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确认是新疆首次发现, 可渔民20年前发现了, 以前每年都能捞到
2023年5月的一天,新疆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师李斌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阿勒泰地区进行新一轮的调查。 很快他们就发现当地的渔民和一家公司知道当地生活着一种个头很大的鳌虾,它们身体的颜色也比较丰富,很是特别。 李斌明白之前在学术界从未有人记录过新疆这个地方还有鳌虾生活,于是觉得很有兴趣,想要打捞一些上来看看。 于是他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首次发现格鲁西东欧鳌虾
今年5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渔民发现了一种大型鳌虾。近期,新疆农业农村厅、新疆农业大学相关专家经过现场勘验、现场捕捞、会议评估等环节,一致认定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发现的鳌虾为格鲁西东欧鳌虾,是我国自然分布的首次发现,填补了新疆自然河流中鳌虾分布的空白。(监制 田彤 王新宇 主编 苏蒙 总台记者 信任...
我国首次发现!就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
7月15日,新疆农业大学经过与中国贝类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刘广绪,浙江科技大学教师沈澄等行业专家,系统性开展物种溯源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认该物种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河蚌新品种。 沙丁冷无齿蚌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蚌科,最早于1973年由Moskvicheva首次描述,主要...
新疆额尔齐斯河发现格鲁西东欧鳌虾,填补自然分布空白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李斌团队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新疆境内,意外发现了格鲁西东欧鳌虾。这一重大发现经过中国水产科学院及自治区水产科学院等权威专家团的严格评估,被确认为格鲁西东欧鳌虾在我国自然环境中的首次亮相,这一发现无疑填补了新疆自然河流中鳌虾分布的空白。【 格鲁西东欧鳌虾的特征及分布 】格鲁西东欧鳌虾,以其...
新疆伊犁河捞到120斤鲶鱼,2米多疑能吞羊!活了半辈子头一次见
国内从事水产研究的工作人员,他们曾多次解剖过鲶鱼,结果发现鲶鱼的咽喉部肌肉异常发达,食管弹性极强。意大利渔民曾捕获一条240斤的巨鲶,胃里发现整条水蛇和未消化的野鸭。2001年,德国水库一条巨鲶跃出水面吞下一条猎犬,被当地人称为“杀手库诺”。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指出,鲶鱼吞食陆生动物的行为多发生在食物匮乏期...
新疆,何以成“水产大省”?
事实上,早在20年前,新疆的水产养殖行业就已经稳居西北五省前列。数据显示,2005年新疆水产品总产量近八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人民币,收入已经比农牧民人均收入高出一大截。2022年,新疆渔民人均收入已达19960元。鲜为人知的是,新疆的水产品其实早已名扬世界,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
新疆额尔齐斯河,捞到“巧克力脆壳”,竟是我国首次记录!
从今年四月在哈巴河县首次发现三只“嫌疑蚌”开始,到随后在北屯市、布尔津县等地陆续发现稳定的沙丁冷无齿蚌种群,新疆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暑期实践团沿着额尔齐斯河,追寻了三百多公里的河道。他们的足迹,记录了这种河蚌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和扩散情况。科研人员解释,河蚌的幼体通常会搭乘鱼类的鳃部,进行远距离的“顺风车...
1980年新疆湖泊发现水怪,牛羊被拖进水中,真凶是条“大红鱼”
根据上面的各种发现,观察小组里的专家琢磨着,喀纳斯湖里的“水怪”其实就是一条特别大个儿的“大红鱼”。不久,新疆大学的黄人鑫教授对专家组所观察到的结果表示了认可。专家组离开喀纳斯湖的次日,黄人鑫老师也瞧见了差不多的场面。一开始,黄教授觉得湖面上那大片红红的不明东西,可能就是些红色的浮游海藻。但...
【乌鲁木齐晚报】新疆首次发现本土大型鳌虾
图为新疆农业大学李斌团队发现的一种本土大型鳌虾——格鲁西东欧鳌虾,它们具有个头大、颜色多样等特点,活跃在新疆自然河流中。受访者供图 随后李斌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帮助该公司进行该鳌虾物种鉴定及溯源工作。李斌还联合该公司与当地农业部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哈巴河河段走访当地渔民,经过证实,该类鳌虾早在20年前就...
[每日农经]大湖的财富 赛里木湖:让人惊喜的高白鲑(20150703)_CCTV...
每天出湖4小时,每年收入20万,这是渔民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是大湖给予他们的最好馈赠。然而大湖并不一直眷顾人类。实际上,1996年以前,赛里木湖中是没有高白鲑生存的。 专家:1996年以前,赛里木湖是没有有价值的大型鱼类的。 既然赛里木湖中原本并没有任何大型鱼类,那么湖中的高白鲑究竟从何而来呢?
