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
此外,日本内阁府2023年发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20~39岁的人群中,约有65%的未婚男性和73%的未婚女性处于无恋爱关系状态。NHK特别节目《无缘社会》还揭示,日本每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其中不少人在生前就已经和社会完全失去联系。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的老后》中说,经济压力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延长“单身
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虎嗅网
经济长期低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财务状况与消费观,还迫使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代际间的“厌老”与“嫌孩”情绪快速蔓延,传统的家庭纽带日渐松散;职场中“社畜”文化遭遇“无声离职”的反抗,同事之间的关系愈发功利;在亲密关系上,“单身寄生”成为常态,“无缘社会”现象不断扩大。 一、代际对立的加剧 “...
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__财经头条
经济长期低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财务状况与消费观,还迫使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代际间的“厌老”与“嫌孩”情绪快速蔓延,传统的家庭纽带日渐松散;职场中“社畜”文化遭遇“无声离职”的反抗,同事之间的关系愈发功利;在亲密关系上,“单身寄生”成为常态,“无缘社会”现象不断扩大。 一、代际对立的加剧 “...
冷漠不是性格,而是结构:日本社会的信任危机 - 知乎
很多人都把日本社会的冷漠归结为民族性,认为日本人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情感、不喜欢给人添麻烦,对陌生人始终保持距离。于是,“这是日本人的性格”成了一个方便却危险的解释,遮蔽了更深层的现实。 这种冷漠,并不是因为日本人“天性如此”,而是结构性的问题——这并非个体道德的崩塌,更不是“日本人变冷漠了”这样...
没有人比日本年轻人更懂得经济萧条了,30年没白扛!
”面对就业冰河期(1993年毕业生就业率暴跌至65%),日本年轻人率先发起价值观革命。丰田公司调查显示,2022年18-35岁群体中,仅12%将“升职”列为人生目标,而“工作生活平衡”选项高达67%。他们用“体面投降”打破社会时钟:不买房(住房自有率降至61%)、不结婚(终生未婚率突破30%)、不内卷,把“低欲望”活...
日本年轻人困境:社会冷漠与出路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每一个年轻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生存的压力。随着机会的普遍性停滞,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大学生的失业率也在不断上升。日本年轻人面临着少子化、不愿社交、不愿结婚、拒绝社交等一系列残酷的生存困境。《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日本当下整...
不婚不爱不生子,躺平摆烂,日本如今的低欲望社会有多可怕?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现象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为年轻人对婚姻、爱情和生育的冷漠态度,还表现为对消费、职业追求及未来规划的消极心态。所谓“躺平摆烂”,即放弃努力、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年轻人中日益普遍。这种趋势不仅深刻影响个人生活选择,还对日本的经济、社会结构及...
日本社会现状:年轻人活如丧尸,老年人喝酒等死,中年人被逼自杀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甚至延续到了今天。对于当代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高额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市场的高竞争性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窒息。他们每天在高楼大厦间穿梭,面无表情,疲惫不堪,生活仿佛被剥夺了色彩,只剩下...
咱们还不如他们呢_日本年轻人正在遭遇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
《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 作者:[日]山田昌弘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经济低迷期、“就业冰河期”,影响了1990年代到200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很难再像自己的父母辈那样轻松找到一份稳定、收入足够生活且能稳步晋升的工作。 1970年代的日本,男性成为正式职员,收入每年稳定增长,有能力购置房产、养育后代...
日本人口危机加剧,年轻人却选择“躺平”
年轻人一看前路就觉得黑乎乎的,拼命也没啥用,索性就“躺着不动”,企业里新鲜劲儿都没有了,创新也成了奢侈品,经济增长嘛,就像个老乌龟,总在1%附近爬,不往上走。这就变成了一个死胡同:老人膨胀,年轻人短缺,经济越来越拉胯,娃儿生得少,上班的激情更是消失殆尽,社会就像一块冷饼一样没劲!中国的...
年轻人躺尸,中年人自杀,老年人等死,“低欲望”如何肢解日本?_社会...
