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无人机成功观测东北冷涡-新华网
本次任务中,海燕Ⅱ型无人机搭载机载下投探空系统、SAR雷达、激光测风雷达和云雷达,针对海洋、复杂地形和对流敏感区开展机动探测,航程约400公里,共投放4枚探空仪,累计获取约5000条有效观测数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海燕”成功首探东北冷涡,为我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提升预警时效,为防灾减灾争取宝贵时间。此次任务...
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辽宁省气象局此次利用“海燕”气象专用无人机搭载机载下投探空系统、激光测风雷达和云雷达等,针对海洋、复杂地形和对流敏感区开展机动探测,航程约400公里,共投放4枚探空仪,累计获取约5000条有效观测数据,于6时55分返回。 通过无人机下投探空获取的冷涡内部及关键区域的高分辨率温湿...
全国首探!海燕II型无人机成功完成东北冷涡观测_四川在线
全国首探!海燕II型无人机成功完成东北冷涡观测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6月20日,四川在线记者从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日前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海燕II型无人机从辽宁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成功对东北冷涡系统进行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执行东北冷涡观测试验任务,突破了气象观测空...
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_手机新浪网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辽宁省气象局此次利用“海燕”气象专用无人机搭载机载下投探空系统、激光测风雷达和云雷达等,针对海洋、复杂地形和对流敏感区开展机动探测,航程约400公里,共投放4枚探空仪,累计获取约5000条有效观测数据,于6时55分返回。 通过无人机下投探空获取的冷涡内部及关键区域的高分辨率温湿...
全国首探 “海燕”无人机成功观测东北冷涡|无人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全国首探 “海燕”无人机成功观测东北冷涡 人民财讯6月20日电,6月19日5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海燕”Ⅱ型无人机自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成功对东北冷涡系统展开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执行东北冷涡观测试验任务,开创了气象探测新范式,为提升天气预报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创新复杂环境...
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_手机新浪网
6月19日5时,辽宁省朝阳市上空浓云密布。“海燕”Ⅱ型无人机自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捕获”一场即将到来并与东北冷涡密切相关的雨。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同时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场景及公共服务场景应用。
世界性难题!气象部门首次实施→_东北_冷涡_天气
6月19日5时,辽宁省朝阳市上空浓云密布。“海燕”II型无人机自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捕获”一场即将到来并与东北冷涡密切相关的雨。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同时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场景及公共服务场景应用。
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辽宁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6月19日5时,辽宁省朝阳市上空浓云密布。“海燕”Ⅱ型无人机自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捕获”一场即将到来并与东北冷涡密切相关的雨。这是气象部门首次实施大型无人机东北冷涡观测试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同时推动低空经济商业化场景及公共服务场景应用。
全国首探 “海燕”无人机成功观测东北冷涡_证券要闻_股票_证券之星
人民财讯6月20日电,6月19日5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海燕”Ⅱ型无人机自朝阳机场飞往渤海湾区域,成功对东北冷涡系统展开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执行东北冷涡观测试验任务,开创了气象探测新范式,为提升天气预报精准度与灾害预警能力,创新复杂环境数据采集提供了新方案。
辽宁省人民政府
朝阳建设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海燕Ⅱ型。大型无人机。气象探测专用大型无人机运抵朝阳组装。并将开展相关试验任务。这标志着朝阳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辽宁省气象部门还成功开展了大型无人机观测下投资料数据融合应用的准备。通过在
图片报道
在辽宁省朝阳市,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气象观测试验已基本敲定技术方案、空域方位和航线设计,各项软硬件保障设备已准备就绪,为后续大型无人机开展东北冷涡和渤海湾海洋观测做好准备。 图为工作人员在机场吊装“海燕Ⅱ型”无人机,该机型可用于高空气象探测,适应高海拔、强对流等极端环境。 郭 伟摄(人民图片)
穿越“派比安”—“海燕”无人机联合观测台风纪实-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穿越“派比安”—“海燕”无人机联合观测台风纪实【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往期回顾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
“海燕号”无人机实现高原垂直探测首飞 助力国家级机动气象观测业务
光明日报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未来我国大型高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可作为弥补青藏高原...
朝阳建设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_手机新浪网
近日,“海燕Ⅱ型”气象探测专用大型无人机运抵朝阳组装,并将开展相关试验任务,这标志着朝阳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项目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此外,辽宁省气象部门还成功开展了大型无人机观测下投资料数据融合应用的准备,通过在朝阳国家基准气候站部署激光测风雷达、云雷达等垂直观测设备,为无人机观测东北冷涡和渤海...
“海燕”首次穿越西南高原地区中尺度天气系统 长航时观测高原低涡精细结构...
7月26日,“海燕”Ⅱ型无人机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以垂直于高原低涡风场的角度与姿态开展了约14小时的飞行观测。这是我国首次针对西南高原地区的中尺度灾害天气系统,开展长航时机动观测,为全面认识高原低涡的水汽输送和动力结构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海燕计划(中国气象局主导的高空无人机海洋气象观测项目) - 百度百科
截至2022年,计划已建立天气目标导向的机动式气象观测业务流程及指挥保障体系,填补了海洋、高原等特殊环境的观测空白。项目背景 中国气象局为提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于2018年启动海燕计划,结合大型无人机平台突破海洋气象观测技术瓶颈。2020年起,该项目通过组织12家单位联合攻关,逐步构建起空基机动观测体系。海...
“海燕”首次穿越西南高原地区中尺度天气系统 长航时观测高原低涡精细结构...
“海燕”Ⅱ型无人机 程卫疆摄影 27日,“海燕”返航,观测数据实时同步至西南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并实时传输至中国气象局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系统,推送频率为5分钟/条。 “这是首次使用多型载荷开展业务观测,同化机动观测数据后,对预报川西高原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提供了数据支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地...
“海燕”无人机今年首秀——万米高空捕捉“蝴蝶”外围云系结构_澎湃...
继2024年成功探测“派比安”、“摩羯”和“苏力”等台风后,2025年6月14日,“海燕”无人机再次起航——在既定时间、区域精准投放8枚下投式探空仪,最大飞行高度11000米,刷新“海燕”无人机探测台风飞行高度纪录,成功获取高垂直分辨率的温度、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资料,累计采集约1.8万余条有效观测数据。
微信公众平台
目前,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试验已基本敲定技术方案、空域方位和航线设计。此外,我省气象部门还成功开展了大型无人机观测下投资料数据融合应用的相关准备,通过在朝阳国家基准气候站部署激光测风雷达、云雷达等垂直观测设备,为无人机观测东北冷涡和渤海湾海洋飞行提供协同观测以及数据保障。朝阳市...
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集装箱方舱门缓缓打开,工作人员将“海燕Ⅱ型”气象探测专用大型无人机的部件有条不紊地卸下,随后在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下,吊装机械对无人机部件进行吊运组装,这标志着国家级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项目迈出关键的一步。不日,“海燕Ⅱ型”大型无人机将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