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病逝,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不愿在悼文署名,为何如此?
从那时起,聂凤智就一直跟随在许世友麾下,建国后又一起到了南京军区工作,自然对许世友的身后事十分在意。因此聂凤智得知向守志没有在悼文上署名,自然十分生气,甚至是误解了向守志。向守志是四川宣汉人,在1934年参加的红军,跟许世友是在同一支队伍里,虽然当时许世友还不认识向守志,但是向守志对许世友一直是十分崇敬,抗战时期向守志去了八路军129师
许世友病逝后,向守志不愿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道:对谁有意见?
对于这件事,跟许世友交情极深的聂凤智早有规划,但他没想到的是,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却在最后署名及发表的关头犹犹豫豫,耽误了数日时间。最后还是聂凤智发了一通火,悼念文章才得以刊载。许世友、聂凤智、向守志都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还是聂凤智的继任者,有这个传承在,按道理来讲肯定会予以诸多照顾...
1985年,许世友逝世,向守志为何拒绝在悼文中署名,致使聂凤智质
向守志作为军区司令员,如果在悼词上签了名,难免会被解读为支持土葬,这与国家政策相悖,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土葬特批,左右为难?所以,向守志的沉默,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他不是不敬重许世友,只是夹在个人情感、过往恩怨和国家政策之间,左右为难。后来,向守志还是跟聂凤智解释了原因。聂凤智虽然心里不太舒服,...
85年许世友逝世,向守志不肯在悼文上署名,聂凤智:你对谁有意见
这是因为许司令在国内外颇有名望,而他当时逝世后实行了土葬,担心外界争议声音太大,向守志希望能够低调些。另外,当时军中各项制度革新,风云激荡,向守志正忙着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最后,南京军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保证稳定。 事实上,向守志格外尊重老首长,只是因为他身处南京军区司令员这一重要...
许世友逝世,向守志拒绝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这是对谁有意见?
聂凤智明白,向守志作为军区首长,不该出面签名。主要是许世友还是土葬,违背了官方定下的调子。在位者,遇到此等尴尬之事,还是要避嫌。然而,即便署名文章交给了军区,军报也迟迟没有刊登、转载。这下,窝火的聂凤智再也忍不了了,找到军报的负责人,怒骂道:“你们是不是搞人走茶凉那套,到底是对许司令意见,...
1985年,许世友去世下属向守志为何拒绝在悼文中署名?另有隐情
一般来说,身为南京军区的头儿,给之前的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这位老领导写悼念文章,签上自己的名字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他居然不肯签,这事儿真的挺让人纳闷的。那么,为啥向守志就是不肯在悼念文章上签字呢?其实啊,这事跟那时候推行的火葬规矩有很大关系。1956年,国家为了改变风俗,开始大力推广火葬,特别是那些...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以及其篇幅、内容。公允的说,作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在处理方法上其实已经是相对折中的了。他提出了悼文中联署徐深吉和罗应怀这两位许世友老部下的名字,至于他自己则同样因为敏感性就不署名了。而在聂凤智多次反映,向守志的指示下,悼文最终得以刊发。聂、许二人之间的战友情深厚而真挚,当真是让人艳羡。
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去世,享年80岁。这位以刚毅著称的传奇将军,生前留下了一个在当时颇具争议的遗愿,那就是土葬。老战友聂凤智中将为他写下九千字悼文,却在发表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甚至连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也拒绝让他在悼文中署名。聂凤智不明白:“这是对谁有意见?”这句话语背后,究竟隐藏...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风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收到许世友去世的噩耗,其爱将聂风智悲痛不已,紧接着写下一篇长达9000字的悼文。然而当他准备将这篇悼文发表的时候,却屡遭磨难。先是悼文进行删减,随后是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拒绝在悼文上署名。得知这一情况,聂风智发怒道:“你们这样做,是对谁有意见?”这件事最终如何处理的呢?毛主席答应许世友土葬 1...
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这是对谁有意见?
其实向守志等军区首长也有难处,首先就是许世友的名气很大,去世后进行的土葬;其次是当时正值风云激荡的年代,各项改制革新;最后是向守志和南京军区所在的位置很重要,对许世友而言十分敏感。向守志是很尊重许世友、聂凤智这两位前任老司令的。当初许世友病晕在家中,大家拿不定送不送他去医院的主意——许平时再三强调自己...
