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_央广网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北梁家河村。“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多年以后,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岁月流转,初心不渝。 ——站稳人民立场 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的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心系“国之大者”_央广网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同志写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这样描述在陕北梁家河那段艰苦却受益终生的岁月:“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怀着一份至深的真情:“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
近镜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 中国军网
“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在一篇回忆文章这样写道。 2015年,从梁家河回到延安的当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署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9年5月,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曾经,习近平最大的心愿是让乡亲们能吃上一顿肉。如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保密局 - 时政要闻
这“土气”,源于一份终生难忘的乡土情结——“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陕北梁家河插队7年,知青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 在国外访问,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在田间地头,总书记对老乡常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
银川新闻网-近镜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在一篇回忆文章这样写道。 2015年,从梁家河回到延安的当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署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不忘初心——黄土地的儿子
央视原创微视频《初心》之梁家河篇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直到1975年10月离开,七年时光,他和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大家含泪告别以后,这个黄土地的儿子没有忘记这片黄土地和土地上的乡亲。1号线上和您一起走近总书记和乡亲们,感受那一份真挚情怀。
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来自映象网 - 微博
【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18年前习近平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这样说艰苦的青春岁月黄土高坡培养了习近平坚定的信念:为人民做实事http://t.cn/A6L4HkWg
时政微观察丨“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1982年冬,习近平为正定县劳模颁奖。在河北正定,到乡村考察时赶上乡亲们锄地、间苗,习近平拿起锄头、撸起袖子就跟乡亲们一起...
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央视快评始终同人... 来自中国网 - 微博
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http://t.cn/A6LqOTjj 【央视快评】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 http://t.cn/A6LGPTQt 【每日一习话】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http://t.cn/A6LGCYA0 持续复苏!这些最新数据释放中国经济积极信...
时政微观察丨“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_国家林业...-中国林业网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梁家河插队。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1982年冬,习近平为正定县劳模颁奖。 在河北正定,到乡村考察时赶上乡亲
鹤壁网 - 共创品质生活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离开陕北20多年后,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以这句话作标题,5000多字娓娓道来: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
时政微观察丨“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梁家河插队。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1982年冬,习近平为正定县劳模颁奖。在河北正定,到乡村...
时政微视频丨共产党人的初心-观察者网
在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近平曾专门提到这段往事,并写下“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郑重承诺。 1974-2024,五十年的时间。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 的朴素愿望,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履诺践约,初心如磐。“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
第一观察·瞬间 | 黄土高原上的两次凝望_央广网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行程万里,眷与时长。离开黄土高原后,习近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始终牵挂于心。 1975年至2015年期间,习近平曾在1993年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并于...
时政微观察丨“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梁家河插队。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1982年冬,习近平为正定县劳模颁奖。在河北正定,到乡村...
时政微观察丨“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梁家河插队。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道:“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鹤壁网 - 共创品质生活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离开陕北20多年后,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以这句话作标题,5000多字娓娓道来: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