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鼓楼修缮一年后坍塌,花了341万,官方通报:1995年重建的
5月19日下午六点多,安徽凤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鼓楼坍塌了。这件事迅速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凤阳官方也快速给出了回应。因为凤阳鼓楼是2024年2月份修好的,距离现在也就是1年多,总共花了340多万,网友认为凤阳鼓楼岗修缮好刚满一年,不应该坍塌。感觉像是豆腐渣工程,应该追责,落实一下340多万,是不是都花...
朱元璋下令修建的明城墙,为何600多年过去了,还能屹立不倒?
朱元璋立砌墙之刑罚,虽然本意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但是仍旧体现了古代封建刑罚的残酷无情。其实这是与朱元璋本身的立场相违背的,因为他本出自农家,体会过人民疾苦。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就是在元朝的强压下而死,现在他却反将这种压力推向与他站在同一战线的人民,因此他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尤其是他在建国...
“万世根本”终于动摇:600 年安徽凤阳鼓楼屋顶垮塌引深思
凤阳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 年),是朱元璋定都家乡凤阳的重要象征。其台基南北长 72 米、高 15.8 米,规模远超北京、南京鼓楼,被誉为 “中国最大鼓楼基座”。台基正中门洞上方,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 四字楷书历经沧桑,既暗含对明王朝长治久安的期许,也成为解读明初政治哲学的文化密码。历史上,...
六百年的根基,扛不住一年的修缮?340万刚修的鼓楼突然“坍塌”
对于凤阳而言,鼓楼不仅是地标,更是精神图腾。楼内的朱元璋纪念馆、基座上的“万世根本”题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若为追求短期旅游收益,忽视建筑本体保护,无异于本末倒置。事件发生后,网友调侃“朱元璋要是还活着要灭十族”。专家指出,古建修缮需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工期压缩、工艺简化都是大忌。更...
朱元璋用屠刀打造出了屹立600多年而不倒的南京明城墙
一生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在都城南城墙的建造工程质量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创造出了一套严格的质量跟踪制度。 就是在城砖上烧制出了各府州县及制砖人,窑匠等各级责任人的名字,6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清晰可见。 这些烧制了铬文的城砖,一旦运到南京在验收上发现质量问题,可直接按铭文追查到每个责任人,将会让制...
明朝古楼去年花数百万维修今年就塌方!某些官员的乌纱帽恐将不保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七年的鼓楼,可是朱元璋亲自监工的国家级文物!600多年来历经战火地震,愣是稳如泰山。结果去年"精心修缮"后,墙面开裂、瓦片坠落,现在直接演变成"空中飞瓦"大片,这届修缮工程怕不是在拍《速度与激情》续集?最离谱的是官方通报:"局部瓦件脱落,无人员伤亡"。合着这320万就买了个"局部损伤...
凤阳鼓楼顶部坍塌后续:去年刚修缮,商户发声!凤阳文旅局通报
凤阳鼓楼附近商户发声。附近一名商户称只是瓦片滑落,不是鼓楼塌了,建筑主体仍留存。不得说,这位商户还是挺会说话的。随后,5月19日晚上,凤阳文旅通报此事。凤阳文旅在通报中称5月19日下午六点半,凤阳鼓楼楼宇顶部部分瓦片脱落,凤阳文旅在通报中还提到楼宇部分是1995年重建。1995年距今也才不过才30年,关键期间也...
明朝时期没有水泥,为何明城墙屹立600多年不倒?专家:你看材料_看看...
专家:你看材料(2)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南京明城墙全长33.6公里,城基宽14米,最宽处达到30米,高14至21米,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门13座。为了修建这个城墙,朱元璋一共动用将近三十万民工,城墙上的砖更是无数,根据记载大约3.5亿块。朱元璋在修建...
朱元璋修城墙: 每块砖刻上制造人名字, 责任到人, 如今600年不倒...
可朱元璋对打磨砖石的工匠和官员也不放心,为了绝对禁止出现贪腐和偷工减料等现象,朱元璋决定每一块砖石上都必须刻上制造人的名字,彻底贯彻责任到人的原则,如果那块城砖出现了塌陷,那么制造人和负责监工的官员实行连坐制。 如今,南京明城墙已经经历了600年的风雨,依然坚固万分,看来这一段朱元璋亲自监工的城墙,完全无...
中国最诡异城门:屡建屡塌,被朱元璋用一物镇压后立600年不倒
因为此门的修建过程可谓十分诡异,这里面还牵涉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江南巨富沈万三的一段恩怨。当时聚宝门修建时,城墙修到一半时,地基突然下陷,导致整个城门倒塌。无奈工匠只得重新修建,可邪门的事情发生了,再一次修到一半时,城墙又一次全部倒塌,又重新试了几次,仍然是屡建屡塌,屡塌屡建。事情传到明太祖朱元璋...
