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扩内需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5月初出台了全面降准和降息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从政策效果看,社会流动性加快扩张,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助力下,我国无惧外部“风高浪急”,上半年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稳增长”。稳固的经济底盘...
央行最新发声!释放重要信号_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
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结...
两会观察·2025政策新动向|“适度宽松”打开货币政策操作新空间...
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表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2025年全年降准、降息有空间。与此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预计今年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将进一步便利科技、消费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相关领域融资。 重申“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
今年货币政策聚焦扩内需稳预期激活力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压力和挑战,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强化...
货币政策取向为何“适度宽松”--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适度宽松不是“大水漫灌” 记者:将货币政策取向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主要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何德旭:今年,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主要体现为内需不足、预期不稳和信心不强。2024年实现了...
人民银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时,《报告》明确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市场人士表示,在各项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半年成绩单 社融规模多增4.74万亿
上述专家还指出,扩内需、治内卷有望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从扩内需的角度看,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持续较大。5月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为了支持服务消费,还专门创设了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同时,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效果仍在显现,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政策也有望近期落地。这些都体现了中央促消费、扩...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适度宽松”一词,间隔多年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与前些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差别,更与历史上曾实施的“从紧”货...
政治局会议解读 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2025年的宏观政策走势,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其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表述变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明确将明年货币政策取向定调为“适度宽松”,这是我国自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调整,释放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的积极信号,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准确认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深刻意义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应对我国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挑..._中国经济新闻网
如何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一,扩内需、促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需求管理和逆周期调节成效明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4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下...
「新华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
总体来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于保持低位的利率水平、保持合理充裕的货币供应量、更加强调政策精准性;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和创新的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强调扩内需与防风险 消费及...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2025年,宏观政策的目标紧密相连,“扩需求,促创新,稳市场,防风险,稳预期,激活力”共同勾勒宏伟蓝图。扩大国内需求是关键,当前我国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支持消费信贷等方式,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同时加大对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科技...
中央定调!时隔14年,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
专家:重视全方位扩大内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出台 回顾过去3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连平和刘涛指出,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区间。货币当局根据客观形势变化,以“稳健”为中枢,在“从紧”与“宽松”之间灵活调整,以达到稳经济和逆周期调节...
央行定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新的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包括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等方面。在市场普遍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推动经济...
2025年经济工作新动向 货币政策从稳健→适度宽松
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许光建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以必要的支出力度扩大总需求,以内需提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的这一表述引人关注。“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这意味着我国...
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_光明网
可以预见,在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中,将会有更多的政策举措出台,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并举的货币政策将构建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当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整体是一个依托政策传导效率的间接性政策,宽货币到宽信用再到扩需求需要通畅高效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
央行发布重要报告: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报告提出,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资金需求。 具体而言, ...
打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组合拳”
2025年,中国将更加注重支持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升政策整体效能,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金鹏辉表示,国家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更加重视消费,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助力上海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2025年,中国将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