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粟裕前往阜平汇报,主席听后大惊:你想全歼450万蒋军?
00:00/00:00 1948年粟裕前往阜平汇报,主席听后大惊:你想全歼450万蒋军? 悬案奇谈 +订阅 发布于:河南省2023.10.07 12:34 +1 首赞
粟裕的一支“隐形部队”,大破蒋军45万,毛主席:我都没想到_山东...
原本一切都在粟裕将军的部署之中,可令粟裕没想到的是,一个意外逃脱的国民党俘虏竟以跟随解放军行军中的所见所闻,推测出粟裕“直逼南下,声东击西”的军事部署,并将其全部泄露给国军指挥。 为此,粟裕的妙计毁于一旦。当国军上将汤恩伯得知解放军行军路线后,当即提出“斩首计划”,不仅在华东野战军的行军路线中暗藏埋伏...
血战碾庄:布网_共产党员网
对于粟裕提出的不同意见,毛泽东虽然有些惊讶,却依然决定按计划南下渡江。 4月18日,粟裕再次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华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在中原大打歼灭战。粟裕近乎固执的坚持,让毛泽东再次审视渡江计划,中央军委让陈毅、粟裕去中央当面汇报,并商议“粟裕兵团的行动问题”。 会议最后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
10万大军即将渡江,毛泽东急召粟裕面谈后,紧急修改部署:听他的...
在会议中,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会后,在关于如何实施第二次战略大跃进毛泽东与陈毅等人商量后,决定让粟裕挂帅,带领华野10万人来完成这项无比艰巨的任务。 对于为何在众多高级指战员中偏偏选择粟裕,毛泽东和陈毅也是有着充分考虑的。 粟裕是南昌起义时的老战士,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曾在危难之际率北上抗日...
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 - 百度百科
《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是毛泽东于1948年11月14日针对淮海战役制定的战略方针,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五卷。该部署形成于战役第二阶段初期,旨在指导中原、华东野战军协同歼灭国民党军主力。淮海战役最初由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提议,设想以华东野战军攻占两淮、海州地区。毛泽东次日调整目标,将重点转为歼灭黄百韬兵团。随...
毛泽东三赋粟裕指挥决断权 称“不要请示”-中新网
粟裕大将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许。特别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役的胜利,让人们真正领略了这位军事天才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当然这些胜利的背后也蕴涵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粟裕的高...
粟裕三次"斗胆直陈"转变战局 毛泽东称赞"最会带兵打仗"--党史频道...
第二次“斗胆直陈”:关于发展战略进攻问题。1948年1月初,为扩大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中央决定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吸引敌军分兵,配合刘邓大军行动。 时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认真总结了我军作战经验,客观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当前的全国战局,认为随着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
1946年毛泽东"摆平"陈毅与粟裕的战略之争_网易新闻
毛泽东在6月22日、24日电报中提出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当年是绝密的,开始只限于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和舒同五人知道,电报并未发给粟裕所在的华中野战军。但为了实施这一计划,6月26日,毛泽东给华中局发了一份电报,指出:“为粉碎国民党之进攻,决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毅)舒(同)主力出徐(州)蚌(埠)间,...
88周年回望七七事变——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 - 中国军网
7月8日,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北平城内各个团体即刻响应。
陕中战役 - 中国军网
此役,我军共歼灭胡宗南及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各一部4万余人,解放了西安和陕中广大地区,打乱胡宗南集团全线撤退的计划,夺取西北战场的主动权,为我军日后进军大西北创造了条件。同时,陕中战役中指挥员高超的战局把控、精准的顶点预判、灵活的战法运用及部队英勇顽强的作风、自主协同的意识,都为我军进行大规模追击作战...
粟裕的一支“隐形部队”,大破国军45万,毛主席:我都没想到_大将...
1947年开始,蒋介石见全线作战根本行不通,便提出了“鲁中决战”的计划,将兵力集中在山东和陕北地区,试图由此打开缺口,重挫解放军的士气。 此后,蒋介石更是派出了上百万兵力,但经过几个月的持久战,国民党方面减员三十万以上,可谓是损失惨重。 与此同时,解放军却进一步发展壮大,由几万人发展到50多万的军队,成了解放战争初期最大的一
车桥之战:战神粟裕显神威--党史频道-人民网
车桥战役在粟裕大将的戎马生涯中,只是大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当捷报传到延安,慧眼识英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历史最终验证了这一预言。 车桥战役,消灭日军465人、伪军483人,缴获平射炮2门和大量其他军用品。新四军的代价是牺牲54人,负伤138人。车...
1948年粟裕领兵打豫东,国民党军认为不被歼灭就是胜利了 - 中国网...
【导读】1948年2月下旬起,粟裕率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到濮阳整训,进行渡江准备工作。在准备渡江的时候,粟裕仍在继续思考渡江作战的利弊。此后,粟裕多次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华东局陈述了先在中原地区打几个歼灭战的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4月30日至5月7日召开...
孟良崮上鬼神号——整编第74师的覆灭
激战到16日17时,华东野战军以伤亡1.2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整编74师等部3.2万余人,击毙隐藏在山洞内的张灵甫。重创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迫使其暂时转入守势;同时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及其他场的胜利攻势。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是华东野战军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华东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也是陈毅、粟裕高级指...
1948年粟裕谈一兵团:火力不比蒋军头等主力差--北方网-新闻中心
1948年1月7日陈毅到达陕北杨家沟,1月27日,他写下一首《失题》诗:“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其最后一句“稳渡长江遣粟郎”,是指毛泽东对南线战局的设想,拟派粟裕于1948年5月率华野一兵团(一...
人民日报: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媒体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战时出版的《大陆战史》中,也曾以他们的视角记录了这场战斗的惨烈,称“赵登禹的防守非常坚固,几经阻战无法容易地将它拿下”“白刃战到处发生”“这就是一场白日下的噩梦”。 在这场卢沟桥事变期间中日两军最激烈的战斗中,南苑守军7000人中,伤亡超过5000人。与学生兵并肩作战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29军132师师长...
全歼蒋军74师孟良崮战役:三个细节,是粟裕打“神仙仗”背后缘由...
粟裕在看懂了蒋介石的意图后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有利战机。而战机,从来倏忽即逝,要抓住战机,非得“神速”。 在极短的时间内,粟裕就迅速改变了已经付诸行动的计划,这里的“计划”是指他们先前指定的打蒋军第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的计划。新的计划是:直接打中路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
必须准备连续作战争取战役全胜 - 百度百科
(四)只在一种情况下,可能使你们离开现地区另寻作战机会,即南面黄维、刘汝明、李延年暂时停止不进,又未受到你们的严重歼灭打击,蒋介石为救出邱、李、孙各兵团重新部署江防保卫沪宁之目的,将桂系各军及平津蒋系各军调至蚌埠,向北打通徐蚌,接出徐敌。如果蒋介石这样做,他将丢掉平津,并使武汉及长江中游暴露...
1946年毛泽东"摆平"陈毅与粟裕的战略之争(二)_网易新闻
可是,8月8日陈毅又给中央军委和粟裕发了一份电报,继续坚持南线三大主力外线出击作战计划。12日,毛泽东在复陈毅的电报中说:“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裕)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
黄桥决战:粟裕指挥七千人打赢三万人歼敌上万 - 中国军网
黄桥决战:粟裕指挥七千人打赢三万人歼敌上万 黄桥决战(国画局部) 郑剑君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采访过数十位新四军的老兵,他们唱起一首歌:“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他们说,这首歌和“黄桥烧饼歌”一样,曾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这两首歌都与黄桥决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