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劳东燕为人大女博士事件发声:希望促进反性骚扰常态机制的...
【清华教授为人大女博士事件发声】近日,人大女博士实名举报其导师强制猥亵一案闹得沸沸扬扬,22日,人大发布通报称情况属实,解除与王某某的聘用关系,警方也介入调查。当晚,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为人大女博士事件发声:校园性骚扰并不罕见,“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处罚最为严厉的一次。希望这次的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机,改变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
不是刺儿头,是普通人守护普通权利-中新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看到小区公告时,曾把人脸识别的信息泄露风险发到几百人的业主群,但回应者寥寥。 从这点看,我们需要郭兵和劳东燕这样的“刺儿头”,需要他们的较真。在关系到自身权益时,每个人都有提出质疑和拒绝的权利,哪怕面对的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 法院最终判了郭兵胜诉,也认定了动物园收集面...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自述遭遇电信诈骗:骗术逼真,差点上当
“对于电信诈骗,现在几乎就只能依靠屏蔽与拒绝接听的方式。诈骗情境设定得越来越逼真,一接听就很容易掉到圈套里。”10月3日,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在微博自述自己接到电信诈骗电话的经历,“骗术层出不穷,真有防不胜防的感觉。差一点成为电诈事件的当事人。” 劳东燕讲述,自己在10月1日接到电话,对方声称是电...
我们有“不赏脸”的权利-文摘报-光明网
我们有“不赏脸”的权利 据报道,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她居住的小区贴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公告时,对物业提出将有关人脸识别风险的报道和法律依据发到业主的微信群里,但没有得到回应。劳东燕又将一封法律函分别寄给居委会和物业,街道最终同意业主出入小区可以自愿选择门禁卡、手机或人脸识别的方式。 与法学家的...
侠客岛:见义勇为十四天,强奸未遂打麻将? - 海外网
可惜,恰如法学教授劳东燕指出,她在研究正当防卫制度时,得出的唯一结论是:在现有的司法导向下,普通公民遇到不法侵害,千万不要防卫,最好的办法就是逃跑。一旦防卫,要么被对方打死或打伤,要么就是自己进监狱。因为现有的正当防卫制度,根本就不是站在防卫人这一边,而优先保护的是不法侵害人。 制度 对于赵宇的遭遇和李...
杭州拟修法禁止物业“强制人脸识别” 建议者揭秘推动过程_央广网
法学教授公开反对“强制人脸识别”:杭州修法鼓舞人心,公民发声推动决策 对于杭州物业管理条例的最新修订草案,公开反对“强制人脸识别”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评价称:“鼓舞人心。”在劳东燕看来,这反映了这一问题上公众和决策部门共同的积极关注。
人脸识别第一案:用法律拦住“伸得太长的手” - 新华网客户端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在其公众号发文称,有必要对人脸识别进行法律规制,主要原因在于:人脸是重要的个人生物数据,相关机构或组织在收集之前需证明合法性;需征求公众意见,经过严格的听证过程;验证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验证人脸识别技术的通行效率。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一路伴随争议。最高级别隐私信息的收集、存储、授...
人脸识别的安全边界在哪?专家:完善“社会基础设施”,确保“人脸...
今年3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发现,她所居住的小区要求业主下载一个App,录入人脸信息,进行门禁升级。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东燕:现有的法律当中,刷脸需要征得同意。所以我当时其实想表达,我不同意。当然,其他住户可能同意,但是对于我这样不同意的人,你必须给我其它的选择。不久前,一段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破解我国网络暴力治理困局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围绕网络暴力在刑法领域中适用罪名的争议问题发言。第一,在司法实务中,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的判断标准存在混乱;第二,利用信息网络编造或者传播一般虚假信息的行为定性存在疑问,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法定刑较寻衅滋事罪轻,若定寻衅滋事罪则会导致“罪刑倒挂”的现象;第三,在侮辱诽谤罪的...