340万修缮费只管一年?朱元璋的“万世根本”凤阳鼓楼坍塌真相?
鼓楼台基上的“万世根本”,是朱元璋对江山的期许。但今天,这四字成了对现代人的拷问——我们留给后人的,是千年不倒的遗产,还是年年维修的烂摊子?网友调侃:“古人建楼为传世,今人修楼为搞钱。”话虽偏激,却戳中痛点。当文物保护变成“修了塌、塌了修”的循环,文化传承便成了空谈。若朱元璋穿越到今天,...
凤阳鼓楼瓦片脱落后续:当地已成立调查组,背后真相为何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就像明中都鼓楼,它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 年),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号称华夏第一谯楼,承载着凤阳作为 “龙兴之地” 的荣耀,见证着朱元璋建设都城的雄心。此次事件发生后,凤阳县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对鼓楼进行全面检测,并邀请国内古建筑修复领域的权威机构参与评估。...
朱元璋下令修城墙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城墙历经600年不倒
朱元璋在顶都南京后,历经了20年,修建了南京最大的城墙,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这城墙依旧坚固,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不合适亲自去监管,于是便派人去监督修建,可是一些贪官污吏接着这件事情,贪赃枉法,修建的城墙因为成本不足,都是豆腐渣工程,经过巨石一撞,竟然倒了。朱元璋异常愤怒...
朱元璋这一招绝了,专治豆腐渣工程,所建南京城墙600年不倒!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们打战,最有效的防御就是城池,一个城池能否守住,就看他的城墙够不够高,质量够不够好,一座城市的城墙,不仅仅是一时只需,还要能够长久的保留,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曾经花费21年的时间修建南京城墙,600年后的今天,这段城墙依旧挺立! 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墙总长达35.3公里,这么长的一座城墙,要想修建...
最诡异城门:修一次塌陷一次,皇帝借一宝物镇压,屹立600年不倒
通济门屹立了600年,记录了无数战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就这样被拆除了,真是可惜。当时掀起了一股拆除城墙的风波,不少古老的城门都没能逃过去。如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就是中华门,说来也奇怪,中华门建立之初,修一次跨一次,直到皇帝借一宝物镇压,屹立千年不倒,还躲过了拆城风波。中华门位于南京城...
中国最大规模古城墙,屹立600年不倒,朱元璋只用一招保证质量
南京明城墙的修建其实并非一直顺利,相传修建中华门城墙时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每次城墙修筑好的第二天就会自动塌陷,完全找不到原因,后来朱元璋听取了一位术士的建议,将沈万三家的聚宝盆据为己有,并且埋在新修建的城墙下,第二天城墙果然不再塌陷。朱元璋占取沈万三聚宝盆的故事即便属实,城墙不再倒塌也不可能...
城墙质量难以把控?朱元璋下一道命令,成就明城墙600年不倒传奇
在侵略别人的同时,自然也不能忘记保护自己。所以他们纷纷在自己的领地建起高高厚厚的城墙来抵御外地进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现在能够保存完好的城墙已经不多了,在各朝代之中,明朝的城墙可以说是质量最好的了,为什么明朝的城墙可以屹立600年不倒呢?这和朱元璋当年下的一道命令有关。这座城墙位于南京,是朱元璋...
古代没有水泥,为啥明城墙能600年不倒?所用材料我们经常食用
"古代奇迹!明城墙600年不倒的秘密,竟然藏在这些『吃香的』东西里?"古代的智慧和技艺,总是能给我们留下无法解释的奇迹。明城墙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屹立风雨600年,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城墙如此坚不可摧呢?这座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过程可谓是一场经年累月的智慧积累。从1366年开始,历时28年,终于在1393年完工。
明朝修中华门,修一次倒一次,最后朱元璋借来此物,从此600年屹立不...
(2) 相传在明朝初建中华门时,中华门是修一次塌一次。大明皇帝朱元璋当即召权臣刘伯温督造此工程,一起朱元璋还规则,每块砖上都在旁边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一旦发现破损,可依名追查责,可是仍是呈现了再次崩塌的成果。 刘伯温来到现场后,当即查明本来在中华门的地基之下有个专门吞噬土地的怪兽,是中华...
故宫为何六百年屹立不倒?掀开故宫地砖后,专家:朱棣太狠了
中华文化就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更不要说是整个世界的文明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堪称奇迹的建筑,譬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有我们的万里长城,都是极其恢弘的建筑,但就有这么一个建筑,不是幅员万里,但却屹立整整600年不倒,它就是我们的故宫。 按理说楼房建筑,尚且不是钢筋混凝土,能撑上百年就已经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