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烧"上热搜 推行垃圾分类的上海还好吗?_东方新闻眼_看看新闻网
正是因为类似的生活模式转变,以及处理技术的提升,一些地方出现“垃圾不够烧”的窘境,这需要通过市场之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焚烧厂转型,通过行政之手科学统筹、打破区域市场壁垒,而不是简单归结为垃圾不用再分类了。 到今年年底,上海还将建成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使得上海的干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到每天3.9万吨。“十五五”期间,上海还将进一步推动生活...
上海的垃圾分类,真的失败了吗?
上海在规划焚烧产能时,对标的是一个“最坏”的情况:即在所有人都努力分类后,剩下的“其他垃圾”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为了彻底告别填埋场,焚烧产能的规划必须适度超前。当垃圾分类的效果远超预期,“其他垃圾”减量效果拔群时,“阶段性产能过剩”就成了一个必然结果。 ...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
"垃圾不够烧" 现象既是垃圾分类成效的体现,也是产能扩张与区域发展失衡的缩影。解决这一矛盾需综合施策:短期通过跨区域调配、协同处置等手段盘活存量产能,中期依托技术创新提升垃圾资源化水平,长期则需建立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的固废治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从 "垃圾围城" 到 "无废城市" 的转变,让垃圾真正...
2024了,上海垃圾分类目前实施的怎么样? - 知乎
所以说到上海这次大张旗鼓实施垃圾分类,其实是有很多槽点的。一是好不容易让大家习惯了垃圾装袋,突然又...
上海,浙江争抢垃圾!中国是如何破解“污染困局”变废为宝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甜蜜烦恼来了,垃圾不够烧了!根据最新数据,全国焚烧厂年处理能力已突破2.8亿吨,而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约为2.5亿吨左右,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在上海、浙江这些2019年就严格推行垃圾分类的地区,分走湿垃圾后,剩下的干垃圾量锐减。 结果呢?垃圾焚烧厂吃不饱了!为了维持运转,有的厂子...
“不够烧”是个伪命题?关于垃圾的八个疑惑_环卫科技网
三、“垃圾不够烧”,垃圾分类是不是没必要了? 四、垃圾焚烧技术成熟,垃圾分类是农业时代的落后思维? 五、垃圾分类难推进,都是垃圾焚烧在搞鬼? 六、上海垃圾分类失败了,垃圾分类现在没人搞了? 七、既然垃圾不够烧,为啥还要把垃圾扔进溶洞? 八、“垃圾不够烧”,到底该咋办?
“垃圾不够烧了!”:焚烧厂停炉背后,一场静悄悄的资源革命 - 知乎
当环保不再是口号,当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一个看似矛盾却意味深长的现象悄然浮现——多地垃圾焚烧发电厂正面临“吃不饱”的窘境。曾经为垃圾围城焦头烂额的城市管理者们,如今却要面对焚烧厂产能闲置、运行负荷不足的挑战。这不是环保事业的倒退,而是中国城市废弃物管理进入深度转型期的鲜明信号。
垃圾不够烧?这事儿还真得唠明白
先说为啥垃圾不够烧了。最直接的原因,还得归功于这几年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以前大伙儿扔垃圾都是“一锅烩”,塑料袋、剩饭剩菜、废纸壳全塞一个袋里,可现在呢,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得明明白白。这么一分类,能烧的“其他垃圾”直接少了一大截。就拿上海来说,实施破袋投放后,四年间...
在中国,变废为宝的垃圾不够烧了
垃圾产量增速没追上资本狂奔的速度,等垃圾分类一盆冷水泼下,行业彻底现了原形——不是垃圾不够烧,是当初画的大饼太离谱 二、垃圾分类=焚化厂噩梦?这场瘦身运动让垃圾“缩水”30% 上海大妈分垃圾分出的不止是湿纸巾和龙虾壳,更分出了垃圾焚烧行业的生存危机。2019年垃圾分类启动后,上海干垃圾直接“掉秤”15...
中国城市垃圾不够烧了?焚烧厂产能过剩,垃圾供应不足
垃圾不够烧,另一个原因是垃圾分类的推广。上海自2019年率先推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后,全国多个城市陆续跟进。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厨余垃圾被单独处理,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进入再生利用渠道,剩下的真正需要焚烧的垃圾大幅减少。以上海为例,2025年,99%的生活垃圾已经被有效分类,焚烧厂的“原材料”自然就...
