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博会上新气象:两院院士称呼首次“消失” - 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
5月17日闭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出现新气象:往届以“院士”头衔亮相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今年统一改称“教授”。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长江日报记者从光博会组委会提供的名单看到,周济、张平文、尤政、邬贺铨、李德仁...
光博会院士称呼消失 新规影响显现_新闻频道_中华网
光博会院士称呼消失 新规影响显现 5月17日闭幕的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出现了新变化:以往以“院士”头衔亮相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统一改称“教授”。在光博会组委会提供的名单中,周济、张平文、尤政、邬贺铨、李德仁等13位受邀参会的两院院士均未标注院士头衔。 开幕式上,周济作主...
“终身制”没了?两院修改章程,明确加入外国籍视为放弃院士称号
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近在召开的院士大会上修改了章程,其中最显著的变动是明确了院士的增选和退出制度。比如,加入外国国籍就意味着自动放弃院士称号,从而彻底终结了“院士终身制”。终身制取消了!到底谁会从中受益,谁又该感到紧张呢?≺ 告别“终身制”的时代 ≻ 两院院士制度迎来重大变革,终...
院士退出机制出炉!院士称号不再是“铁帽子”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 最新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最新中国工程院章程 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分别通过了两院修订后的章程,首次规定院士有...
院士终身制,取消!_称号_科技_制度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打破了院士“终身制”。 此次两院对章程的修订,旨在完善院士制度,强调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让院士制度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需求,激励更多科研人员积极进取,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揭秘:院士终身制终结,科研圈巨变将至!
近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宣布取消院士终身制,引入退出机制。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即刻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两院此举标志着对科研领域人才激励及管理制度的重要调整,其目的在于激发科研活力,规范院士队伍,确保院士称号的纯粹学术性和荣誉性。长久以来,院士作为中国科学界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被赋予了极...
中青报:打破“终身制”,让院士回归学术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打破“院士头衔终身制”是一场锐意改革。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到2014年《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明确在...
重磅!院士制度迎来里程碑式改革:新章程重塑科研殿堂荣耀与责任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新章程在退出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为院士称号摘下了“铁帽子”,让“终身荣誉”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虚名。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报告中掷地有声地指出:“院士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不端行为玷污这一崇高荣誉。”为此,新章程首次引入了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制度,...
院士制度改革与社科院学部委员制的未来发展
近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圆满落幕。此次大会的焦点在于,两院分别对各自的院士章程进行了修订,并针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增选流程以及院士的退休与退出机制进行了完善。这一改革举措,正契合了中央关于突出学术导向、减少行政化和功利化干扰的指导思想,也正是公众所期待的改革方向。❒ 学术...
新华日报评中科院章程新变化:院士去终身制,更要去利益化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9月5日公布了新的《中国科学院章程》。此次修订新增了院士放弃院士称号、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其院士称号等新内容,体现了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以来对院士制度的一系列改革。 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社会上也具有极高关注度。我国的院士制度自形成以来,在推动中国科技界出思想、出...
院士终身制没了!两院进一步明确院士退出机制
近日,中国学术界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院士章程》,标志着院士终身制的终结。这一变革不仅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激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2024年7月13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新...
不能再躺平赚钱!院士终身制要结束了,学术不端加入外籍将丢帽子
院士制度的诞生是为了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和学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截至2023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拥有院士814名,中国工程院拥有院士802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能成为院士的,基本上都是德高望重,并且在某个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天下能人那么多...
承载利益太多,滋生“学阀”现象:中国“院士”该祛魅了_中国政库...
以中华医学会各分会主任委员选举为例,竞争虽然非常激烈,但评选标准主要是业务,评上是一种业界公认的荣誉,不会从政府层面带来过多利益。 抓牢“四个面向” 从现行院士评选办法看,候选人在科技领域成就和贡献是首要评价标准。如何界定,两院文件均有明确规定。在现有制度基础上,院士评选应进一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构建...
中央纪委:5名院士候选人,取消资格!
在我国,院士通常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工程院院士侧重于应用科学。两院院士,是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对各大高校而言,两院院士数量也成为衡量其学术能力与师资力量的重要指标。1948年,近代中国最早的院士制度诞生。这一年,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
离奇消失的中科院院士,国家苦苦寻找28年,还是不见踪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在一次参加会议的途中突然消失了,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那天在南京举办了一个天文学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古稀之年的陈彪院士很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的嘉宾。会议开始后,并没有看到陈彪院士的身影,此时大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都觉得可能是陈彪院士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来得慢一些...
院士制度迎来新一轮改革-中新网
最具“颠覆性”的新一轮院士制度改革,正式以官方文件形式确立下来。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去年开启的院士增选与退出机制相关改革措施。 新一轮的改革中,在“入口”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引入外部同行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在“出口”端,...
铁帽子变纸帽子?两院1800个院士,无一人得诺奖!院士制度需改革
话说这院士制度,在咱们这儿可算是科研界的顶梁柱,象征着学术的至高无上。最近情势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顶“铁帽子”看起来不再那么坚固,竟变成了“纸帽子”。有人曾提出疑问,我国两院院士总人数高达1800人,但为何未有几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呢?何更重要的是,屠呦呦女士是我们中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而且在获奖...
缅怀!又一位两院院士离开了,2021年我们已失去了19位国宝级专家...
当时他研究成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耐热冲击和耐烧蚀性能。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和飞船上,为中国国防和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离开,可以说,是我国科学领域的又一大损失。都知道在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科学家的终身荣誉称号,并称为“两院院士”。2021年仅仅过去8个月,...
科技日报刊文:防止“院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被滥用甚至被利用_舆论场...
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院士”称谓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而外国民间科技组织成员,实际上是“会员”“会士”。因此,媒体在报道中也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对此类情况加强识别,作出准确翻译。要防止“院士”一词在中文语境中被滥用甚至被利用,避免给一些人“浑水摸鱼”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