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落地!6月1日起,公务员这8类“私下行为”将进入监察视野
条例正式落地!6月1日起,公务员这8类“私下行为”将进入监察视野 一、背景与意义 2025年6月1日起,针对公务员的监察条例正式落地实施。这一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监督力度也更为严格。条例的实施旨在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规范其行为,确保公职人员廉洁奉公、依法履职,维护社会公
公务员下班时间打麻将、打牌,已点名通报!这5类情况可能被处分
又不敢太直接,就攒个牌局,故意输给你。你还以为自己今天运气爆棚,殊不知,你已经成了人家“温水里的青蛙”。这种以打牌为幌子的利益输送,是纪委严查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现,绝对从重处理。你这是把纪委当傻子,还是把自己当神仙?
条例正式落地!6月1号起,公务员8类私下行为将进人监察视野
6月1日起,新修订的《监察法实施条例》正式落地,公务员八类“私下行为”被明确纳入监察视野。这可不是小事儿,相当于给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套上了“紧箍咒”。有人可能觉得,下班后的生活还要被管,是不是太严了?其实,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反腐逻辑——权力的影响力不会因为下班就消失,有些看似不起眼的...
新条例落地!公务员这8类私下行为将被监委盯上,下班也别乱来!
二、这8类私下行为将被纪委盯上 1. 与服务接受者“礼尚往来”与企业老板沟通时,收受礼品和现金,即使不直接谋利,也属于可能造成履职出现不公正现象,走入履职的灰色地带。《条例》明确将公职人员社交圈纳入监督范围。2. 拒绝现金,但“暗通曲河”从表面上看,有部分公职人员拒绝接受金钱和礼品。但实际上,他们利...
公务员“私底下的5个习惯”,已经列入整治四风“问题”清单!
现在查得最严的就是五类常见问题。第一类是管不住嘴。有人觉得吃顿饭能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这顿饭是管理对象请的,就算只喝了一碗汤也算违纪。还有些人喜欢搞小圈子,和体制内的朋友三天两头聚餐,这种拉帮结派的行为同样踩红线。第二类是把工作身份当成赚钱工具。公务员下班后开网店没问题,但要是用职务便利给...
公务员下班后的哪8类私下行为将被纪委盯上?
重点来了!这8类“私下行为”将被监委盯上 1. 道德失范行为 赌博、嫖娼、酒驾等行为,即便与职务无关,但因严重损害公职形象,可予政务处分。包养情人的将被撤职或开除,参与卖淫嫖娼同样面临撤职或开除。 2. 权力“余热”变现 退休或离职后利用原职权影响力牟利,例如通过 “影子公司”承接关联业务...
公务员这8类私下行为将被监委盯上,新条例落地,下班也别乱来!
一份出台不久的监察条例正在全国各级机关单位引发热议。2025年2月,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职人员私人行为监察条例》,首次明确将公务员下班后的8类私人行为纳入监察范围。这一条例的出台,意味着850万公务员队伍面临更为严格的行为规范,工作时间之外的言行也将接受全方位监督。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
公务员“私底下的5个习惯”,已经列入整治四风“问题”清单!_违纪...
下面,一块来看看纪委经常查处的公职人员5种“四风”问题表现。 这5种行为,非常常见,但恰恰没有引起重视,有的人甚至做完了还不觉得自己违规。 1、违规吃喝 违规吃喝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在哪吃、和谁吃、为什么吃,有一个方面不正当,就会造成违纪。 比如,你在管理服务对象的内餐吃饭,哪怕只是吃了一碗面条,也是不允...
公务员“私底下这7个习惯”,已被列入四风问题高压整治清单
中纪委2025年第一季度通报显示,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四风问题12937起,处理1856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526人。在调查中发现,公务员私底下的七种习惯已成为新型四风问题的集中体现,这些看似个人行为的习惯正被纳入高压整治范围。生活中,公务员代表着政府形象,其一言一行都关乎公信力。北京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
公务员“私底下这7个习惯”,已被列入四风问题!入高压整治清单
习惯五: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 这个习惯可能是最危险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公务员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很小的"打招呼"、"说情"行为,也可能构成违规。河北某工商局的一名股长,就因为帮朋友的公司在注册登记时"走捷径"而被处分。虽然他没有收取任何好处,但利用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违规的...