开国上将许世友病逝后,邓小平为何批示:不召开追悼会,不立墓碑
随后,朱德、周恩来总理、董必武等共计136位重要人物,也依次在这份倡议书上留下了自己遒劲有力的签名,以示支持与认同。然而,在这份倡议书上,却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未按下他的姓名,此人便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彼时南京军区的统帅许世友。他不仅未予署名,还亲赴毛主席处,坦诚自己对火葬制度的诸多不解。既然毛主席已率先垂范,许世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碰到这种事儿,聂凤智心里本就不痛快,这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立马就去找了管事儿的人,直接问道:“这到底是针对谁呢?总得有个解释吧!”看到这个情况,南京军区那时的司令员向守志,只能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把聂凤智写的悼文署名给换了,换成了许世友生前两个老战友的名字,徐深吉和罗应怀。这样一来...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说实话,向守志那时候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他处理事情的方式确实挺中立的。他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徐深吉和罗应怀这两位许世友的老下属在悼文上一起署名,而他呢,因为这事比较敏感,就没署自己的名字。在聂凤智多次提议,还有向守志的点头同意后,悼念的文章终于被发表了。聂凤智和许同志之间的战友感情特别深,真的很让...
老部下悼念许世友的文章,南京军区迟迟不刊登,聂凤智怒提一问
可是稿子定下、署名签好,向守志又说自己不参加署名了吧。聂凤智沉默良久,没有说话。许世友去世一年后,《解放军报》在第四版左下角刊登了这篇文章。但是原文名为《深切怀念老司令员许世友》,如今改为《一代勇将》;原文快9千的字,被砍去了四千多字。而且刊登出的内容主要是许世友建国前的战斗生涯,建国后的...
许世友逝世后,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发问:有何意见?
看到这样的情况,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没办法,只好采取个折中的办法,把聂凤智那篇悼文的署名给改了,由许世友生前的两位老部下——徐深吉和罗应怀来代替。这样一来,悼文不仅能顺利发表,还能避开一些负面影响。说到往事,向守志可真是一位抗日英雄。在1938年的响堂铺伏击战中,他指挥得当,机枪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平心而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在当时处理这件事时,其实已经尽可能平衡各方了。他提议在悼文里加上徐深吉和罗应怀的名字——这两位都是许世友的旧部,而考虑到自己身份特殊,他选择不在这份文件上留名。在向守志将军的明确批示下,经过聂凤智多次奔走协调,最终实现了追思文章的正式发布。两位开国将领在烽火岁月...
许世友逝世,向守志拒绝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这是对谁有意见?
问题出在哪儿呢?向守志不愿署名。要知道,向守志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南京军区司令,地位在那里摆着。许世友的悼文,按理说他署名再正常不过了,可偏偏他选择避嫌。这事儿的根子在哪儿?土葬。许世友选择了土葬,这可是和中央倡导的火葬政策对着干。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亲自点头同意提倡火葬,作为党员,不能信什么...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拒绝悼文署名,聂凤智:这是对谁有意见
许世友这人可不一般,他的身份和影响力都非同小可。所以啊,不管是搞纪念活动还是安排后事,都得特别当心,一点马虎不得。当时全国正推行殡葬改革,许世友的遗愿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让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陷入了两难。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来当这个"恶人",通过在悼文上拒绝签字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事儿闹得挺...
许世友病逝后,向守志不愿在悼文署名,聂凤智怒道:对谁有意见?
1985年10月22号,南京军区原来的头儿许世友因为生病走了。中央军委下了命令,说南京军区党委得写篇文章来纪念他。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当时的司令员向守志,还有以前当过司令员的聂凤智。两个人一起把文章给写好了,但到了要签字的时候,向守志有点不同意了。1985年3月份,南京军区总医院在做常规体检时,发现许世友的肝...
1985年,许世友去世向守志为何拒绝在悼文中署名导致聂凤智质问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提升生活质量。——【·前言·】——1985年10月,一个重磅消息在全军上下引发强烈震动——开国上将、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因病离世。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的去世,让整个军队都为之震动。向守志那会儿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但他就是不肯在悼文上签自己的名字。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