中国垃圾竟然不够烧?魔幻现实背后让人意外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干垃圾的数量有所减少,焚烧厂甚至因垃圾短缺而不得不停机。到了2021年,上海市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增至765万吨,但实际处理量仅为665.2万吨。垃圾焚烧发电本是一种既能环保又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但由于规划上的缺陷,导致大量焚烧发电产能闲置,这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垃圾不够烧了!中国环保逆袭背后的甜蜜烦恼
缺垃圾的烦恼,是环保胜利的勋章!有人说这是规划失误,我却想鼓掌——垃圾不够烧,恰恰证明中国环保打赢了翻身仗!第一拳:垃圾分类打出“减量重击”过去混扔的垃圾像臃肿的胖子,如今分类直接“抽脂瘦身”。上海分出的湿垃圾变成生物柴油驱动公交车,河南周口的秸秆被压成燃料块,农民每亩地增收200元。垃圾不再...
中国垃圾不够烧后,环保圈为何集体破防?
还记得2019年夏天上海垃圾分类的盛况吗?朋友圈里到处是"奶茶杯算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小区垃圾桶前总能看到对着手机屏幕抓耳挠腮的上班族。当时就有专家私下嘀咕:这种需要全民高度配合的分类方式,在996盛行的中国怕是难以为继。果不其然,除了上海还在咬牙坚持,其他城市渐渐都变成了"摆几个彩色垃圾桶"的政绩工程...
中国垃圾不够烧后,环保圈为何集体破防?
中国人,又因为垃圾吵起来了。2019年,上海市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引发全网热议,谁也未曾预料到,仅仅六年后,这场讨论竟会迎来如此戏剧性的局面。6月5日,澎湃新闻的一则报道令环保圈瞬间沸腾。在这篇名为《中国的垃圾不够烧,是真的吗?》的文章中提到,到2024年底,我国垃圾焚烧设计能力将达到3.88亿吨/年,而...
“垃圾不够烧”?生产力太强,中国城市上演奇观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还让焚烧厂的运行效率大打折扣。有业内人士直言,很多焚烧厂的真实负荷率连六成都达不到,远低于设计标准。二、垃圾分类的意外后果 垃圾分类本来是个好事,但它也间接加剧了垃圾焚烧厂的“饥荒”。2019年7月,上海率先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到年底每天湿垃圾的产量增加了88.8%,而干...
垃圾不够烧了?中国城市垃圾焚烧厂因产能过剩犯愁
在这场垃圾争夺战中,大城市成了最大的赢家。以上海为例,这座城市在垃圾分类上走在了全国前列,99%的生活垃圾都能被送去焚烧发电,垃圾焚烧的效率非常高。北京也不甘落后,建起了高规格的垃圾焚烧电厂,成了环保标杆。然而,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像上海、北京这样,垃圾分类做得好,垃圾量稳定。其他地方...
从“垃圾围城” 到 “垃圾不够烧”,中国垃圾处理的惊天逆转_分类...
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 “快进键” 如果说产能扩张是从供给端埋下了 “垃圾不够烧” 的伏笔,那么垃圾分类则是从需求端按下了垃圾减量的 “快进键”。 上海: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自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效显著。2023 年 1 - 10 月,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 7637 吨,...
“城市垃圾”不够烧了,导致发电厂“吃不饱”? - 知乎
当我们谈论到城市垃圾处理时,需要明确的是,如今的中国正面临一个令人意外却又尴尬的现状 垃圾发电厂居然有大量的处理能力却捉襟见肘,垃圾不够烧。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引入, …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
上海市民李阿姨现在养成了个习惯:每天把快递盒、牛奶盒单独收着。"卖废品的钱够买棵白菜了!"她不知道的是,这种习惯正在改变垃圾的"体质"。随着垃圾分类推行,可回收物占比从10%升到30%,焚烧垃圾的热值从低位的1800大卡涨到3500大卡,相当于从烧柴火变成烧煤炭。这种变化让焚烧厂陷入"甜蜜的烦恼"。北京1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