耕望先生教他秦汉隋唐的官制……后经胡适...
许倬云 我跟大家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 - 知乎
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91岁的许倬云仍在执着地寻找解决方案。 文|姚璐 编辑|金桐 摄影|陈荣辉 病痛中的忧思 历史学家许倬云已经91岁了。很多时候,他要和自己的身体作战。 10年前,他动了两场大手术,脊椎剩下四寸没动,在那之后,不能低头,不能弯腰,只能勉强站立,阅读只能在电脑上进行。一年多前,他彻底瘫痪,站立...
历史学家许倬云今日辞世,一生只做旁观者_腾讯新闻
只为少人行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与学生陈宁(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学者)往来的信件中,曾写下自己翻译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n)中的片段,他在信中告诉陈宁,无论读书还是做人,都需要有不怕寂寞,不随众人的心理准备。今日清晨,许倬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