而同年,日本的出生人数首次跌破80万,创下了历史新低,为799,728人。与此同时,死亡人数却急剧攀升至1,582,033人,几乎是出生人数的两倍之多。自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的经济长期处于萎靡状态,社会也深陷撕裂的困境。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动力,中年人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老年人则孤独终老,成为了日本社会的独特现象。更为显著的是
日本年轻人的“失欲”困境:经济风暴下的心灵暴风雨
失落的一百万人 在日本,有一百万左右的年轻人沉浸在这种“低欲望”状态中。这些年轻人在固定的狭小空间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放弃了对外界的关注,对于经济、工作、社交都保持着冷漠态度。这群被冠以“低欲望人群”的年轻人,成了社会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探源“低欲望”的原因 这种“低欲望”状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
经济下行趋势,普通人该如何应对?读懂日本经济,看清未来的路
日本经济下行期,预制菜、功能性酸奶、宠物经济等赛道逆势增长,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便利、情感价值的追求。中国职场人应聚焦复合型技能培养,如数据分析+行业知识、编程+艺术创作,避免被AI替代。三、《后资本主义时代》:重塑财富认知,拥抱学习型社会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在《后资本主义时代》中提出颠覆性观点...
日本社会现状有多可怕?年轻人不工作、中年人自杀、老年人等死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社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日本,这个曾经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创造辉煌的国家,如今却陷入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困境。年轻人缺乏工作热情,中年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选择自杀,老年人则在孤独与绝望中等待死亡。这一系列现象,如同警钟,敲响了日本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丧钟。年轻人:低欲望下的...
经济下行压力,普通人该如何弯道超车?其实日本早就写好了答案
日本的经验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缓解经济压力。例如,日本政府推出“护理保险制度”,将老年人护理成本社会化;企业则加大AI、机器人研发,弥补劳动力短缺。书中还提到,日本“地方创生”政策鼓励年轻人回流乡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文旅产业激活地方经济。这些案例启示我们:经济下行期,...
经济连跌30年,日本年轻人集体躺平!不买车不贷款,驾照都懒得考
这种对“拥有”和“掌控”的渴望,正是社会上升期最典型的特征。所以说,日本年轻人不买车,和中国年轻人热衷于买车,这背后并没有谁对谁错,它反映的是两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社会心态和年轻人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日本的“去汽车化”,是经济长期停滞后,一代人出于现实压力的理性选择,是一种无奈的收缩。而...
当年轻人集体“躺平”,我们的未来会熄灭吗?
3. 日本30年困局:镜子里的未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低欲望”阴影笼罩了整整一代人。政府发放消费券、推行零利率,却难敌年轻人扎根心底的“努力无用论”。一位东京上班族曾苦笑:“我的梦想?就是准时下班喝杯啤酒。”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刺激救不了信念危机。当社会共识变成“躺平最安全”...
日本年轻人如何熬过30年经济寒冬?他们的真实生活让人深思!
眼看着社会风气越来越“治愈”,越来越“极简”,你以为这是美学,其实是无力感的自我麻醉。村上春树笔下的小确幸,是填补现实的空洞。治愈系动画、断舍离,成了年轻人逃避阶层焦虑的温柔陷阱。不是不想反抗,是根本不知道反抗有什么用。你要是看过《夏目友人帐》,就能懂日本年轻人有多能忍。经济形势摆在那儿,...
日本青年经济低迷下选择躺平:不购车,不贷款,不考驾照_易车
前几天和从日本回来的汽车行业朋友聊天,他提到东京街头26岁的上班族佐藤,工作三年没考驾照,通勤全靠地铁,对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完全无感。而中国年轻人正相反,很多90后都有交通类消费贷,贷款买车成了标配。 这种反差要从30年前日本汽车市场的雪崩说起。
年轻人躺尸,中年人自杀,老年人等死,“低欲望”如何肢解日本?_银行...
2022年全年,日本的自杀人数达到了21,584人,比2021年增加了577人;而出生人数则降至79万人,首次跌破80万大关。与此同时,死亡人口大幅增加,达到1,582,033人,几乎是出生人口的两倍。这一数据突显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现状,社会也因此出现了种种裂痕。 年轻人缺乏进取心,中年人承受沉重压力,老年人孤独终老,这些现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