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科学家警告,人类正无意间向宇宙泄露...
《科学》(Science)期刊近日撤回了15年前发表的一篇争议性论文,该论文曾声称某种微生物能以有毒元素砷替代磷维持生命。部分科学家支持撤稿决定,但论文作者团队强烈反对,坚称数据可靠,撤稿缺乏依据。 《科学》主编在声明中解释,过去撤稿主要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而该研究“不存在故意欺诈”,因此早年未因批评而撤稿。但如今
Science研究遭打假,15年后仍未撤稿!
后续研究未能复现实验结果,2012年《Science》杂志同期发表两篇反驳论文,证实GFAJ-1仍依赖磷生存,仅对砷具有高耐受性。持续争议与期刊态度 2012年:《Science》杂志刊登了8篇技术评论和两篇反驳研究,但未直接撤稿。期刊当时的立场是“更倾向于由作者主动发起更正或撤稿”。2021年:学术侦探David Sanders公开呼吁撤稿...
用土豆泥冒充肿瘤竟能发二区 SCI?被撤稿后惊现更炸裂的操作!网友...
2010 年,一篇宣称“细菌能用砷替代磷构建生命”的论文在 Science 期刊发表,引发科学界大地震,甚至被 NASA 誉为“外星生命发现的前奏 ”。直到 14 年后,才被撤稿。 图源:论文截图 该论文因实验漏洞(如培养液残留微量磷)和无法复现遭全球科学家质疑,早在 2012 年,就曾被两项权威研究推翻。 作者Wolfe-Simon 在...
不顾作者强烈抗议,Science期刊撤稿了这篇15年前发表的颠覆性论文...
Science期刊在声明中还指出,之所以没有在 2012 年撤回这篇论文,是因为在当时撤稿机制仅限两种情况:一是由期刊主编用于警示读者论文数据存在篡改问题;二是作者主动提供论文发表后的相关情况说明。当时的决定基于期刊编辑团队的判断,认为作者不存在蓄意的学术欺诈或不当行为,现在也仍持这一观点,但Science期刊的撤稿标准现...
中科协回应造假丑闻:谴责把关不严
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中国科协所说的“2015...
2025年首篇Science被撤回,涉嫌学术造假?
2025年1月9日,首篇Science论文被撤回,涉嫌学术造假。撤稿背景 2014年4月11日,加拿大西奈山医院Daniel Durocher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学术研究论文,该论文确因大量图片重复使用,近期被撤回。撤稿声明中提到:发现主论文中的图1和图S3、S7、S9 存在异常。S3、S7、S9和S11中的异常现象。关于这些问题,Science杂志...
"砷基生命"vs"中微子超光速" 实验科学家大摆乌龙遭吐槽
2012年6月,现于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任职的Felisa Wolfe-Simon在Science发表文章,推翻了自己18个月前同样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结果——所谓在其重要生化物质中可用砷代磷而存在的一种细菌——"砷基生命",并不能脱离磷而存在。事实证明,"砷基生命"事件与之前掀起全球舆论风暴的"中微子超光速"实验一...
Science 重磅 | 开山论文被锤造假 2 年,通讯作者终于承认了,全球...
昨日,Science 发布重磅新闻: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领域的奠基性研究涉嫌图像操纵。调查发布后经历了 2 年的唇枪舌战,论文通讯作者终于承认论文包含篡改的图像,同意撤稿。 根据Retraction Watch 的数据,该研究已被引用近 2500 次,而目前...
