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化陪主席重上井冈山,中途离开时主席询问:没忘记我的许诺吧_毛...
本来,张平化打算继续陪毛主席一同前行,但临时接到通知需要回到长沙主持工作。第二天清晨,张平化告别毛主席。让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亲自送他到车站,尽管张平化坚持不让主席再送,毛主席却幽默地说:“你陪我上井冈山这么远,我送你一程算不了什么。” 在临别时,毛主席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问张平化:“记得我在列车上给你的承诺吗?”张平化愣了愣,随即点头
学习毛主席,深刻理解和领悟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伟大意义_修正...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张平化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主席点名要他陪同重上井冈山。 那是1965年5月25日,送张平化等人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对他说:“你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党史频道-人民网
”接下来他讲道:“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进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才保存了这个根据地。”接着,毛泽东深情地指着架设在哨口的一门大炮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4】--黨史頻道-人民網
井岡山陪同的同志告訴他:“毛主席,那邊沒有路了,不能去了!”毛澤東微笑著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嘛,我就不相信這裡的山沒路,有山必有路。”說著,他揮起竹杖撥開荊棘繼續往前走,給隨從人員踩出一條小路。 晚飯后,毛澤東經常由汪東興、張平化、劉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一邊漫步,一邊漫談。 毛澤東深情地說:“我離開...
问苍茫大地
待他完成任务回来准备汇报时,毛泽东正在兴致勃勃地哼唱37年前井冈山一度流行的套改京剧《空城计》腔韵,根据黄洋界保卫战改编的《空山计》:“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
视野| 细节!50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七一网
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始终传递着“井冈山精神”。 回首来时路,昂首新时代。 50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一些细节,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云水胸襟以及关爱老区人民的情怀。一起来看! 01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建国后毛泽东早就想重...
毛主席在株洲的峥嵘岁月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领导创建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1965年5月,时隔三十八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中国...
毛澤東一生井岡情
6月15日,下井岡山已有半月的毛澤東依然游興未盡,他在杭州對周恩來說:“上個月我去了井岡山,井岡山精神說到底,第一還是老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這是我黨我軍的宗旨,是井岡山精神的宗旨,也應該成為我們制訂一切計劃的宗旨。” ...
文化中国行·山河血脉丨井冈山之路 - 中国军网
“朱毛”合军,气势如虹。1928年5月13日,国民党赣军第27师师长杨如轩纠集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先在永新西北全歼敌军1个团,接着趁敌不备再次攻占永新县城,歼敌师部又1个营,击伤敌师长杨如轩。一个月后,红军在永新与宁冈边界,粉碎了以赣军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
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星火燎原 光耀未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1928年5月13日,“朱毛”会师不过20天,国民党赣军第27师师长杨如轩纠集5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声东击西,趁敌不备攻占永新县城,歼敌师部又一个营,缴获迫击炮7门、山炮2门、银圆20余担。 一个月后,红军又在永新与宁冈边界,粉碎了以赣军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的...
毛泽东的江西情
当得知井冈山修起了水电站和4条公路,办起了工厂、学校时,毛泽东说:“今天的井冈山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是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离开井冈山之前,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带着钱和粮票走进宾馆会计室,找会计雷良钊结算伙食
给张平化的信 - 百度百科
《给张平化的信》是毛泽东于1961年5月14日在天津写给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信件。信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禁止少数人不经调查、脱离群众制定主观主义政策。此信反映了毛泽东对纠正工作作风的迫切要求,与当时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相呼应。写作背景 1961年正值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共...
抉择关头见初心系列之四:雾锁井冈,风展红旗 - 北京日报纪事
正因如此,在转兵井冈山的间隙,他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只是当时时间仓促,许多措施还来不及落实。到井冈山稍稍休整后,毛泽东就忙了起来,亲自带领部队举行入党仪式、建立各连的党支部、抓紧恢复地方党组织工作、召开党员座谈会、发动群众斗争等。到了1928年初,随着茶陵、遂川...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_中国林业网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摘自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在这里,中国共产...
毛泽东与茶陵的红色情缘-新湖南
茶陵同志依依不舍地目送着他老人家远去,直到再也看不到小车的影子。 1976年1月,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正式发表。当读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等词句时,他们才突然悟到:原来,毛主席的这首词是在茶陵县委大院开始构思打下腹稿的呀。
65年毛主席回井冈山,一老汉前来看望却被阻拦,主席:必须要见的...
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第一次上井冈山说起…… 一、艰苦的生活条件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同年8月1日,我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也是在这一年,毛主席带着几千人在湖南、江西发动了秋收起义,可是敌人过于强大,加上有官兵叛变,起义失败了。
张平化的紧急报告,促使华国锋下决心:不能坐以待毙_毛主席_王洪文...
面对那些坏人的咄咄相逼,华国锋刚开始选择的是忍耐。可是张平化的一个紧急报告,让华国锋最终下定决心,不能坐以待毙,而必须主动出击。 (毛主席和张平化在井冈山上合影) 张平化是谁?他报告了什么紧急情况呢? 张平化是湖南炎陵人,是一位1927年就光荣入党的老红军,他跟随毛主席参加过中央苏区的斗争,很早就认识毛主...
毛泽东回茶陵: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党史频道-人民网
毛泽东动情地说:“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为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没有过去井冈山的艰难斗争,就不会有今天。”展望未来,他说:“将来会更好、更神气。但是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井冈山的精神不能丢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大众奋斗...
毛泽东回茶陵: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党史频道-人民网
“不‘思故乡’‘思井冈’” 1965年5月21日,72岁的毛泽东乘汽车离开长沙,由张平化、汪东兴陪同重上井冈山。他上午11时从长沙乘专列,下午1时到达醴陵,换乘汽车,经攸县渡过洣水河,下午4点40分到达茶陵。 毛泽东来到茶陵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装上自带的简易木板床,吃了简单的晚餐,他和陪同人员在县委大院散步。那天...
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株洲
●1920年:社会实践,考察醴陵县 1965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到株洲,那么毛泽东第一次到株洲是什么时候呢?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时候对张平化说,早在1920年,他从长沙到株洲、醴陵、萍乡考察教育。 那时,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先后统治湖南,毛泽东则是湖南一师附小负责人,对谭、赵腐败的地方政府十分不满,带领学生游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