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专家失去公信力是国家悲哀
专家称当前房价处于底部阶段的新闻上了热搜,所说的专家是指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和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李宇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得到结论,认为一线城市房价环比总体上涨,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均较为活跃。另一位专家张波认同李宇嘉的观点,认为楼市的成交正在加速
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专家失去公信力是国家悲哀?
而对于那些鼓吹房价处于底部阶段、鼓励人们赶紧买房的专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的话可能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受到某种政策或利益的驱动。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他们的话,而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走势来做出明智的决策。事实上,国家的政策导向已经很明确:‘房住不炒’。这一政策旨在让房子回归其...
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专家失去公信力是国家悲哀?
按照专家的逻辑,房价既然已经处于底部阶段,加之国家救市的优惠政策,此时买房无疑是最佳时机。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专家预期大相径庭,广大网民对此并不买账,反而出现了大量嘲讽和质疑的声音。浏览新闻下方的评论区,不难发现,许多网友对专家的言论持怀疑态度。有的网友直言‘我是专门看评论来的’,有的则调侃‘专家...
被高房价所迫立志终身不婚不育,孙玉良:是谁逼得中国没有了未来
“房住不炒”,是一句良心口号。但活生生的现实是,高房价就是炒出来的恶果。参与者有某些政府部门,有房地产开发商,有把大量贷款放给房地产商的银行,有手里有几个臭钱还想靠炒房令它无限升值的炒房客等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的人一生买不起一套房,有的人一人却有几套房子、几十套房子,甚至上百套房子,...
房价是涨是跌引发专家与网民争辩,孙玉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家
供应短缺”,房价涨跌由市场说了算,而不由评论区的网民说了算;另一名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徐高基本上持同样的观点,他说他现在担心在未来几年,“恐怕城镇房地产价格会明显上涨”;“楼市最具影响力人物”,有“房地产之父”之称的孟晓苏专家认为:老百姓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
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专家失去公信力是国家悲哀?
五、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仍应坚持。政府应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住房需求。同时,还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信任危机下的楼市真相何在?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定位。让刚需族买得起房,应该成为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而对于那些炒房客来说,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寄希望于政府或专家的救市政策。最后,我想说的是,信任危机的出现并非专家单方面的责任。作为公众,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
专家称房价处底部阶段遭嘲讽,孙玉良,专家失去公信力是国家悲哀?
当专家失去公信力,百姓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话,只能依靠自己的大脑进行判断。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做出明智的决策。尤其在房地产市场这种复杂且重要的领域,盲目跟风或错误判断,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拿买房这件事来说,是否应该听从专家的建议,在房...
2025年楼市走势会如何?央行24字“定调”,想买房的人需谨记4点
央行的24字方针中,"坚持房住不炒"放在首位,表明调控的基本导向没有变。"房住不炒"这一理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已成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指导思想。它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反对过度投机炒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房地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分析指出:"这意味着即使在市场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策也不会重回...
孙玉良:炒客不炒,刚需族仍然买不起房
首先说我不是房地产“专家”,是个“吃瓜群众”,本来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也提不出什么刺激房地产的整改意见。因为我是一个“房住不炒”的坚定支持者,所以一方面对房价下跌窃喜,认为这有利于群众,有利于经济转型;另一方面我对中国用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深怀忧虑,认为早晚深受其害。虽然...
今后房子会“更贵还是更便宜”?开发商亲口说出答案
回顾中国房地产市场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短缺到过剩,从狂热到理性,每一步都印证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房地产行业正迎来深刻变革。无论房价涨跌,"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改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不会动摇。理性看待房价变化,科学规划个人住房选择,或许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你认为未来房价走势会如何?购房是刚需还是可...
别再等房价暴跌了!楼市未来走向大揭秘,看完再决定买不买!
家人们!最近是不是总刷到“房价要暴跌”“房子马上白菜价”的消息?今天咱就摊开了聊——那些盼着房价跌到“比奶茶还便宜”的朋友,可能真得醒醒了!楼市这盘大棋,早已经有了明确剧本!一、楼市主基调:房住不炒,稳字当头 很多人误解“房住不炒”就是不让房价涨,大错特错!打个比方,房价就像坐摩天轮...
懂行人预测中国未来5年楼市走向,出现这3种结果,或大概率是对的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需求上。2022年,全国一二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分别下降了23.6%、38.6%和34.8%,到了2023年,这个下降趋势继续延续,全年成交面积预计会在11亿平方米以内,远低于2021年的18亿平方米巅峰水平。换句话说,当前的市场需求,已经回归到了“房住不炒”的正常状态。这就好比一个菜市场,摊主减少...
2026房价大猜想:涨?跌?还是稳?
众多城市房价持续下跌,二手房市场更是一片惨淡,成交量和价格双双走低。影响 2026 房价的关键因素 房价涨跌从来不是单一因素主导,而是政策、供需、经济环境、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复杂的多幕剧,每一幕都至关重要 。(一)政策走向定基调 国家 “房住不炒” 的定位自提出以来,就如同给房地产...
2025房价新局:朋友聚会叹房贷,政策松绑下该抄底还是止损?
中国社科院预测,随着"00后"进入婚育年龄,2026-2030年将出现三大趋势:户型革命:100-140㎡三居室占比将突破60%,"可变空间"设计成标配 科技赋能:智能建造技术降低开发成本15-20%,但溢价能力提升30% 服务增值:物业费包含家政、托育等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社区"兴起 正如某TOP10房企研发总所说:"未来的房子,卖的...
5年后“买不起”还是“随便挑”?国家“一锤定音”,刚需不怕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既是政策导向,也应成为每个购房者的理性认知。未来5年,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回归理性,刚需购房者的处境有望逐步改善。当然,最终能否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还需要政策、市场、个人多方面共同努力。你对未来5年的房价走势有何看法?是否认为当前是刚需入市的好时机?欢迎在...
又有专家惊恐地呼吁救楼市?孙玉良:紧搂房地产不放是一种惰性!
无非就是一堆钢筋水泥,偏要当成金元宝供着,而且坚持要它稳升不降,这样的畸形经济泡沫,吹破大天我也不信有多牛!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党的方针政策有多明确啊,说得多清楚啊,“房住不炒”又深得民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银行的行长、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客乃至房...
70个城市房价持续下跌,孙玉良:炒房客的“恶炒”是房价虚高原因
我对“炒房客”历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依仗有几个臭钱,恶意炒作房市,硬生生把房价炒高,赚取其中利润。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可以说贡献值为零,甚至是负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很得民心。正是由于有这么一些人,依仗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资本,把房价炒高后绑架了房市的“刚需族”...
今年不买房 5年后是白菜价还是黄金价?楼市释放3个信号 有答案了
"现在不买房,5年后房价究竟会跌到白菜价还是涨到黄金价?" 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房地产市场多年来的剧烈波动,让不少人对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房地产专家指出,预测未来房价走势需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目前市场已经释放出三个明显信号,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个信号:人口结构变化正在重塑房地产市场格局...
马云房价预言会成真?国家“一锤定音”,这四类人或受影响
本文将从马云房价预言的背景出发,结合国家调控政策,探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并重点分析四类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一、马云房价预言的背景与市场现状 马云在多年前提出的“未来房价如葱”预言,虽显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于房价高涨的不满和对市场泡沫的担忧。近年来,随着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