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发布“风云太空”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4月24日,在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风云太空”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集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应用与综合显示于一体,整体技术架构采用“云+端...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4月2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风云太空”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整体技术架构采用“云+端”模式,即数据汇集、处理及分析部...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4月2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风云太空”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整体技术架构采用“云+端”模式,即数据汇集、处理及分析部署在“云”上,业务化的展示与交互...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 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李红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4月2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风云太空”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整体技术架构采用“云+端”模式,即数据汇集、处理及分析部...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_监测...
4月 24 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 2025 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该平台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集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应用与综合显示于一体,整体技术架构采...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 - IT之家
IT之家 4 月 24 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 2025 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 ——“风云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 该平台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发,集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应用与综合显示于一体,整体...
...发布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软件组件化集约统筹发展-中国气象局...
12月19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国省一体化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天工)2.0版。打造新版本是推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软件转入组件化、集约统筹发展的关键一环,新版本将全面支撑以国家级气象部门为龙头、以省级气象部门为核心、以市县级气象部门为基础的高效指挥调度体系,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气象局发布“风云太空”系统,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再升级...
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气象局正式揭晓了其新一代空间天气业务系统的真面目——“风云太空”。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迈入了崭新阶段。 “风云太空”系统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倾力打造,它集成了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及综...
“白色石油”,6000万吨
“风云太空”空间天气业务系统发布。据央视新闻4月24日报道,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新一代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标志着我国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该系统可开展针对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五区)的实况、短临、短期、中期、长期(五时)空间天气预报,并具备对航空、航天、...
我国已形成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业务监测格局 新一代业务系统将全面...
央视网消息: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了解到,我国已形成规范化、定量化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圆满完成了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间天气中心第六次国际值班任务。 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距地球表面3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
中国气象网-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为您提供最新权威气象政务信息、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等权威官方信息
...体系不断夯实 我国空间天气事业驶入“快车道”-中国气象局...
目前,空间天气中心正在大力推动第一代“全链路”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磁层MHD(磁流体力学)模型实现自动化运行,可稳定输出预报产品;空间天气监测数据集不断扩充,目前已实现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等,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子午工程”“羲和”等...
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业务体系不断夯实我国空间天气事业驶入...
目前,空间天气中心正在大力推动第一代“全链路”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磁层MHD(磁流体力学)模型实现自动化运行,可稳定输出预报产品;空间天气监测数据集不断扩充,目前已实现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等,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子午工程”“羲和”等...
“我国建立全面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在这方面,我国在几个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是事件预测,包括太阳质子事件、太阳耀斑和地磁暴事件的预测,我国与国际水平相媲美,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正积极推动第一代“全链路”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预计明年,新一代空间天气业务系统——“风云太空”将全面投入使用。
重报观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 “重庆造”商业...
据了解,作为国际领先的商业星座,“天目一号”星座创造性地开展从地球海面至近地空间的一体化立体业务探测,形成全球大气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全方位赋能全球气象预报等国家重点领域发展。“天目一号星座数据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意味着商业小卫星正式为我国气象预报贡献力量,通过发挥商业小卫星灵活性强、可定制、分布组网的...
...体系不断夯实 我国空间天气事业驶入“快车道”-中国气象局...
目前,空间天气中心正在大力推动第一代“全链路”空间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磁层MHD(磁流体力学)模型实现自动化运行,可稳定输出预报产品;空间天气监测数据集不断扩充,目前已实现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等,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子午工程”“羲和”等...
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成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及世界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并向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服务。“气象部门在数值预报、观测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和基础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
推进空间天气业务能力提升 中国气象局明确到2025年工作任务书
加强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建设等任务进行部署。6月1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经过20年建设,中国气象局已基本建成监测预报服务三位一体的空间天气业务体系,初步建成天地相结合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形成以定量预报为主的规范化预报预警业务,应用服务效益日益显著,并不断开拓新应用领域。
中国气象局举行2024年10月新闻发布会
在数值预报模式方面,已建成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技术有力支撑了防灾减灾和各类重大活动保障。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发布自主研发风清”“风雷”“风顺”三个气象大模型,部分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主流大模型水平。在探测技术研发方面,北斗探空系统、三段式探空技术为...
《人民日报》头版:谱写气象强国建设新篇章!
今年,中国气象局相继发布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和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系统“风顺”等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在雷达信息、气象预报大模型、数值天气预报基础上,预报员结合经验作出天气预报。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技术还有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完整技术体系、“百米级、分钟级”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