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老照片 美丽的贝加尔湖 苏武牧羊的地方_中国_匈奴_淡水湖
苏联老照片 美丽的贝加尔湖 苏武牧羊的地方 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总面积有三万多平方公里,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它也是是世界第一深湖,最深处达到了1637米。贝加尔湖淡水资源占据了全球的20%,整个淡水储量比全中国河流都多,这个是相当惊人的。 提到贝加尔湖,总会想到...
贝加尔湖:原生态的自然,就是最好的保护--观点--人民网
还处于封闭状态的奥利红岛,是贝加尔湖最大的湖心岛,要上岛的我们都很兴奋,沿湖奔波了几百公里,谁知到达后,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没有枫林,也没有油亮的黑土地,细雨灰蒙中的深沟浅壑,岩乌石黑,光秃秃的。到了湖边的野渡码头,才见一处工棚,我们刚下车,滩头就跑来了几条黑狗,团团围着我们的行李箱寻食打...
保护贝加尔湖运动 - 百度百科
他出生在西伯利亚一个邻近贝加尔湖的地方,对贝加尔湖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感情。当报社拒绝刊登他控诉冷酷无情的工业给农民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文章时,他便放弃了新闻工作,改用小说的形式来纵情地歌颂热爱自然和鞭笞破坏自然的思想。特别是他那直言不讳的批评,简直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诛之而后快。1980年...
通讯:“红色线路”催热中俄边境旅游 - 中国江苏网
赤塔地方志博物馆距离市中心的列宁广场不远。2016年,博物馆专门设立了“红色旅游”展厅。展厅中摆放着毛主席的半身铜像和他赠给赤塔第四中学的一张书桌。厅内悬挂着多张毛主席访苏的珍贵照片以及一张微微泛黄的报道中共代表团访苏的《外贝加尔工人报》。透过玻璃柜还可看到毛主席、周总理访问赤塔期间和斯大林...
与中国分离近300年,贝加尔湖为何令人念念不忘? - 人民日报
贝加尔湖的独特之处 Ⅰ 它形状狭长弯曲 如同一轮弯月镶嵌在欧亚大陆 总面积约31700平方千米 是今日中国第一大湖泊青海湖的7倍 或者相当于将两个北京市的面积全部灌满水 以蓄水量计算 作为淡水湖的贝加尔湖 更是夸张地达到23600立方千米 相当于全球已解冻地表淡水的1/5 比北美五大湖的总和还多 当仁不让地位居...
沙洲坝:为民造福继往开来_央广网
“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这首民谣唱出了沙洲坝昔日恶劣的自然环境。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中央机关从瑞金的叶坪村迁到沙洲坝。他发现沙洲坝村民喝的水都是沟塘水,极不卫生。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村里的百姓、红军战士齐心协力,大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在村口挖出一口五六...
清风正气歌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_央广网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湘赣边界从领导到战士以及群众都加入到盐的保卫战中。苏区的食盐供给人人平等。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坚持执行最低食盐标准;周恩来同志因缺盐而晕倒,仍坚持让警卫员把食盐转送给重伤员。
@武汉人,晓不晓得武昌的都府堤?_文旅频道_新闻中心_长江网_cjn.cn
都府堤是毛主席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时过近半个世纪,为什么毛主席仍念念不忘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武昌都府堤41号寻找答案。 伟人旧居 这是一栋典型的晚清江南风格的民宅,1927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租用了这栋民宅。这里既是毛泽东一家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共中央农委的办公地。
不望天山山顶雪 错把南疆认江南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挺进西北、解放新疆。 风雷动,旌旗奋,1949年9月,进疆部队在甘肃酒泉集结。王震将军指着地图向大家说:新疆这一大块地方占全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帝国主义正在策划阴谋,想把它同祖国分开。如果这一大块地方被搞走了,我们的国家还成什么样子?!
普京称:俄归还中国西伯利亚和远东有利于世界和平--评论--海外网
不管这条消息是真是假,如果普京真这么说了,那才是真正顺应了天意。 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那里的民族除了汉族以外,都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当年毛泽东乘火车经过北海(贝加尔湖)附近一个车站时拒绝下车,陈伯达对此不解。毛泽东对陈伯达回答语气沉重而愤怒,说这里是西汉苏武牧羊的地方,...
贝加尔湖到底被谁弄丢了?如今为何却被质疑是“来历不明“?_苏武...
贝加尔湖附近至今仍时常有地震发生,贝加尔湖也在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它似乎在慢慢变宽。那再经过亿万年的岁月,我们无法知晓贝加尔湖是否会变成汪洋大海。而这恰巧是岁月和自然最迷人的地方。 关于贝加尔湖的来历仍有待科学的验证。贝加尔湖深邃的湖底,还掩藏着我们尚不知晓的科学奥秘。但是,在我们揭开贝加尔湖...
红色之旅|春到罗布泊 - 军事 - 中工网
这条水系就是曾经滋养过楼兰人的孔雀河,相传东汉时西域都护班超曾率军在此饮过战马。当斯文·赫定一行离开博斯腾湖,沿孔雀河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沙漠与戈壁。斯文·赫定和他的考察队几乎全部葬身在这片沙海……他又告诉人们:这里根本不是什么“仙湖”,而是一片可怕的“死亡之海”。
《红色印记》第19集:吃水不忘挖井人_共产党员网
甘甜的井水滋养了一代代沙洲坝人。这口朴实无华的红井,映照出的是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雕塑 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
沈阳两段珍贵的城市记忆_沈报早读_新闻中心_沈阳网
这也成为沈阳两段珍贵的城市记忆。 第一次来沈阳 毛泽东视察橡胶公司沈阳一厂时与工人交谈(画作)。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到苏联访问,1950年2月中旬访苏结束后,与当时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一起坐火车返京,沿途到东北各地视察。2月28日晚,毛泽东一行十几人到达沈阳,入住当时的铁道宾馆(现辽宁宾馆),随即接见...
【市直】书记读 | 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怡萍:红井
甘甜的“红井”水养育了一代代沙洲坝人民,人们忘不了“红井”的故事,更忘不了“红井”的深厚情意。1950年,经过修缮后,当地群众正式将该井取名为“红井”。为表达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他们在井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后木牌改为石碑,并设了围栏。 如今,“红井”已成为全...
红井的见证 - 求是网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这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小学课文,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和群众们亲手挖出的那口“红井”,在光阴流转、时代变迁中,见证了我们党对老区人民的真挚情怀、见证了老区人民对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见证了革命老区从贫穷落...
主题诵读 | 谢萍:红井的故事
1951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将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取名为“红井”,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如今,红井享誉海内外,成为了人们向往敬仰的神圣之地。红井水哟甜又甜,一曲《红井水》唱遍了大江...
通讯:“红色线路”催热中俄边境旅游_旅游_央视网(cctv.com)
西望蒙古国,东接中国满洲里,位于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外贝加尔边疆区有着一段和中国紧密联系的红色往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早期领导人从满洲里秘密出境前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第一站便是外贝加尔边疆区。1950年2月25日,作为访问苏联之行的最后一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到访赤塔。
吃水不忘挖井人,怀念毛主席_百科TA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当年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挖水井的故事,表达了对前人的感谢与敬佩。而当年毛主席在此开挖的这口井,现在已经成为红井,到现在,这则动人的故事仍在传颂着。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小学课文。 一、干旱的沙洲坝。 沙洲坝,顾名...