6月1日起,公务员8类‘私下行为’进入监察视野
《条例正式落地:公务员八类“私下行为”进入监察视野》一、引言 2025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迈入了新的阶段。此次条例的落地,将公务员的八类“私下行为”纳入监察范围,这对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条例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
公职人员下班时间打麻将、打牌,5类情况可能会被处分
纪委专题报告一针见血:“打牌行为的本质,不是输赢,是信号。”一旦涉及身份错位、关系异常或场所不当,娱乐即成风险。注意!五类牌局极易触碰纪律红线 公务员打麻将、扑克被追责的案例中,“是否涉赌”并非唯一标尺。身份关联与行为性质才是关键。注意,以下五类牌局,极易触碰纪律红线:上下级“联络感情局”某单位...
公务员“私底下6个习惯”,已被认定为四风问题!入高压整治清单
公务员“私底下的6个习惯”,已被认定为四风问题!列入高压整治清单 2025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通报中首次明确将公务员“私底下的6个习惯”纳入“四风”问题整治范畴。这些看似寻常的行为,因边界模糊、隐蔽性强,正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从“八小时外”的社交圈到办公桌上的微腐败,制度的显微镜正以更严苛的视角...
机关事业单位大清洗,这5类人将被清退、冻结编制,已出红头文件...
国家公务员局专门强调:借调不得超过6个月,确需延长必须在层层审批之下,且最长不超过一年。 然而,实践中许多借调被“任意伸长”,成为“假挂职、真规避”的幌子。如此操作不仅扰乱了用人秩序,也抑制了岗位的合理流动。 多地开始重点清理这类借调人员,湖南、浙江等地已发文明确对超期借调人员进行清退,并冻结其岗位晋升资...
公务员查摆再升级!这6类行为,已纳入纪检跟踪名单,包括上下班
公务员查摆再升级!这6类行为,已纳入纪检跟踪名单,包括上下班 我们都知道,整治“四风”问题一直是体制内作风建设的重点。 近些年,作风建设不仅常抓不懈,而且力度越来越严,查的也越来越细,现在更进一步,有的单位已经开始查上下班状态了。 有些公职人员,上班晚来,下班早走,上班时间工作不积极,浑水摸鱼。现在工作时间...
大清理开始!年轻公务员“玩、混、浮、躁、虚、散”6种行为,已纳入...
部分年轻公务员,失守初心、失范行为、失控状态。 湖南、江西、贵州、河北……多个地区纪检通报,围绕年轻干部的纪律作风整顿,已进入画像式查摆阶段。 六类问题行为被集中提炼为:玩、混、浮、躁、虚、散。问题暴露得越早,越能防范系统性失控。 一些地方,将年轻干部行为轨迹、岗位状态、社交记录纳入《纪实档案表》。
中纪委划出“纪律高压线”:这5类营利活动机关事业职工碰不得
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中纪委的“五严禁”绝非简单禁止,而是对公权力与市场边界的一次清晰界定。当我们在键盘上敲下“支持严管”时,或许更该思考:如何让守纪律者活得体面,让想发财者远离公权?这道题,需要制度设计者与每位公职人员共同作答。
公务员可以搞哪些副业?这6类行为被明令禁止
公务员可以搞哪些副业?这6类行为被明令禁止 “公务员下班后开网约车赚外快,被纪委约谈了?”“帮企业做顾问拿‘咨询费’,结果被通报处分?”近年来,随着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类似的疑问频繁出现。许多人将“调取失败”简单归因于“申请机构权限不足”,但真相远比这复杂——微信聊天记录的调取...
警钟敲响:有些人要小心,你有可能被纪监公安部门重点盯上了
民间借贷领域的违法行为触目惊心。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6.4万件,涉案金额2167.3亿元。高利贷、非法集资、套路贷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幌子,实质上从事非法放贷活动。权力部门内部的腐败问题更是引起高度重视。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执法...
禁止!公务员“8小时外”5种行为,一旦查实立马处分
近期,中纪委多次发文强调,必须把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管起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案例显示,下班后的放纵,正成为滑向深渊的起点。01 高压禁区:五类行为一碰即“炸”八小时外的监督绝非空谈,真实案例触目惊心:湖北四名年轻干部周五下班后相约餐馆,菜未上齐便支起麻将桌“消遣消遣”,结果被督察组查获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