新疆喀纳斯湖再现不明水生物,游客清晰拍到硕大背脊,到底是什么
前些天,在新疆喀纳斯湖景区,又有游客拍到了“不明水生物”出没的身影。通过拍摄画面来看,这个不明水生物的个头很大,并且拥有硕大的背脊,游客发现它的时候,它正在跃出水面,又很快消失在了水中。据悉,早在今年5月,就有多名游客看到喀纳斯湖中出现“水怪”,而且当它在水面上游动的时候,湖面上也是泛起了大片的水花,目击游客纷纷表
新疆“海鲜”突然爆火,它们究竟从何而来?|凤凰聚焦
我查一下资料,整个新疆北疆是5亿年前,这个海才干的,它是我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这是南疆,是2亿5千年才干的。这个盐湖里面的水的比重度在180,正常的海水是20度,海南有30多度,所以这个是很高的浓度了。现在叫盐碱,在我们克州或者整个南疆都是这样的土地,这个就是食盐,含氯化钠很纯的,看它结晶就知道了...
距今约4.38亿年 中国科学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新发现长兴鱼化石
同时,研究团队还在塔里木盆地采集到念忠长兴鱼化石的地层中,发现大片波痕构造,表明该片地区在4.38亿年前曾是一片浅海环境。盖志琨研究员7月11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地处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带,同时也是一个大型叠合克拉通含油气盆地。在盆地西北边缘柯坪-巴楚一带发育一套厚达2500米的...
沙漠腹地养海鱼、小瓜子成大产业 “烟火气”中的新疆生机盎然...
央视网消息: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巴州且末县,珍珠蚌、乌头鱼、石斑鱼等多种海鲜在沙漠鱼塘饲养成功。 在新疆巴州且末县塔提让镇沙漠深处的水产海鲜养殖基地,鱼塘里的增氧机和全自动投料机启动后,各类海洋鱼欢蹦乱跳。该基地经过3个月的建设,于6月正式投苗海洋鱼。基地共20亩,包括两座鱼塘、一座养殖水池和...
我国首次发现!就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新疆农业大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7月15日,新疆农业大学经过与中国贝类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刘广绪,浙江科技大学教师沈澄等行业专家,系统性开展物种溯源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确认该物种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河蚌新品种。 沙丁冷无齿蚌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蚌科,最早于1973年由Moskvicheva首次描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Razdolnaya河流域,近年来在...
《新疆影像志》第十一辑丨品疆鲜
新疆人吃鱼的历史在很多史书中其实都有记载。《汉书》中就形容当时的焉耆 “近海水多鱼”,很多新疆的考古遗址内也发现了鱼骨和渔网。清朝时,谪戍新疆的文...2020年5月1日,渔民在呼图壁县三道湾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鱼塘捞鱼。目前,该合作社养殖面积达2000亩,100多户...
“海市蜃楼”变现实?谈谈10万尾海洋鱼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安家”
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还只是一家公司的沙漠养殖尝试,能否复制、能否放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等等效应都还未可知。对此,大家怎么看?(注:本文为来稿刊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文 | 沈一杭 编辑 | 绿茵 收稿日期 | 2024年8月28日 排版 | 绿叶 ...
这种鱼极其稀有,体重可达几百斤,曾被怀疑是喀纳斯湖中“水怪...
在喀纳斯湖水怪事件发生之后,也是引来了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讨论研究,来自荷兰的生物学家威伦姆·哈尔森表示,这种所谓的“水怪”应该是一种变种后的鲟鱼,因为鲟鱼在进食之后往往会一直待在水底,所以平时也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1985年7月,新疆大学向礼陔副教授带学生于新疆喀纳斯湖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体长约3...
新疆大头鱼“绝地逢生”:10年捕捞数千吨,差点坐实水中熊猫...
1968-1971年,新疆大头鱼的年产量迅速降至30吨,超过20斤或接近30斤的大头鱼成了稀缺鱼。1974年之后博斯腾湖处在了灭绝的边缘,已很难再发现新疆大头鱼活动的痕迹。直至2017年当地渔民捕捞作业时,才偶尔发现一条长40厘米、重840克的新疆大头鱼,这时自1998年后博斯腾湖再次发现的唯一条自然水域下成活的野生大头鱼。但...
新疆扁吻鱼的新生之路:从濒危到人工繁殖的奇迹
它源自遥远的3亿年前,承载着古鱼类的演化历史,因而被誉为“活化石”。这种鱼类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因其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其保护级别堪比陆上的大熊猫。正因如此,它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学术价值。昔日,扁吻鱼曾是新疆南部一带民间不可或缺的滋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