创立143年,这本顶刊仅撤稿99篇
3月30日,《科学》(Science)发生今年首次撤稿。 这篇论文由美国、日本、以色列的14位科学家于2012年3月30日发表,他们测出了当时最短的146Sm半衰期,并讨论了此测量结果对太阳系中146Sm-142Nd年代学的意义。 在发表的第11年,该论文作者主动写信给《科学》杂志,表明: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拳打击科研不端,35名科研人员受罚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2021年12月29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的一份长篇报告显示,共有15篇论文涉嫌科研不端行为。这些论文发表在各种知名期刊上,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医院对涉及的研究人员实施了严格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申请资助、禁止在资助审查委员会任职、晋升停滞等。
奇客资讯网
这些问题导致《科学》杂志的编辑对论文结论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进行编辑撤稿。”论文的主要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王康隆回应称,撤稿声明中的相关说法“毫无根据”。他表示,“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在论文发表五年后,我们还可以从 UC Irvine 服务器找到原来用于该论文的实验数据的文件,其中有些文件是重复实验的
中国科协: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损国家声誉 查实绝不姑息
中新网5月25日电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今日谈及“施普林格撤稿事件”时表示,这次撤稿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声誉,甚至对国家声誉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查实结果之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护短,结果会向社会再进行公布。 据此前报道,日前,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
砷代磷细菌研究争议与《科学》杂志的应对
► 论文发布与争议开始 2010年,《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宣称发现了能够以砷替代磷的细菌。这篇论文的主笔是费利萨・沃尔夫 - 西蒙,其研究成果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然而,该论文发布后不久,便激起了广泛的争议。为了回应这些质疑,《科学》杂志陆续刊登了多篇技术评论,并发表了两项对该论文的驳斥研究。►...
...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_百度教育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事件回放】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科学界的惊天撤稿:奠基性论文遭质疑🔥
📅 昨日,Science 杂志发布了震惊学术界的消息:一篇关于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奠基性研究论文涉嫌图像操纵。经过两年的激烈讨论,论文的通讯作者最终承认论文中包含篡改的图像,并同意撤稿。📊 根据 Retraction Watch 的数据,这篇论文已被引用近2500次,而目前撤稿前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纪录仅为1656次。这意味着,一旦正式...
这篇顶刊已被撤稿,刚发表15天,结论被发现不可靠
2020年7月31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Hermes Gadêlha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Human sperm uses asymmetric and anisotropic flagellar controls to regulate swimming symmetry and cell stee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通过快速信号转导,精子鞭毛受到不...
Nature报道:揪出造假反害了真科学?打假先锋遭遇“黑天鹅”
【开心一刻】Science 《科学》随笔推荐:非常感谢您的反致谢 Nature《自然》报道研究结果:你还在纠结第一共同作者吗?Nature《自然》报道:引人注目、清晰、简洁:三部分短语可提高研究论文的引用率 Science 《科学》随笔推荐:科学曾经是我的安全空间 但当陷入抑郁时 我放弃了博士学位 Nature《自然》关注:三个AI ...
新冠病毒乘陨石来到地球?地心黑洞和皮肤病有关?2020年撤稿事件盘点
在“未撤回但本不应该发表”的类别中,撤稿观察提名《遗传学研究进展》(Advances in Genetics)中的一章,它声称新冠病毒通过搭乘一颗陨石来到了地球。 相关论文: https://doi.org/10.1016/bs.adgen.2020.04.002 7 《整体环境科学》(Sci...
上海科技大学某研究员,因不当行为被Science除名
为何不撤回论文?很多人好奇,既然问题这么严重,为啥《Science》不直接把论文给撤了呢?杂志的传播总监Meagan Phelan给出了答案。她说,编辑选择和作者团队合作更正,而不是撤稿,是因为研究的核心结论“还是站得住脚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遵循了出版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原则:不能因为一部分有问题就撤稿,核心目标...
观察:国际期刊撤稿事件掀波澜中国学术不端的“黑洞”到底有多大?
观察:国际期刊撤稿事件掀波澜 【导读】“我觉得我接下来的学术生涯就完蛋了。”来自南京的被撤稿作者的第一句话让中国科协参与撤稿事件调研的工作人员心头一沉。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MC)宣布撤销41篇中国论文后,这样与被撤稿作者的直接交流,这位工作人员共经历了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