7600字再看昆山反杀案:无责的防卫者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劳东燕:其实在正当防卫这类案件中,由于一方是作为有正当权利的人,另外一方其实是不法侵害人,实际上法律上首先要区分,如果你一方实施的是正当防卫权利的话,其实你法律本来就应该支持你,不管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司法裁判来传递规则意识,其实这个是更重要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新...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劳东燕 公安部法制局二级巡视员曾 斌 主 持 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 发布内容: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直播地址 发布会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姜启波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光明时评:小区“人脸识别”立法,开了个好头 - 光明网
从杭州市的地方立法看,最大的贡献,在于明确划定了“人脸识别”的法律红线。今年以来,相关争议事件接连不断。从年初浙江某大学副教授郭兵状告动物园的“人脸识别第一案”,到9月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拒绝小区采用人脸识别作为门禁手段,包括广西、陕西、浙江等地的一些居民小区,陆续出现人脸识别门禁引发的激烈...
检察官说|跨国法律认知差异下的检察智慧_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涉外案件办理必须兼顾法理与人情,既要维护司法权威,也要尊重文化差异。”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针对K某的辩解,检察机关启动了区域国别法查明工作机制,通过外交部、商务部以及我国驻G国使领馆官网等多种途径查询法律法规原文,利用AI工具进行翻译归纳,高效、准确查明国别法。通过查阅G国刑法典及相关案例,确...
保障“她”权益,着力点在哪里-中国新闻网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介绍,“从国际层面上看,我国针对拐卖犯罪的刑罚比德国、日本等大陆法国家都要严厉。”与之相比,我国目前法律对于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处罚相对比较宽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法定刑目前只有一档,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新闻1+1丨“人脸识别”进小区 业主可以不“赏脸”!-中国新闻网
包括之前发生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第一案”,维权人是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还有此前进行维权的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他们都是属于比较专业的人士来维权的案例。特别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时代,怎么进行个人信息保护,我相信普通的公众也应该有这样意识。对于物业企业或者其他的经营主体,在采集个人信息或者签订...
中国法院网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1997年刑法修订对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制度作了重大调整,放宽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增设特殊防卫制度。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照修改后刑法的规定,依法正确、妥善处理了一大批相关案件,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给人脸识别技术套上“法治笼头” - 光明网
此前,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对小区人脸识别门禁说不,赢得了广泛赞誉。据报道,她对此写了法律函,分别寄到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后来,街道方面邀请她谈话,在会谈中历数人脸识别的各种好处;她则列举了种种风险,认为在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并无必要,而且不经同意收集人脸数据,也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诚然,小区安装人脸...
如何保护我们的脸?不再为“颜面何存”而忧 - 海外网
今年3月,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就在小区门禁问题上绷紧了谨慎的弦,因她所居住的小区实施安装人脸识别门禁计划,她特地写了法律函寄到物业公司和居委会以引起他们对“人脸识别潜在风险”的注意。最终,小区在“刷脸”进出方式之外,增加了刷门禁卡、手机等方式。此前,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一直未出台,以至于“强制...
光明时评:“人脸识别第一案”胜诉,不应有个人信息受保护的错觉...
故而,“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胜诉,同疫情期间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对所在小区要求人脸识别出入的维权经历一样,只能看作是促使公众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唤醒的一次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制度化的人脸识别应用限制,仍旧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尽管人脸识别技术有着这样那样的成绩,我们似乎不应该棒杀这一科技...
反诈案例教育法为何对部分人不管用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日前在微博自述接到电信诈骗电话的经历,称“差一点成为电诈事件的当事人”。对于电信诈骗,现在几乎只能依靠屏蔽与拒绝接听的方式,但诈骗情境设定得越来越逼真,一接听就很容易掉到圈套里,真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据报道,劳东燕教授讲述称,自己在接到电话时,对方声称是电信服务商的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